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护理大题重点.doc
11页康复护理学康复护理的原则:早期介入,患者主动参与,综合评定,全面康复康复护理的对象:各种伤残人,各种急慢性患者,老年人康复医学的基本内涵:1. 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等方面的措丿施2.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3. 强调功能训练和再训练4. 以提高加体心理功能和生活质屋、回归社会为最终口标康复护理的内容1. 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有关人员报告2. 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3. 学习和学握各种功能训练技术4. 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5. 加强心理护理残疾的一级预防:免疫接种、咨询指导、预防保健、治理坏境、安全防护二级预防: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治疗三级预防:康复功能训练、使用辅助用具、手术治疗、无障碍设施与环境改造康复护理 临床护理存在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 具有各种症状的患者预防残疾的发生最人限度的恢复自理能力减轻疼痛,缓解症状自我护理 替代护理团队合作 专人护理以功能训练为主 以药物治疗为主主动参与 被动接受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区别内容治疗对彖治疗目的治疗内容工作方式治疗方法 患者及家属角色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1.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2.社会化3.低成本,广覆盖 4.分类指导我国残疾的分类: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由头部向尾端发育;由近端向远端发育;由整体运动向分节运动发育;由自 主运动向随意运动发育;由原始模式向高级模式发育;姿势与运动发育的连续性关节活动受限的因素:关节骨或软骨的损伤、病变、退行性病变、畸形;关节周I韦I软组织痉挛、挛 缩疤痕粘连、软组织瘫痪、肌肉无力瘫痪等;肌无力或瘫痪时主动ROM缩小,被动ROM正常 ROM测量的注意事项1•关节活动范围与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有关,各正常值只是平均的近似值与健侧相关关节比较 存在差异时应考虑为异常但可以有站5的误差2. 关节要充分眾露,I古I定好骨性标志点及测角的轴心3. 先记录主动活动范围,再记录被动活动范围4. 避免在按摩运动及其他康复治疗后立即进行检查5. 记录关节活动范围必须写明起止度数,不可只记录活动度数,因活动度数常不能说明关节的功 能状态徒手肌力检查的标准Lovett肌力分级:0无;1微缩,不引起关节活动;2减重可做关节全范围运动;3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但不能抗阻;4抗重力,抗部分阻力;5抗重力,抗充分阻力 肌张力评价方法: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Penn痉挛频率暈表,踝阵挛法,钟摆试验 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大小便控制、梳洗、如测、穿衣、进食、转移、步行、上下楼梯、洗澡运动疗法的分类:1. 牛:物力学方法: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牵张训练、协调性训练、平衡训练、呼吸心肺功能训 练、牵引疗法、移乘训练2. 神经生理学方法: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的、运动再学习等3•代偿和替代:假肢、矫形器、辅助具、能量节省技术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超量恢复,针对性,个体化,可逆性肌力训练的方法:0~1级被动运动,功能性电刺激;II级助力运动,辅助运动;III级主动运动; IV~V级抗阻运动,等速运动腹式呼吸训练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腹部放松,用双手轻置于腹部,用鼻缓慢的深吸气,吸气 时意念想象将气体吸往腹部,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双手 逐渐向内加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排净也可将双手置放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促 进气体排出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人致是1:1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1•从最稳定的体位逐步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即从静态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口动态平衡,再过 渡到他动态平衡2•逐步缩小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在保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头颈和妪干运动,从 睁眼训练逐步过渡到闭眼训练。
3. 训练时注意患者安全,避免意外损伤协调训练要点:1. 从卧位练习开始,在熟练掌握要领后再开展坐位、站位步行中的训练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进行复杂的动作,如单双侧同时、双F肢同时、上卜•肢交替,以致 两侧同时做互不相关的动作,如一侧上肢而举,对侧下垂;一侧而举对侧侧举;-侧上举对侧侧举; 或一侧上肢做锤击,对侧上肢做抚摸动作等3. 先做人范围和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活动范用小的、缓慢动作练习4. 先睁眼,后闭眼练习5 .先从障碍轻的一侧开始&每个动作重复3~5次,练习完成示要用相等时间进行休息简述颈椎牵引的操作过程1•体位:坐位,不能时仰卧位2. 姿势:坐位时头前屈20° ~30° ,肩部放松,以感觉舒适H.能减轻症状为准牵引重量务必落到后 枕部,使牵引力作用在钩椎关节和椎休后缘,以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从1佃减轻神经根受压和椎动 脉扭|11|重量落在卜-颌部可导致疼痛,牵引带如果夹住颍部可导致头部胀痛不适但是椎动脉型和 脊髓型患者应该采用垂直位牵引,以免加重脊髓和血管受压3. 牵引装置:多采用颌枕吊带牵引法,牵引带由两部分组成,一条托住下颌,另一条托住后枕部 牵引重最通过绳索和滑轮与牵引带连接。
滑轮牵引方法简单,可在家中进行重量可以采用沙袋或 电动牵引力4. 重量:2.5~3kg开始,逐渐增加,一般不超过头颅的重量(约1/10体重)5. 时间:通常采用持续牵引,20~30min/次,1~2次/d,疗程10~20天6. 注意事项:牵引重虽要适中,重虽过大易引起颍颌关节痛、头痛等,也可造成肌肉,韧带,关节囊 等软组织损伤低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1. 兴奋神经肌肉组织2. 止痛3. 改善血液循环和抗炎消肿高频电疗法热效应的治疗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氛痛;消炎;降低肌肉张力;加快组织生长修复;治疗肿瘤作业疗法的目的1•维持现侑功能,最人限度发挥残存功能2. 提高n常生活活动的自理能力3•为患者设计及制作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各种自助具4. 提供职业前训练5. 强化患者的自信心、辅助心理治疗言语障碍的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开始;及时评定;循序渐进;及时进行反馈;患者主动参与简述致残后心理变化阶段无知期、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适应期残疾人情感障碍的特点1•认知:不同的身体缺陷表现不同认知方式(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聋哑人)2•情感:孤独感、自卑情绪、敏感、自尊心强3•性格:孤僻、自卑、内向、善于思考、倔强、自我克制助行器的基本功能维持平衡、支撑体重、增强肌力、辅助步行、代偿畸形手杖和腋杖高度的测量方法手杖:站立位测量时,大转了的高度即为手杖的长度及把手的位置;仰卧位测量时,患者双手站在 身旁,屈肘约20-30° ,测量尺骨茎突到到足跟外侧15cm处的距离,然后加2.5cm的鞋底高度即为 手杖高度。
腋杖:站立位测量时,腋窝后皱製至足外侧15cm脑卒中常见功能障碍:运动;感觉;认知;语言;摄氏、吞咽功能障碍;ADL障碍:心理及社会参 与能力障碍;继发功能障碍脑卒中健侧翻身的要点:向健侧翻身时,屈肘,健侧前臂拖住患侧肘部和前臂,健足插入患腿下方,健腿抬起患腿向左右移 动,旋转身体,并以健肢带动患肢翻向健侧脑卒中患侧翻身要点:向患侧翻身时,Bobath握手,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屈曲90° ,头转向患侧,先将双手摆向健侧,再 用力摆向患侧,利用惯性向患侧翻身脑瘫患儿根据运动障碍的特点分几型1. 痉挛型2. 手足徐动型3. 共济失调型4. 肌张力低下型5. 强直型6. 震颤型7. 混合型8. 无法分类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母亲左手伸在孩子腹下抱起,同时右手从孩子的胭窝处把孩子的双腿压向其腹部,使孩子成屈競屈 膝状态,然后将其抱向母亲胸前,使孩子的头、背靠在母亲胸前,双手放在身体前方中线处这样可 以抑制手足徐动孩了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并促进头颈的稳定性痉挛型脑瘫患者正确的抱姿让孩子而对而抱在母亲胸腹询,孩子的双腿分放于母亲的身体两侧,双手抱住母亲颈和肩,这样抱 法的关键在于把孩了的双腿分开,靓膝关节屈曲,纠正双下肢硬性仲展,交叉或尖足等异常姿势。
脊髓损伤常见的功能障碍1 •运动功能障碍:瘫痪、关节挛缩、肌肉痉挛、感觉障碍2•括约肌功能障碍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体温调节、出汗反应方面4. 压疮5. 呼吸功能障碍6. 心理障碍脊髓损伤运动平面评价方法上肢:C5屈肘肌(肱二头肌、肱肌)C6伸腕肌(梯侧伸腕长和短肌)C7伸肘肌(肱三头肌)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T1小指外展肌卜•肢:L2屈懺肌(骼腰肌)L3伸展肌(股四头肌)L4踝背伸肌(胫前肌)L5足拇长伸趾肌(足拇长伸肌)S1踝跖屈肌群(腓肠肌和比口鱼肌)脊髓损伤感觉平面评价方法28个感觉点的检查部位C2枕骨粗隆外侧至少1厘米(或耳后3厘米)C3锁骨上窝(锁骨后方)且在锁骨中线上C4肩锁关节的顶部C5肘前窝的外侧(梯侧)(肘横纹近端)C6拇指近节背侧皮肤C7中指近节背侧皮肤C8小指近节背侧皮肤T1肘前窝的内侧(尺侧),肱骨内上歆近端T2腋窝的顶部T3第3肋间锁骨中线和第三肋间(IS)T4锁骨中线第4肋间(乳线)T5锁骨中线第5肋间(T4-T6的中点)T6锁骨中线第6肋间(剑突水平)T7锁骨中线第7肋间(T6-T8的中点)T8锁骨中线第8肋间(T6-T10的中点)T9锁骨中线第9肋间(在T8-T10的中点)T10锁骨中线第10肋间T11锁骨中线第11肋间(T10-T12的中点)T12锁骨中线腹股沟韧带中点LI T12与L2连线中点L2大腿前内侧,腹股沟韧带中点(T12)和股骨内侧傑连线中点处L3膝上股骨内礫处L4内踝L5足背笫3跖趾关节S1足跟外侧S2胭窝中点S3坐骨结节或臀下皱裳S4-5肛门1厘米范围内,皮献粘膜交界处外侧(作为1个平面)脊髄损伤程度的评价方法A-完全性损害:紙段无任何感觉功能保留B-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血以下包括紙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卜•存在运动功能,且人部分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冃大部分关键肌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E-止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神经源性膀胱的训练方法1. 盆底肌肉训练 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时间10s,重复做10次,每夭训练三次,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2. 尿意习惯训练 训练应在特定时间进行,如餐前30min、晨起或睡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白天3~4h 排尿一次,夜间两次,也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3. 激发技术 为或引发膀胱反射性收缩,寻找触发点(排尿扳机点),定时对患者膀胱区域进行不 同方法的刺激,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如牵张,叩击耻骨上、会阴区、挤压阴茎,刺激肛门、听流 水声等辅住措施诱发排尿适用于反射性尿失禁者4. Vai sava 气法患者采取身体前倾,训练患者收缩腹肌增加腹压,也增加了膀胱及骨盆底部的 压力,促使尿液排泄,适合用于丿來储留导致的充盈性尿失禁5. Crede手压法用拳头由脐部耻骨方向滚动,也可将双手拇指置于骼皤处,其余手指放在下腹部膀 胱区,用力向盆腔压迫,帮助排尿6. 间歇导尿:(1) 通过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