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心理疏导.pdf
2页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实,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 节, 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 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 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 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而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人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 针对 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进疾病的康复就宽泛上的意义上说, 心理疏导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 疗法提倡将西医的先进检测设备 以及急救处理、重大疾病护理与中医的养生哲学,印度的阿育吠驮医学,及古希腊的医学思 想结合起来,让患者主动承担健康照顾的责任,学习正确的呼吸、运动、饮食、心理矫正、 睡眠、放松方式,补充营养并配合各种调理技术,追求健康http://www.tnbbk.org1、怀疑和否认心理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 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饮食,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 就是血糖高点儿,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心理处方: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 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 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 重视程度,使其改变对疾病怀疑、拒绝治疗及满不在乎的心态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2、失望和无助感患者一旦被确诊,将终身依赖外源胰腺素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危 及生命的代谢紊乱青少年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 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他们感到被剥夺了生 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 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心理处方: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 耐心细致地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 能发生的并发症,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 重视程度,使其改变对疾病怀疑、拒绝治疗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3、焦虑恐惧心理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 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心理处方: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 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 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境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 缓解心理障碍晚上失眠怎么办4、自责自罪心理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 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心理处方: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 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 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 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http://www.xiaochuanwang.org5、悲观厌世和自杀心理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治疗 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 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心理处方:对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 其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 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 克服厌世的心理, 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自杀念头存在期间,严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自杀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