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doc
11页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教学建议一、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难点是必须切实注 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 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础1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异同点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左、右两边都是整式.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3同方程类似,我们把或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步骤相同,二者都是经过变形,把左边变成,右边变为一个常数.不同点在进行第1步去分母和第5步将项的系数化为1的变形时,要 根据同乘或同除的数的正负,决定是否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当然,如果 不能确定同乘或同除的数的符号时,就要进行讨论.这正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注意 1 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对解不等式同样适用.2 解不等式时,上述的五个步骤不一定都能用到,并且也不一定按照 自上而百的顺序,要根据不等式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熟练后,步骤及 检验还可以合并简化.三、教法建议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应突出抓住与方程解法不同的地方, 加强去分母和系数化成这两个步骤的训练,因为这两个步骤会出现在不等 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的情况,为此可以同 一元一次方程对照着讲.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将不等式进行同解变形的过程,这也是一种运 算.新大纲规定运算能力包括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理解运 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要培养解不等式 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即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正确理 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集等有关概念.这节课是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中学习解一元一次 不等式的.要突出不等式基本性质 3,这是解不等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同 时还要反复提醒同学注意克服解方程变形中常犯的错误,在解不等式中也 要重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能力训练点1.培训学生运用类比方法处理相关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去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解法,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类化法、引导实践法、练习法.2.学生学法抓住解方程的一般解题步骤,归纳出解不等式的一般步 骤.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二难点 正确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避免变形中出现错误.三疑点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异同.四解决方法观察比较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步骤的区别及注意点, 从而更准确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并重视易出错的环节.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投影仪或电脑、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解题步骤,为本节课新授一 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2.通过类比的办法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教师一 边示范一边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的 理解.3.通过反复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常见含字母的不等式的求解办法. 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将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办法,并能熟练地解之.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既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又快捷地掌握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从而能更好地区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 式的求解过程的差异.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 提问 ①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② 它的标准形式是什么?③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④ 一元一次方程一定有解吗?有几个解?2 解下列方程 ① .② ,并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解.3 指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学生活动第 1 题口答,第 2 题、第 3 题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定三个学 生板演,完成后由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教师活动纠正,强调解方程时的常见错误及 与。
的使用区别.然后指出,解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最大的区 别就是式子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需改变方向,等号不改 变.除此之外的对式子进行的任何其他变形都是完全相同的.【教法说明】由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在诸多方面都有联 系,因此,教学时光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入一元一次不 等式的相应内容,通过仿同求异对比来学习,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 强化了对新知识的理解.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大家知道,不等式的解集是,变形的理论依据是不等式基本性质 1,相当于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实际上,解不等式就是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 性质,对不等式进行适当变形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 数为 1 最终将不等式变形为或的形式,即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大家知道,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0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类似地,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系数不等于 0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为或 注意问题判断一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应先将它化成最简 形式,再用定义判断.形如的不等式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而是矛盾不等 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类似的步骤,但一定要注意当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例 1 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例 2 解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师生活动教师板书例 1,学生板书例 2.同桌交换练习,指出对方错 误井纠正1 解方程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例 1 解不等式解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 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2 解方程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方程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例 2 解不等式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 1,得不等式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如下【教法说明】①通过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同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不同点的理解、认 识和记忆.② 教学时, 教师要注意强调不等式性质 3 的应用、方程变形中常见的错误,及实心圆点与空心圆圈的区别.3.尝试反馈,巩固知识解下列不等式①②③④⑤ 并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答案①②③④⑤解 ⑤ 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 1,得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教法说明】教学时, ① 、② 小题可作抢答题, ③ 、④ 小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然后与投影出示的正确答案进行对比. ⑤ 小题学生口述, 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强化了竞争意识,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解不等式 的能力.4.变式训练,培养能力1 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①②答案①② 师生活动首先学习练习,教师巡视,了解做题情况.接着与正确解题 过程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对练习中的共性错误进行纠正和强调.2 单项选择题① 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② 不等式的解集是③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 ① 去分母得② 移项得③ 合并得④ 解集为其中错误的是.①.②.③.④④ 下列不等式中,解集不同的是.与.与.与.与答案,,,.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完成,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教师活动纠正错误及强调注意事项.【教法说明】通过同桌或前后桌的分析讨论,各抒己见,即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学生思维的灵敏性、科学性、主动性.四归纳、扩展1.本节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2.注意问题① 不等式性质 3 的正确使用.② 避免不等式变形中常见的错误去分母时不要漏乘, 移项要变号, 书 写不能连写不等号等.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73 组 1. 1245.二选做题73〜74组 2. 246;组 1.参考答案一 1. 1245二 2. 2461.九、板书设计 63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一、一元一次不等式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为 1,系数不为 0 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注意针对最简形式而言.2.标准形式或其中二、 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对比1.例1解解2.例2解解三、 小结注意1 .不等式性质3.2.变形中常见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