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县气象站报批稿.doc
40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新建县气象探测环境改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新建县气象局法人代表龚细明联系人万正通讯地址南昌市新建县解放路548号联系13970858229传 真邮政编码330100建设地点新建县长堎镇前进村立项审批部门新建县发改委批准文号新发改字[2014]71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M7410气象服务占地面积(平方米)16666绿化面积(平方米)5000总投资(万元)5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概况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是气象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气象观测站的选址和观测环境直接影响气象观测数据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气象站选址有着严格的规定:观测场四周不得种植高于1米的作物和树木,要求无阻碍,空气畅流,500米内没有相对高的建筑物,距离观测围栏500米内不能有大型锅炉、废水、废气、垃圾场等干扰源等新建县气象观测站原于1963年设于长堎镇解放路上一座海拔40米的山坡上,当时周边环境良好,选址符合气象选址要求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新建县县城快速扩张,现该观测站于处于县城中心区域,已被四周高层建筑所包围。
根据站台地面气象观测场探测环境标准划分,新建县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观测场四周不符合要求,严重影响了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此,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新建县气象局拟投资500万元,在新建县长堎镇前进村建设新建县气象探测环境改善建设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5亩,总建设面积2500平方米,观测场地面积625平方米,预计2016年建成运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的规定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该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工程周边环境本项目位于新建县长堎镇前进村,中心地理位置经纬度为N:28°40'47.61",E:115°46'25.88"项目东侧林地、南侧为望城镇、西侧为前进村、北侧为前进村和新建县苗圃,具体地理位置图、周边关系图及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一、二、三三、工程建设规模及组成1、项目组成表见表1表1 建设项目组成表项目组成组成说明主要环境问题主体工程观测场625m2标准化气象观测场/气象业务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系统、预警系统等业务用房1栋2F业务用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辅助工程辅助设施1栋2F辅助用房(设有食堂)1栋2F值班公寓油烟、废油脂、生活污水等绿化绿化面积约8000平米/公用工程供水市政接入/供电市政接入 /排水项目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
近期经隔油的食堂餐饮废水与其他生活污水经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外排远期经隔油后的食堂餐饮废水与其他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市政污水管网接入红谷滩污水处理厂处理/环保工程废水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废气油烟净化器+专用烟道噪声减震、消声、隔声、吸音等2、项目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表2 项目建筑经济技术指标一览编号项目数量单位1用地面积16666m22总建筑面积2500其中业务用房1000配套用房200值班公寓13003观测场地6254绿地面积80005绿化率48%6地上停车位16个3、观测设备清单项目为气象观测站,只要用于常规气象观测业务,主要配备常见观测设备,不含产生辐射设备,具体详见表3表3 项目设备清单一览表设备名称数量备注百叶箱4-温度计若干-湿度计 若干-风速仪4-风向仪4-蒸发器2-降水量观测仪2-四、公用工程情况1、给水供水水源为市政供给,用水量为1.5m3/d2、排水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排放量为1.2m3/d本项目污水属于红谷滩污水处理厂接管范围,但目前污水管网尚未接通,因此项目排水方案如下:近期:项目所在片区污水管网与红谷滩污水处理厂间的污水管网联通以前,项目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之后与其他生活污水混合后一起经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后,外排沟渠至乌沙河,最终排入赣江北支。
远期:项目所在片区污水管网与红谷滩污水处理厂间的污水管网联通以后,项目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后,排入红谷滩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最终排入赣江北支3、供电及供热本项目采用市政双回路供电,不设置备用发电机4、劳动定员项目工作制度按照年365天计算,每日24小时连续生产,三班制配备劳动力人数为10人五、产业政策分析本项目属于气象信息服务类建设项目,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年)中鼓励类第一条第五十六项“气象信息服务”,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六、选址可行性1、用地相符性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关于江西省部气象台站探测环境改善和三清山共青城气象站新建工程(第一批)的用地预审意见》(赣国土资核[2013]1311号),该项目选址于新建县长堎镇前进村,占地16666平方米,其中农用地(不占耕地)7863平方米,建设用地8803平方米,项目未占用农田、经济林地等国家明确禁止的土地,符合土地总体规划,同意通过用地预审。
项目用地性质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目前该项目土地证正在办理当中,因此项目用地符合相关要求2、规划相符性经比对新建县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符合相关规划3、外环境相容性根据外环境影响分析可知,项目周边影响的企业主要有江西汪氏药厂,本项目离汪氏药业约400m,距离较远,且汪氏药业本身污染物经治理后可达标排放,从环保角度,对本项目影响不大依据新建县气象局专业认证,该项目选址符合《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关于气象站选址的要求项目周边大型污染型项目,项目周边不存在污染制约本项目的因素,且项目所在区域交通便利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同区域相关规划具有相容性,同周边环境具有相容性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选址合理七、平面布置合理性项目规划设计为气象观测服务建设项目,通过布局将服房、观测场地、绿化等项目的组成要素合理的分区和布局,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总体而言,本项目平面布置相对合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本项目位于南昌市新建县长堎镇前进村,紧靠望城新区,望城街以东,地理坐标为N:28°40'47.61",E:115°46'25.88"。
地理位置见附图一新建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下游西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南面,东经115.31'至116.25',北纬28.20'至29.10',呈长条状县城长堎镇与南昌市区隔赣江相望,随着南昌市“一江两岸”发展格局的推进和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建设,已成为南昌市的新城区,全县区域面积2337.84平方公里(约为全国的4100分之一,略高于全国县面积的平均数),辖乡镇19个,309个行政村,全县通行赣语二、地形、地貌新建县地处鄱阳湖滨,赣江中下游属江南丘陵滨湖地区,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全县平均海拔50 米,最高处(肖坛峰)海拔799 米,最低处(南矶滨湖)海拔13 米西为西山山脉,东南北三面环水,西南丘陵、平原相间,东北为滨湖平原圩区全县常态地貌类型以冲积平原、滨湖为主,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33.86%,水面占39.76%,丘陵占26.38%三、气象、气候新建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季阴冷多雨,夏季晴旱酷热,秋季风和日丽,冬季偏冷,多偏北大风年平均气温17.9℃,七月平均气温为29.3℃,一月平均气温为5.8℃平均年降水量1626.9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总量的57%集中于4~7月。
无霜期274天年平均蒸发量1494.3mm,年均日照时数1634小时项目所在地全年主导风为NE-ENE-NNE(东北-东北东-北北东)风,年平均风速为1.94m/s冬季平均风速最大,为2.03m/s,春季平均风速最小,为1.83m/s四、水资源1、地表水赣江是江西省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赣闽交界的武夷山贡江和大余县聂都水,流经赣州、万安、泰和、吉安、峡江、新干、樟树、丰城等十个县市到达南昌市,干流全长439km赣江自西南向东北穿越南昌市,多年平均入境流量699.8亿m3/s,平均流量2110m3/s,于八一桥下分为四支,左为主支,经昌北汇入鄱阳湖;右为南支,绕城区向北东流入鄱阳湖;其间又有中支和北支,均汇入鄱阳湖赣江水文数据见表4表4 赣江年最高水位、年最大流量频率成果表站名项目各频率设计值P=1%P=2%P=5%P=10%外洲水位(m)26.5926.1425.6325.06外洲流量(m3/s)25600236002070018400南昌水位(m)25.7025.2724.7924.28注:数据来源于八一桥水文控制站统计数据鄱阳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根据卫星遥感测算,湖区最大丰水期面积5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300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域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97%左右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2、地下水按照岩石建造类型及其孔(裂)隙性、含水性、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溶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含水层厚度自西向东(八一桥5m,南昌大学17m,太子殿一带达28m)和自南向北(青云谱10m,龙王庙14m,江纺20m,南新乡30m)逐渐增厚赣江沿岸及以东的广大地区单井涌水量为1016~4916m3/d,渗透系数一般为53~160.9m/d,漫滩、心滩渗透系数为260~360m/d八一桥以下的赣江南支、中支、南支河间地块为极强富水,单井涌水量5486~9776m3/d,渗透系数一般为23.4~149.0m/d区内地下水一般为无色透明、无嗅、无味,仅在滨湖地区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局部具泥、铁腥味赣、抚冲积平原的全新统,上更新统冲积层,地下水交替条件较好,一般为HCO3-Ca·K+Na型水,沿江局部地段及中更新统分布区,一般为HCO3-Cl·Na·Ca型水南昌降漏斗区受红层地下水的越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