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门前融冷光-李凭箜篌引课件.ppt
8页李 凭 箜 篌 引 李 贺李贺( 790816 )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李凭箜篌引唐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四句先声夺人,意象突兀奇险,听者首先被李凭精湛的演奏技艺惊呆了,一刹那间,仿佛失魂落魄李凭在明净清远、秋高气爽的境界中演奏,“高秋”既点明了演奏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环境张”宇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空山凝云颓不流”紧承上句,写音乐效果,空旷山野上的流云听到这夺人魂魄的乐声都为之凝神驻足、忘记了流动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江娥啼竹素女愁”巧妙地点出了音乐表情:“愁”如长堤决口的高潮过去之后,幽怨低回的情绪延展开来,仿佛湘夫人对竹挥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仿佛善鼓瑟的神仙素女愁容满面此时,音乐的节奏中才有了一个小小的间歇诗人趁此机会交代了演奏者的情况: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这两句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和表情昆山玉碎凤凰叫”描写音乐时而清脆激越如昆山上的玉石碎裂,时而空灵哀婉如凤凰的叫声昆山玉碎”写乐音之强,“凤凰叫”写乐音之弱这一乐章也是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忧伤情绪就在这温婉中绵延。
芙蓉泣露香兰笑”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芙蓉泣露”承接上句,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香兰笑”写音乐表情的变化,描摹出乐音的流利爽朗,它还能给人以“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描摹出乐音的流畅鲜明 “ 十二门前融冷光 ”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十二 门 ”代指长安,清冷的乐声仿佛使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寒光之中诗人用 “融”这个充满暖意的字来极力渲染音乐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 冷 光 ”和“高 秋 ”不谋而合,都散发出清寒之气,音乐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谐一体这句诗给人以清空之感,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二十三丝动紫皇”承 接 “十二门 ”句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李凭的演奏感动了 “紫 皇 ”,“紫 皇”一语双关,主要指天上的皇帝,兼指人间的皇帝,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首句的 “高 秋 ”和 这里 的 “十二门 ” “ 紫 皇 ”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曲终人寂,诗意本该完结,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演奏结束了,诗人还没有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神志还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觉中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像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写作特点: 赏析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的异同听颖师弹琴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