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优化方案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北师大版教程12单元单元高效课件.ppt
18页单元高效总结,单元高效总结,,,,,,,,,专题知识整合,史料研习精要,,单元要旨概览,单元要旨概览,专题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历史原因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 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形成,朱熹集大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
但当时程朱理学被斥为伪学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6.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导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史料研习精要,研习 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现实★链接】 1.(中新网2010年9月28日讯)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2561年诞辰日。
曲阜孔庙内古柏森森,书声琅琅,秋阳普照,庄严肃穆,明黄色的地毯从万仞宫墙一直铺到孔庙大成殿前庚寅年公祭孔子大典上午在曲阜孔庙内举行祭孔大典是孔子文化节中最具特色、文化品位和感染力的活动今年的祭孔大典以“天下大同、和谐万邦”为主题2.庚寅年祭孔子文 许嘉璐 维公元2010年先师孔圣夫子诞日,谨备时蔬玄酒,雅乐升舞,恭奠于大成殿阶下,肃拜追远,上达夫子暨诸先哲先贤其辞曰: 吾国文明,渊源何远!洪荒无征,蒙昧万年 呜呼夫子,生悯人寰少贱多能,屡经磨练 复礼兴乐,欲挽狂澜己立立人,孝弟唯先 修齐治平,悦迩来远游说列国,不惧厄难 杏坛论学,大同是盼人心驱霾,晨曦乍现 道虽不行,学统绵绵与时俱进,巨匠迭见孟轲弘发,荀卿敷衍董生继后,道法兼含 南北一统,合而有辨孔贾拘守,昌黎呐喊 迄宋大兴,如日中天程朱相续,周张并肩 出入佛道,孔孟真传人参天地,敬而自反 天理良心,理学体完知行合一,世界峰巅 沉沉浮浮,倏尔千年伟哉中华,千劫万艰 百折不挠,国泰民安环顾全球,煕攘纷乱 一如春秋,冲突不断弱肉强食,贪欲泛滥 嗟我夫子,所述皆验文明对话,五洲共愿 仁恕之道,日益播散促进和睦,中华奉献 谨此上达,慰我圣贤伏惟上飨!,【材料解读】 每年一度的曲阜祭孔大典,既向世人展示了先师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又向世人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对此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拓展★应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3: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4: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请回答: (1)材料1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2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3说明其“新”在何处?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涉及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题目本身难度不大第(1)题抓住材料1中“其序君臣父子之礼,……不可易也”来概括;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大一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来分析;第(3)题注意材料3中的关键信息“天理”来回答;第(4)题结合四则材料的时期及该时期儒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概括归纳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