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类文献源流.doc
4页内科类文献源流班级:10 中医 4 姓名:单云 学号:10501211摘要:“内科”之名出现较晚,但早在先秦时期的《周礼·天官》中就记载着最早的医学分科,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其中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学分科越来越繁隋唐时期,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下设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其中医科一门的修业内容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宋代之后,临床分科开始教为明确,其中大方脉科、风科、杂医科均属于现代中医内科范畴而“内科”之称始于元代,明清时期开始流行,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我国第一部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在宋代以前,中医文献中没有内科学专著,但有关内科疾病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多见于综合性医术中宋金元时期,出现了内科专病著作明清时期,中医内科类文献大量涌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此外,在历代的方书和医论著作中,也有很多内科疾病诊治方面的论述正文: 一、先秦两汉时期 1、早期的内科疾病记载:在甲骨文中有几十中内科疾病的病名、症状和简 单的治疗方法在《尚书》 《周易》 《诗经》 《山海经》中记录了多种内科 疾病。
2、《内经》中的内科内容:《黄帝内经》分《灵枢》 《素问》两部分,为古 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 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 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 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 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3、《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科内容: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 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 4、《中藏经》中的内科内容:《中藏经》禀承了《内经》天人相应、顺 应自然,以阴阳为总纲的思想,发展了阴阳学说,倡导重阳论 《中 藏经》较早地将脏腑学说的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以形色脉证相结合、 以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晋唐时期 1、 《肘后备急方》中的内科内容:《肘后备急方》是一部治疗内、外、妇、 儿、五官各科疾病书包括伤寒、温病、各科杂病、外伤、寄生虫病等 多种病症2、 《小品方》中的内科内容:对一些内科疾病如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脚气病等亦有较深的认识该书记述的治疗方法也较全面除内服方 外,还有灸、熨、割、烙、涂、浴、摩、熏等外治法。
3、 《诸病源候论》中的内科内容:中国最早的论述以 内科为主各科病病因 和证候的专著4、 《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的内科内容:《千金要方》首篇所 列的《大医精诚》 、 《大医习业》 ,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 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 5、 《外台秘要》中的内科内容:卷 3~6 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 卷 7~20 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 为五官科疾病; 卷 23~24 为瘿瘤、痈疽等;卷 25~27 为痢、痔诸病;卷 28~30 为 中恶、金疮、恶疾等 三、宋金元时期内科专病类文献1、 《脚气治法总要》:中对于脚气病(也包括下肢关节炎一类的病)的 病因及治法作了重点记述,收载有效的内服及外用方46 首,并附 若干医案2、 《三消论》:本书以《内经》有关消渴病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宋以前 诸医家的有关论述和发明,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 深入的探讨和发挥,使消渴病的脉因证治之理论趋于系统化3、 《十药神书》:本书收载了十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分别以甲、乙、 丙、丁等天干次序排列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实用有效方书中的内科文献 (1)官修方书:1、 《太平圣惠方》:包括脉法、处方用药、五脏病证、内、外、骨伤、 金创、胎产 、妇、儿、丹药、食治、补益、针灸等。
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 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 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 14 门3、 《圣济总录》:多用丸、散、膏、丹、酒等 (2)私家方书1、 《鸡峰普济方》: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等方面有很多自己的见解2、 《普济本事方》:具有用药简洁组方巧妙的特点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列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并附治疗方 剂4、 《仁斋直指方论》:第 3~19 卷论内科病证治 5、 《济生方》:结合临床实际、广采古人可用之方,兼收已验之效方, 以杂病各门为纲,下列总论,病源,病机,再附主方,每方详述主 证,组方,炮制,服法等,条分缕析3)其他医著中的内科文献《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 《儒门事亲》 《医学启源》与《脏 腑标本药式》 《内外伤辨惑论》与《脾胃论》 《阴证略例》 《卫生宝鉴》 《格致余论》 《金匮钩玄》 《丹溪心法》 《医经溯洄集》 四、明清时期内科专科类文献 1、 《内科摘要》:重视脾气下陷 2、 《慎斋遗书》:卷六——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临床各科病证证 治 3、 《杂病证治准绳》:卷 1~6 专论内科杂病,分诸中、诸伤、寒热、 诸气、诸呕逆、诸血、诸痛、痿痹、诸风、神志、杂门、大小腑等 12 门。
4、 《景岳全书·杂证谟》 5、 《症因脉治》:本书论述以内伤杂病为主的各种病证 6、 《医门法律》:共设中寒门、中风门、热温暑三气门、伤燥门、疟 证门、痢疾、痰饮门、咳嗽门、关格门、消渴门、虚劳门、水肿 门、黄疸门,肺痈肺痿门等 14 门 7、 《证治汇补》: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 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 等疾患 8、 《医宗金鉴·杂病心要诀》 9、 《金匮翼》:对各证表里虚实之辨,补泻温凉之用,明晰了然 10、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 面部门、身形门等 11、 《医醇賸义》内科专病类文献 (1)虚劳、痨瘵类文献:《慎柔五书》 《理虚元鉴》 《不居集》 (2)血症类文献:《医林改错》 《血证论》 (3)综合性医著中的内科文献:《医学纲要》 《赤水玄珠》 《医学入门》 《医《类证治裁》 五 近现代的内科类文献内科专科类文献:《医学衷中参西录》 《实用中医内科学》 《临床中 医内科学》 《今日中医内科》内科专病类文献:《中风斠诠》 《常见病证中医文献专辑》 《专科专 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 参考文献:1、 《中医文献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张云杰,刘淑娟.薛己治疮疡病浅析3、盛维忠主编.薛立斋医学全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4、 《中医文献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