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法秘籍】炼丹的原理.doc
5页道法秘籍】炼丹的原理 炼丹的原理 炼丹的基本程序为:五行交错而旺《参同契》曰:“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母,水以土为归,土镇水不起黄土,在内丹术为脾主意在外丹术为八石,为炉火灰烬,即温养金丹之神土流珠在内丹术为肺液,在外丹术为铅初烊之形,皆为金之象金生水,故为水之母所以土为水之祖,祖者,阻也土克水,故“水以土为鬼”,鬼者,归也因而,土镇水不起,实指退符已毕抽薪退符,火化为土,鼎中之液凝而成丹 《周易参同契》,是一本求生求寿求发展的书,是世界上现知最早的包含着系统的外丹理论的著作为东汉·魏伯阳所著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历来注家很多,著名者有後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化名空同道士邹欣),宋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元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等,均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周易参同契》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该书假借《周易》爻象论述作丹之意,研究养性延年,强己益身所谓“丹”,据近人研究,是指人身体内部的能量流书中关于能量流的论述,即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的该书表达方式比较奇特,采用符号作为表意手段,如坎离、乾坤、日月、阴阳、五行、铅汞、父母、夫妻、男女,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名词术语等,都与其本义毫无关系,只是一些表意的符号书中以烧炼外丹者使用的炉鼎象征人身,以炉鼎中变化的药物象征人体内的能量流表示药物的符号则有坎、离、水、火、铅、汞、兔、乌、金蛤蟆、玉老鸦等,符号虽异,其义无殊该书“词韵皆古,奥雅难通”,并采取象征或借喻的方法采用许多隐语,易生误解,所以历代有很多注本行世,《正统道藏》就收入唐宋后注本11种《参同契》是一部用《周易》理论、道家哲学与炼丹术(炉火)三者参合而成的炼丹修仙著作历代注释名家对它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有的认为魏伯阳讲的是烧炼金丹以求仙药的外丹说,有的认为魏伯阳主张调和阴阳,讲的是靠自身修炼精、气、神的内养术,即后世所谓的内丹说;有的认为在《参同契》中,外丹说、内丹说二者兼而有之。
今人王明认为,“《参同契》之中心理论只是修炼金丹而已”,并斥责内丹、房中、服符、昼夜运动、祷祀鬼神等为徒劳无功的旁门邪道此说可取《周易参同契》中叙述最详细的部分,也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炼制“还丹”原文记载共分三变,第一变是将15份金属铅放在反应器四周,加入6份水银,再用炭火加热,便生成铅汞齐魏伯阳认为“火”也参加反应,是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份炭的炭火微微加热,铅与水银、炭火这三种“物质”相互含受,才能够发生变化而生成铅汞齐第二变是随着火力的增大,水银逐渐被蒸发掉,铅被氧化为一氧化铅和四氧化三铅,反应完毕时,主要生成黄丹,即黄芽(Pb3O4)第三变是将第二变的产物铅丹与9份水银混合、捣细、研匀,再把这种混合药料置入丹鼎鼎中,密封合缝,务必使其不开裂、不泄气,然后加热先文火后武火,昼夜察看,注意调节温度,反应完毕,丹鼎上部得到红色的产物“还丹”这种“还丹”就是氧化汞用现代化学知识来解释,魏伯阳所述“还丹”炼法如下:3Pb + 2O2 = Pb3O4 (黄芽)2Pb3O4 = 6PbO + O2↑ (下丹鼎)(可逆反应)2Hg + O2 = 2HgO (下丹鼎)(可逆反应)魏伯阳还在《周易参同契》中说:“”“黄芽”就是铅丹,“河上姹女”为汞。
这句话的意思是,汞易挥发,铅丹能与汞在高温下作用,生成不易挥发的氧化汞,因而汞被铅丹“制服”住了魏伯阳在阐述服饵金丹何以能使人长生不老时,采用的是不恰当的类比法,认为黄金既然不朽,还丹又能发生可逆循环变化(2Hg + O2 = 2HgO(可逆反应))那么饵服黄金和还丹后,就能使人身不朽和返老还童这种希图把黄金、还丹的性质机械地移植到人体中以求长生的天真想法,在今天看来当然荒谬可笑,但在当时有些人却深信不疑此段注释人不懂外丹,反嘲笑古仙,魏伯阳当然不是“希图把黄金、还丹的性质机械地移植到人体中以求长生的天真想法”在以上三变步骤中,最后所练外丹可以吸收先天一炁,待12年不出差错,色转为紫,神丹即成,任何人服食立即肉体化炁,白日飞升效果要远超内丹,只是几近失传风月按:误矣!据师云,神丹虽有神效,然阳神未成者,事亦无济补述:阳神未成者,事亦无济应该不是炼成功的天元神丹,成功者如淮南王刘安,鸡犬家眷亦可升天)在阐述炼丹术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时,魏伯阳指出,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炼丹过程正如以檗染黄,煮皮革为胶,用曲糵作酒等等一样,是“自然之所为”,“非有邪伪道”他还将阴阳五行学说用于解释炼丹术现象,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五行错王,相据以生”,是阴阳相须,彼此交媾,使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
魏伯阳不只是囿于阴阳五行学说,他还提出了相类学说他认为阴阳相对的两种反应物质还必须同时属于同一种类,“同类”的物质才能“相变”,“异类”物质之间则不能发生反应他说:“”“(氯化铵)”这就是说,事物的变化是有其内在原因的这大概是根据炼丹家们一些失败的教训而总结出来的魏伯阳的这一理论虽然遭到葛洪的反对,但到了唐代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它毕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实际上,魏伯阳的这个相类学说是化学亲合力观念的前身魏伯阳还认识到物质起作用时的比例很重要,并已经观察到胡粉(碱式碳酸铅)在高温下遇炭火可还原为铅等化学现象在《周易参同契》中,魏伯阳还记述了升华装置(丹鼎),把丹鼎看作一个缩小的宇宙,阴阳变化、万物终始都在其中必须指出,魏伯阳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易道与丹道是相通的,所以能用《周易》的道理来解释炼丹的道理,这使本来就比较复杂的炼丹术变得更加神秘,影响了后世炼丹家的哲学思维此外,魏伯阳主张采用铅汞作为炼丹的主要原料,所炼得的丹药是氧化汞之类的毒药,这就限制了炼丹实验的范围,并导致服丹中毒,这实际上阻碍了炼丹术的发展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