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原理复习斟酌题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片面及其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根本理论、根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进展,既在实践中不断进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片面及其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片面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创造进展,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头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理由、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理由:资本主义根本冲突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取得了告成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展,资本主义的根本冲突,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尖锐这一冲突的进展引起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怎么歼灭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将向什么方向进展?马克思、恩格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本质及其进展规律的根基上,提出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务必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断 由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头就存在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个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展体验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头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时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表现了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的决心尽管这三次工人运动都失败了,但它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头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气力登上历史舞台为了使自己的斗争目标更明确、方法更科学、更有成效,无产阶级迫切梦想得到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创立的。
(2)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察觉,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进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具有抉择意义的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察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察觉,透露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进展的辩证性质,为总结自然现象以及熟悉它们的一般规律供给了稳当的学识根基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供给了科学依据 (3)理论前提: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就其直接理论来源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总之,19世纪40年头,时代的进展已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打定好了各方面的条件,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进展规律 1、简述哲学根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7、简述实践及其根本特征和根本形式 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 10、进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成战胜? 11、什么是冲突?简述冲突的两个根本属性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1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3、简述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4、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5、简述辩证否决观的根本内容及其意义 16、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1、简述哲学根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内容 (1)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复,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根本哲学派别 其次方面是我们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世界是可以熟悉的还是不成熟悉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复是区分可知论和不成知论的标准 2、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1)辩证法是看法用联系、进展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进展的根本理由在于事物的内部冲突的世界观 (2)形而上学是看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冲突的存在和作用的世界观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进展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表达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凭借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确实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首先,它指出“物质不凭借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凭借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它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成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这就既断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布局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识别开来,从而抑制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透露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此根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那么 4、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之所以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由于运动和物质是不成分割的,表现在: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全部科学都证明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原理: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整个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都在运动、变化、进展着,十足不动、凝固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必然有它的物质主体,从简朴的机械运动到繁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都离不开物质主体 7、简述实践及其根本特征和根本形式 (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3)实践主要有三种根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测验 其中生产实践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 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达在三方面: 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基和发源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在实践的根基上,从自然世界中分化出来的人类世界,因此 ,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布局,实际上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归根毕竟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的产物 其次,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 人们的实践活动,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科学测验。
这三种实践既相互识别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即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根本布局--社会的经济布局、政治布局和观念布局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进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由于社会根本冲突是社会进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根本冲突产生和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社会进展的动力 9、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 (1)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凭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主要有: (1)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有三层含义: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其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确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一整体中的一个片面或环节 (3)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繁杂的和多种多样的 10、进展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成战胜?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生事物之所以是战胜不成战胜的,是由新生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进展的辩证本性所抉择的 — 8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