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九章 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ppt

3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9183929
  • 上传时间:2018-07-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3M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本章内容• 第一节 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 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比较• 第三节 失业后再就业方式比较• 第四节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第一节 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比较一、劳动力就业理论1、凯恩斯以前的就业理论 (1)萨伊定律:供给自行创造需求,劳动 力市场充分就业,否认失业的存在 (2)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继承萨伊 定律,认为失业只是局部和暂时的可 以通过工资涨落和劳动力供需之间的自 发调节实现充分就业2、凯恩斯时期的各种就业理论(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核心命题是低于 充分就业原因是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2)费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 资变动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曲线表明,失 业减少,工资增长就快;失业增加,工资 增长就慢 (3)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分析:由于劳动 力市场技术结构不相适应而造成失业与职 位空缺并存从而引起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 3、凯恩斯以后的就业理论 (1)供应学派的就业分析:当代经济的 根本问题在于供给不足而非需求不足 当代失业问题与凯恩斯主义刺激总需求 的政策有关 (2)理性预期学派:承认劳动力市场的 不完全竞争性,认为人们以理性预期实 际工资水平,因而否定工资对失业的调 节作用,认为是由就业人数或实际提供 的劳动数量的变动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 。

      因此政府提出不干预的就业政策二、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 美国——储备型就业:重视技术培训和劳动 力的积累 • 英国——选择型就业:失业青年必须从政府 提供的四种再就业选择中做出选择 • 日本——消化型就业:为消化劳动者,重点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 荷兰——导向型就业:营造宽松环境,为失 业人员创造工作机会 • 巴西——扶持型就业:支持非正规就业者第二节 失业保险制度比较1、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失业的存在是必然的、长期的市场不能解决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 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新产业、新部门的出现 ,需要劳动力的不断重新配置2、失业的种类:①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一是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有人刚进入劳动 力市场寻找工作,有人为了自己的发展或 收入的提高,辞去原有工作寻找新的职位 ;二是市场信息的不充分,供求双方未能 找到接触、沟通和达成雇佣协议的机会; 三是求职者与拥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寻 找、洽谈需要时间②结构性失业: 1. 2. 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 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 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劳 动力在行业之间要重新配置如果衰落部门的劳动 技术不能适合新兴行业的工作要求或者现有的职 位空缺同失业者不在同一地区,就会产生结构性失 业,即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引起结构性失 业最直接的原因是失业者短期内无法掌握新工作所 要求的技术,或失业者无力承担技能培训或居住地 转移所需的费用,从而不能填补职位空缺就一般 情形而言,结构性失业的持续期长于摩擦性失业, 并主要发生在那些缺乏劳动技能或者居住在经济落 后地区的劳动者身上③周期性失业: 1. 2. 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 劳动力需求不足、使劳动力市场供 求失衡所造成的失业被称为周期性 失业在经济繁荣时劳动力供求量 大,就业机会增多,失业率就会下 降;当经济不景气时,就业机会减 少,失业率就会上升④季节性失业: 1. 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就业 岗位的定期性减少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 的状况,就是季节性失业 2. 造成季节性失业的原因主要有: 一些部门或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 变化而波动,如农业、建筑业、旅游业 、矿业、冷饮业等;一些行业随季节的 不同会产生购买高峰或低谷,如汽车业 、服装业等,从而影响作为产品引致需 求的劳动力需求,造成季节性失业。

      与 结构性失业相比,季节性失业是一种正 常的失业一、失业保险模式比较失业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 入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 险障度 u 强制性失业保险:指立法范围内的人员都必须强制参加失业 保险 u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指立法范围内的人员是否参加失业保险 取决于受保人个人意愿 u 失业补助型:由国家单方出资,领取失业救济必须经过收入 调查经有关领导机构批准后,才能对贫困的失业者进行救济 u 双重失业保险:指实行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或与其他保险形式 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以失业保险制度为主、失业补助为辅的 双重方式前者主要对象是公务员和企业雇员,后者一般是 无法享受保险的人员或经济收入低于补贴规定的雇员二、失业保险享受资格Ø对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因 暂时失去工作而中断收入的人 Ø资格条件: Ø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自动离职而无充分 理由者,因过失而被革职者,故意放弃职业培 训机会者等没有资格领取失业津贴 Ø必须处在法定工作年龄阶段之内 Ø有就业愿望失业者必须到规定的就业管理部 门登记失业并接受合适的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 。

      Ø投保或缴纳保险费时间必须达到规定最低期限 ,失业前有过就业经历并且就业时间达到规定 下限部分国家失业保险享受资格比较缴纳缴纳 保险费险费 用 期限就业时间业时间居住时间时间失业业情况美国申请请就业业津贴贴前1 年多时间时间 至少就 业业半年能够够且愿意重新就 业业英国最近2个纳纳税年度中的 1年足额缴纳额缴纳 社会保 险费险费每周工作少于16个 小时时具有劳动劳动 能力并愿 意从事全时时工作德国失业业者必须须在失业业前 3年内缴纳缴纳 了1年以上 的失业业保险费险费每周必须须有18个小 时时以上的劳动记劳动记 录录已在劳动劳动 局申报报 过过失业业,并正式提 出申请请失业业保险险金瑞典加入工会满满一年过过去12个小时时工 作过过5个月,每个 月不少于10天有劳动劳动 能力,已向 地方职业职业 介绍绍所登 记记,对对所分配的合 适工作不得拒绝绝澳大利 亚亚澳大利亚亚永久性居 民已经经失业业,有能力 参加工作并正在寻寻 找工作三、失业保险水平Ø失业保险待遇:政府规定的合理给付期限内的失 业保险津贴;超过法定规定期限而给予失业救助金 Ø失业保险待遇的计算方法: Ø 按均一制的办法支付,按本人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 支付等。

      Ø 很多国家按缴费时间长短分别设立几个档次,缴费 时间越长,失业津贴数额越高 Ø失业保险给付的最高和最低限额: Ø 原则上要达到使受益者的收入损失得到部分补偿, 又不能妨碍就业意识 Ø 一些国家对计算失业津贴的工资基数有最高限额规 定,或对给付津贴数额规定最高限额失业津贴的 下限参考最低生活标准,一般略高于贫困线水平四、失业津贴给付期l给付期:包括给付失业津贴的等待期和失 业津贴给付期上限 l设立给付期的目的:既保证失业者暂时的 生活,又强制再就业 l国际劳工组织第44号公约规定,给付期应 为每年至少156个工作日,在任何情况下 ,也不能少于78个工作日有的国家根据失业者的缴费时间和年龄并考虑老年 工人的具体困难,规定最长给付期,如日本、韩国 日本失业基本津贴给付期限一年以下1年-5年5年-10年10年以上低于30岁 30岁-45岁 45岁-55岁 55岁-65岁 低于55 55岁-65岁90日90日 90日 180日 210日90日 180日 210日 240日180日 210日 240日 360日240日360日l设置失业等待期的作用:一是排除期 限很短的给付,免去处理短期、小额失业 津贴申请的负担,减轻工作量,节约管理 费;二是防止冒领失业津贴的行为和有意 制造非自愿失业的行为,留给社会保险管 理机构以调查情况、确认失业的时间。

      l失业等待期为7天最长的是厄瓜多 尔,为60天,法国已取消失业等待期 五、失业保险费用分担Ø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负担:主要有 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政府 在收支不平衡时给予补助 Ø国家负担全部费用:主要以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为代表 Ø由雇主和雇员负担:主要有法国、希 腊、芬兰等国 Ø国家和企业分担:美国的大多数州, 意大利等国家六、失业保险运行效果1.失业陷阱在高等失业保护的国家,如德国 、法国、奥地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业陷 阱2.失业救济不充分在中等失业保护的国家, 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津贴标准较 低,支付失业津贴的期限较短,在美、加两 国没有失业补助,因此对失业的救济不充分 很多国家面对失业率的增长所采取的 增收节支的措施也使失业救济不充分七、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趋势(一)增收节支(二)失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第三节 失业后再就业方式比较一、再就业措施(一)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二)营造就业市场(三)发展第三产业(四)发展对外贸易(五)财政货币政策支持1.财政优惠政策:对有关企业实行减税政策2.财政投入政策:对失业保险津贴提供财政补 助,投入失业救济制度3.政府财政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投入4.加大对失业者再就业培训的投入(六)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1、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培训与就业结合紧密 (七)加强职业介绍和指导1、职业介绍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的结合 提供优质服务2、职业指导为求职困难者排忧解难 (八)实施公共就业工程二、再就业制度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 从非此即彼到多种选择 • 再就业制度法律化 • 福利国家转变消极补贴的传统做法第四节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对中国的 启示一、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一)失业保险逐步向多层次保 障发展,建建立了复式保障结 构。

      (二)普遍强调失业保险的给付 条件 (三)约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要求 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共同承 担失业保险费 (四)给付标准方面(一般在原 工资收入的40%-60%之间) (五)把促进就业作为失业保险 制度的重要内容二、国外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及其改革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失业人口增加2、失业率上升3、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二)发达国家改革失业保险的措 施及其启示1、增收节支2、失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3、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 长4、减少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5、对不同类型的失业者,提供不同的 就业方式6、改革福利制度,增加就业措施三、中国失业保险体系的现状与改革(一)中国失业保险的现状• 基础数据的缺乏影响着失业保险的实施效果 • 失业保险基金筹措渠道太过单一,征收比例明显偏低 • 失业保险基金征集难 • 失业保险范围统筹过窄,地区之间的调剂作用没有发挥 出来 • 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过低,保障作用发挥不够 • 失业保险基金被大量侵吞、挪用、浪费 • 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机制错位,时期功能你的发挥受到 很大制约二)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1、失业保险模式的选择 复合式失业保险结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失业保险+企业 补充失业津贴;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 2、关于失业保险和失业津贴的水平 中国失业保险待遇发放按民政救济的120%-150%; 理想计算:社会平均工资的40%-45%之间+半个家庭成员负担 系数的最低困难补助数。

      3、三方负担和社会统筹 4、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 三个条件:就业期,失业期,非自愿失业制定失业标准的的原则:(1)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2)要有利于失业者尽快接受职业介绍机构的 推荐,重新再就业对中国主要的启示• 政府与各级组织要充分重视就业问题 • 全社会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 积极开辟就业渠道 • 努力做好职业培训工作 • 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全国性的 就业服务体系谢谢观赏制作人:后慧慧 邓靖文演讲者:朱栋梁 朱克楠 章德 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