
心电图-心电向量详解课件.ppt
61页心 电 图 诊 断淮河医院淮河医院v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心电向心脏是一立体器官,它产生的瞬间心电向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序将顶量在空间朝向四面八方,按时间顺序将顶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间心电向量环间心电向量环v空间心电向量环空间心电向量环是一个立体图形是一个立体图形心电向量环心电向量环1、心电向量环、心电向量环 空间向量环空间向量环v2.二次投影:1)第一次投影;2)第二次投影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立体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P环 上 下右左1、心房激动——P环心房激动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P环2、心室激动——QRS环 心室除极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QRS环前 QRS环右左后前3、心室复极——T环 心室电激动恢复期(复极)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称T环环 运行方向与方位与QRS环一致T环环 后或上前或下 右左(三)(三) 立体心电向量环立体心电向量环1 1、、P P向量环向量环 —— 心房除极心房除极2 2、、QRSQRS向量环向量环 —— 心室除极心室除极3 3、、T T向量环向量环 —— 心室复极心室复极 额面6轴系统: 将Ⅰ 、Ⅱ 、Ⅲ导联平行移动,使之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点,便构成了额面6轴系统。
横面心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横面心向量环与胸导联心电图的关系心电图诊断(二)导联轴、心电轴、钟向转位导联轴、心电轴、钟向转位及正常心电图及正常心电图一、导联轴v某一导联正负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某一导联正负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v包括肢体导联轴和单极胸导联轴包括肢体导联轴和单极胸导联轴肢体导联轴•又又称称额额面面导导联联轴轴或或额额面面六六轴轴系系统统,,由由3个个双双极极肢体导联和肢体导联和3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共同构成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共同构成•用途:用途: ((1)判断肢体导联心电图波形判断肢体导联心电图波形 ((2)测定额面心电轴)测定额面心电轴0o30o60o90o120o150o180o150o120o90o60o30o aVFIIIaVL aVR III额面六轴系统额面六轴系统上上下下右右左左++++++单极胸导联轴v又称横面导联轴,由又称横面导联轴,由V1~V6导联构成。
导联构成v用途:用途: 判断胸导联心电图波形判断胸导联心电图波形++++++V6V5V4V3V2V10o30o60o75o90o120o------后后前前右右左左单极胸导单极胸导联轴联轴二、平均心电轴二、平均心电轴• 概念概念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平均QRS向向量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电势方向和强度• 通常指最大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投影,通常指最大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投影,• 一般采用最大除极向量和一般采用最大除极向量和 I 导联正(左)侧端之间的导联正(左)侧端之间的夹角来表示有无偏移夹角来表示有无偏移 0o-30o-60o-90o-120o-150o-180o+180o+150o+120o+90o+60o+30oaVFIIIaVLaVRIII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左左下下右右上上IIII1、目测法:、目测法: I、、III导联导联QRS波主波的方向波主波的方向• 无偏移无偏移 I、、III导联导联QRS波主波均向上波主波均向上• 左偏左偏 I 导联主波向上,导联主波向上, III导联主波向下导联主波向下 右偏右偏 I 导联主波向下,导联主波向下, III导联主波向上导联主波向上无偏移无偏移左左 偏偏右右 偏偏心电轴判断方法心电轴判断方法3、查表法、查表法::根据根据 I、、III导联中导联中QRS波群的代数和查表得出波群的代数和查表得出心电轴。
心电轴作图法测定心电轴作图法测定心电轴2.坐标法坐标法IIIIIIII左左++平均心电轴+90o+180o- 90o0o1、正常最大心电轴范围:、正常最大心电轴范围: -300 ~ +900 ,, 无偏移:无偏移: 00 ~ +900 2、左偏:、左偏:-300~ -900,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3、右偏:、右偏:+900~+1800,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4、不确定电轴(极度右偏):、不确定电轴(极度右偏): -900 ~ +1800 ,先天性,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也可以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也可以发生在正常人(正常变异)发生在正常人(正常变异)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0o-30o-90o+90o±180o0左左偏偏不不确确定定电电右右偏偏正正常常心心电电轴轴范范围围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正常心电轴及其偏移IIII左左右右++下下无无 移移 偏偏.• 由边长由边长1mm的正方格组成,每的正方格组成,每25个小方个小方格构成一个大方格。
走纸速为格构成一个大方格走纸速为25mm/s、、标标准电压为准电压为1mV=10mm• 横轴:代表时间,横轴:代表时间, 1mm((1小小格)格) =0.04s• 纵轴:代表电压,纵轴:代表电压, 1mm((1小格)小格)=0.1mV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波段的测量规则波段的测量规则1、电压测定:、电压测定:向上:自基线上缘到波形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向上:自基线上缘到波形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向下:自基线下缘到波形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向下:自基线下缘到波形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基线基线 TP2.波形的时间测定波形的时间测定 从波形起点的内缘量至波形终点的内从波形起点的内缘量至波形终点的内缘缘RqsTUP3、、ST段偏移测量:段偏移测量:抬高:从基线上沿测量至抬高:从基线上沿测量至ST段上沿段上沿压低:从基线下沿测量至压低:从基线下沿测量至ST段下沿段下沿4、心率的计算:、心率的计算: 心率心率=60s/R-R(s)或或P-P(s).三、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正常值v 心电图各波段形成的实质就是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心电图各波段形成的实质就是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轴轴 上的投影。
上的投影v 如果投影在导联轴正侧(即最大综合向量指向正侧)如果投影在导联轴正侧(即最大综合向量指向正侧) 描出向上的波;投影在导联轴负侧,描出向下的波描出向上的波;投影在导联轴负侧,描出向下的波窦性P波的形成规律v窦性窦性P波其实质是波其实质是P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投影,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圆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圆钝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钝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v最大综合向量在额面指向左、前、下;在最大综合向量在额面指向左、前、下;在水平面指向左、前水平面指向左、前aVFIIIaVLaVRIII左左下下右右上上P波向量环波向量环窦性P波特点v窦性窦性P波形态特点波形态特点v正常值正常值 ((1)时间:)时间:<0.12s((2))振幅:肢导振幅:肢导 < 0.25mV,,胸导胸导 < 0.20mVⅠ、、Ⅱ、、aVF、、V4~V6直立,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呈倒置,其余导联呈多变(直立、倒置、低平、双向)多变(直立、倒置、低平、双向)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时间正常值:正常值:0.12~0.20 s与心率有关与心率有关RqsTUPP-R 间间 期期• QRS 波波是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
是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QRS 波群的形成波群的形成0.01s0.02s0.04s0.06s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QRSQRS波群波群: :代表全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代表全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1 1))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06~0~0.10s.10s,,最宽不超过最宽不超过0.12s.0.12s.((2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1、、V2V2导联多呈导联多呈rSrS型,型,V1V1的的R R波波≤≤1.0mV1.0mVV5V5、、V6V6导联可呈导联可呈qRqR、、qRsqRs、、RsRs或或R R型,型, R R波波≤≤2.5mV2.5mV正常人的胸导联自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V1~~V6V6,,R R波逐渐增高,波逐渐增高,S S波逐渐变小,波逐渐变小,V1V1的的R/S<1R/S<1,,V5V5的的R/S >1R/S >1各肢体导联的每个各肢体导联的每个QRS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的相加应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的相加应≥≥0.5mV,0.5mV,胸导联的每胸导联的每个个QRS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的相加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绝对值的相加≥≥0.8mV0.8mV。
3 3))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VAT))VAT通常作为心室肥大的诊断条件之一通常作为心室肥大的诊断条件之一4 4))Q Q波:正常的波:正常的Q 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 R波的波的1/4, 1/4, 时距应小于时距应小于0.04s (0.04s (唯唯IIIIII、、aVRaVR、、aVLaVL导导联可超过联可超过) ),,V1V1导联不应有导联不应有q q波,但可呈波,但可呈QSQS型• 从从 V1到到V5 R波逐渐增高、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低波逐渐减低V3导联:导联: RS ( )V5导联:导联: qR、、qRs、、 Rs、、R ( ) V1导联:导联: rS、、QS ( )胸导联胸导联QRS波形特点波形特点少见少见J点点 QRS波群终点与波群终点与S-T段起段起始处的交接点始处的交接点S-T段段 正常无偏移正常无偏移 ,, 抬高,抬高, 压低压低 压低幅度:任一导联均应压低幅度:任一导联均应<0.05mV ((水平型)水平型) 抬高幅度:肢体导联、抬高幅度:肢体导联、V4~V6<0.1mV, V1~V2<0.3mV;;V3<0.5mVT波波1、、方向:方向:Ø多数导联与多数导联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主波方向一致,,I、、II、、V4~V6导联:向上,导联:向上,aVR 导导联:向下;联:向下;ØT波波如果在如果在V1导联直立,导联直立,V2~V6导联不应倒置。
导联不应倒置2、振幅:、振幅:肢导肢导 ≥R/10(同导联),胸导同导联),胸导 ≥R/8((同导联)同导联)(七)(七)Q-T间期间期 正常值:正常值:0.32~0.44s 矫正矫正Q-T间期:间期:Q-Tc=Q-T /√R-R≤0.44s八)八)U波波 胸胸导联易导联易发现发现, 方向与方向与T波一致波一致;; 振幅振幅一般一般<同导联同导联T/4,,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波增高见于低血钾小儿心电图小儿心电图•小儿心电图变化的总趋势为右室占优势转变为左室占优势型的过程小儿心电图变化的总趋势为右室占优势转变为左室占优势型的过程1.小儿心率较成人快,小儿心率较成人快,10岁后大致为成人水平小儿岁后大致为成人水平小儿P-R间期较成人短,间期较成人短,7岁后趋于稳定(岁后趋于稳定(0.10~0.17s)),小儿的小儿的Q-Tc=((0.40±0.023))/√R-R,较较成人略长成人略长2.小儿的小儿的P波时限较成人短(儿童波时限较成人短(儿童<0.09s)),P波的电压于新生儿较高,以波的电压于新生儿较高,以后较成人低。
后较成人低3.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征图形特征I导联有深导联有深S波;(波;(V3R))导导联多呈高联多呈高R波而波而V5、、V6导联常出现深导联常出现深S波R波电压随年龄而增加,以波电压随年龄而增加,以后高于成人,后高于成人,Q波较成人深波较成人深3个月以内婴儿缺乏个月以内婴儿缺乏q波新生儿期心电轴波新生儿期心电轴>+90°,以后与成人相同以后与成人相同4.小儿小儿T波的变异较大,新生儿期肢体导联及左胸导联常出现波的变异较大,新生儿期肢体导联及左胸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波低平、倒置四、心电图的分析步骤q心律的分析:是否为窦性心律(心律的分析:是否为窦性心律(P波)波)qQRS波的分析波的分析qST段的分析段的分析qT波波U波的分析波的分析q心电轴是否偏移,心脏有无钟向转位心电轴是否偏移,心脏有无钟向转位q结论结论• 概念概念 心脏在胸腔内沿其长轴顺钟向或逆钟向旋转称为心脏在胸腔内沿其长轴顺钟向或逆钟向旋转称为心脏钟向转位常心脏钟向转位常 以以V3的的QRS波群改变为准波群改变为准五、心脏钟向转位五、心脏钟向转位钟向转位钟向转位V31)顺钟向转位:顺钟向转位:V3波形呈波形呈rS,,见于右室肥大、见于右室肥大、瘦长体型。
瘦长体型2)逆钟向转位:逆钟向转位:V3波形呈波形呈Rs(或(或qRs型),见型),见于左室肥大、矮胖体型于左室肥大、矮胖体型 钟向转位判断方法及临床意义钟向转位判断方法及临床意义V3正常正常顺钟向转顺钟向转位位 V1 V3逆钟向转逆钟向转位位 V5 V3顺钟向转位逆钟向转位..正常人心电图本课重点1.导联轴的导联轴的概念及用途概念及用途2.窦性窦性P波形成规律波形成规律3.胸导联胸导联QRS波群形态特点波群形态特点4.心电轴概念及确定方法(目测法)心电轴概念及确定方法(目测法)5.心脏钟向转位的确定方法心脏钟向转位的确定方法下次内容预告下次内容预告 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