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钻探工程.ppt
52页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钻探工程指南摘要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组织应设立专门机构或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本组织钻探工程生产工艺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高、中级探矿工程技术人员条件与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8·1设计要求•8·1·1组织应制定设计管理制度,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8,1·2设计应充分考虑风险评价结果,且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审批•8·1·3钻探工程施工前,应在《地质勘查设计》的基础上,依据钻探规程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安全生产内容•8·1·4组织应妥善保存设计文件和图纸,包括地质地形工程平面布置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结构图8·2钻探工艺•组织应加强钻探工程工艺管理,以确保:•采用的钻探工艺及设计参数适合岩体地质条件;•设备、设施相互匹配满足工艺要求;•钻探工程实施在探矿权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组织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且做到:•按设计要求布置钻孔;•地质等条件出现变化,及时调整钻探施工工艺:•设备设施、材料、工具、仪表和个体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重要设备和危险部位建立专项制度,采取防范措施,设立明显标志。
如配电、储油等场所:•供水、供电设施满足钻探工程设计的最大要求,生活区避开可能发生的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段8·3生产保障•组织应建立生产保障相关制度,制度应重点关注机场钻机及辅助设施、机场供电及防风、防洪、防火等•8·3·1钻机(钻塔)安全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一-一钻塔座式天车应设安全挡板,吊式天车应装保险绳;•钻机水龙头高压胶管应设防缠绕、防坠落安全装置和导向绳;•一一钻塔工作台应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高度应大于1,2m,木质塔板厚度应大于5Omm或采用防滑钢板;•塔梯应坚固,梯阶间距小于400mm,坡度小于750:•机场地板铺设应平整:木板厚度应大于40mm或使用防滑钢板•8·3·2钻机活动工作台安装、使用应符口下列规定,• 制动、防坠、防窜、行程限制、安全挂钩、手动定位器等安全可靠;• 底盘、立柱、栏杆成整体;• 配置ø3Omm以上的麻质手拉绳;•提引绳、重锤导向绳使用ø9mm以上的钢丝绳;• •平衡重锤与地面之间距离大于2·5m•8·3·3钻机塔架绷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使用ø12.5mm以上的钢丝绳;• 18m以下的钻塔设绷绳4根,18m以上的钻塔分两层,每层4根;• 绷绳安装牢固对称,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
• 地锚深度应大于1m•8·3·4 雷雨季节或雷区作业,钻塔应安装符合下列要求的避雷设施:•避雷针与钻塔应使用高压瓷瓶间隔;•接闪器应高出塔顶1·5m以上;•引下线与钻塔绷绳间距大于lm;•接地极与电机接地、孔口、绷绳地锚间距大于3m,电阻小于15Ω•8·3·5机场供配电应满足下列要求,• 钻机独立设置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安装在固定支架上,且有防潮、防雨、防晒措施;• 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照明使用防水灯具,照明灯泡距离塔布表面大于30Omm•8·3·6 机场出现5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应停止钻进且做好以下工作• 卸下塔衣、场房帐篷;• 钻杆下入孔内且固定;• 检查钻塔绷绳及地锚牢固程度;• 切断电源,关闭且盖好机电设备;• 封盖孔口•8·3·7暴雨、洪水季节或在河滩、山沟、凹谷等低洼地施工应加高地基,修筑防洪设施;机场地处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地带应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否则应主动避让•8·3·8机场防火应满足下列要求:•配各足够的灭火器材且合理摆放;•一员工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万法;•一一严禁使用明火取暖,临时动火其火源距油料等易燃品应大于l0m,距塔布应大于1.5m。
9设备设施安全管理•9.1组织应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以有效控制设备设施的计划、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过程•9.2组织应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和原始资料、图纸、记录档案•9·3采用新万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时,应进行安全论证•9·4组织应通过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的系统评估,识别设各设施可能的故障类型,确定设备设施的维计划•维护计划应重点关注:•钻塔•钻机•钻具•供排水设备•供配电•仪器仪表及备用设备;•应急救援•9,5维护计划完成情况应书面报主管领导,且与相关人员沟通•9·6进行设备设施维护时,应识别异常情况•9·7组织应评估设备设施维护系统的效率与效力,以定期或在其发生变化时进行更新•9·8组织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列出需要检测检验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清单•9·9组织应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测检验,且保存检测检验过程、结果记录10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组织应建立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作业现场符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从而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安全卫生的危害•陆地钻探•一地基应平整、坚实、稳定,钻塔底座的填万不超过塔基面积的1/4;•一松散岩层深部钻进时地基应固化;•一在山坡修筑机场地基,岩石坚固时坡度应小于800,岩层松散时坡度应小于450;•一钻机周围应修筑排水设施,在山谷、河沟、低洼地带或雨季施工应修筑防洪设施;•一钻孔边缘距地下管线水平距离应大于5m,距地下构筑物水平距离应大于2m;•一机场内应有安全可靠的人行通道。
•10·1·4安全标志•一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风险特点,辨识需设置安全标志的地点和场所;•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设置相应的符合GBl4161-2008要求的安全标志;•己经安放的安全标志未经许可不得拆除或移动;10·2作业过程•组织应建立交接班制度,发现异常状况应交代清楚,且做好记录;•进入作业现场之前,应按规定穿戴个体防护用品;•作业前应检查现场、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作业10.2.2钻塔安装与拆卸应遵守下列规定•作业前应对钻塔构件、工具、绳索、挑杆和起落架等进行检查;•应在安装队长或机长统一指挥下进行;•一钻塔拆卸应由上而下逐层拆卸,严禁塔上塔下同时作业;•安装、拆卸时起吊塔件的挑杆应有足够的强度•进入现场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上塔作业应系好安全带,严禁穿着带钉子或硬底鞋上塔作业;•夜间或5级以上大风、雷雨、雾、雪等天气禁止安装、拆卸钻塔•10·2·3钻架(人字、三角或四角)安装与拆卸应遵守下列规定:•在安装队长或机长统一指挥下进行;•竖立、放下钻架时作业人员应离开钻架起落范围,且有专人控制绷绳;•10·2·4钻机设备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各种机械安装应稳固,传动轮应纵向成线;•井架天车轮前沿切点,钻机立轴中心与钻孔中心应成一条直线;•各种防护设施、安全装置应齐全,外露转动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栏);•电器设各应安装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10·2·5设备转移搬运应遵守下列规定:•应有专人指挥;•使用吊车或葫芦起吊,钢丝绳、绳卡、挂钩及吊架腿应牢靠;•轻型钻机整体迁移应在平坦地面短距离进行,采取防倾斜措施;•严禁在高压线下、坡度超过150坡上或松软地面整体迁移钻机:•起重机械起吊设备,应遵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1985)•10·2·6钻具升降•升降机的制动装置、离合装置、提引器、游动滑车、拧管机和拧卸工具等性能应安全可靠;•一一钢丝绳安全系数应大于7;提引器处于孔口时,升降机卷筒钢丝绳应不少于3圈;连接钢丝绳固定绳卡应不少于3个;•-钢丝绳应定期检查变形、磨损、断丝情况,超过许可范围应及时更换;•升降过程严禁用手触摸钢丝绳;•提引器、提引钩应有安全连锁装置;提落钻具或钻杆,提引器切口应朝下;•严禁探摸或探视悬吊钻具内的岩心•发生跑钻时,严禁抢插垫叉或抓抱钻杆•10·2·7钻进•钻进前应对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设施进行检查验收;•机械运行时严禁跨越转动部位或传递物件;•钻进时严禁手扶高压胶管或水龙头;修配高压胶管或水龙头时应停机;•检查调整回转器、转盘时应停机,且将变速手把放在空档位置;•扩孔、扫脱落岩心、扫孔或遇溶洞、松散复杂地层钻进时,应由熟练技工操作。
•10·2·8处理孔内事故•作业前应检查钻塔(钻架)构件、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绳卡、提引器、吊钩、地脚螺丝等;•由熟练技工操作升降机且设专人指挥;非直接操作人员应离开现场;•严禁同时使用升降机、千斤顶或吊锤起拔孔内事故钻具;•严禁超负荷强行起拔孔内事故钻具.•打吊锤时,吊锤下部钻杆处应安装冲击把手或其它限位装置;严禁手扶钻杆;人力拉绳打吊锤应统一指挥;•千斤顶回杆时,严禁使用升降机提吊被顶起的事故钻具;•人工反钻具时,扳杆回转范围内严禁站人;•反转钻机反钻具,应采用低速慢转•职业卫生设施及服务应实施以下内容:•按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配备职业卫生设施;•满足认定风险的要求,包括紧急救护情况;•在工作场所设置急救箱,按标准和风险放置急救用品,急救箱由急救员负责管理急救箱位置及急救员名单应张贴•2安全投入、科技与保险•12·1组织应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用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组织主要负责人对确保安全生产的投入负责•13·2例行检查•13·2·]组织各级管理机构应对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例行检查,检查内容一般包括:•现场管理的情况;•防护用品使用状况;•协同作业的统一指挥情况;•人员处于危险位置的情况;•生产通道及作业场地情况;•作业方法;•高风险作业的危险预测预控情况。
•-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安全活动(主要是危险预知)开展情况;•文明生产情况•13·2·2例行检查一般由项目部或项目部上一级责任机构负责并完成,一月至少2次,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或防范•13·3专业检查•13·3·1专业检查主要针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危险单元,检查对象一般包括:•机场安全防护设施;•供配电•防风:•防洪(泥石流);•防火;•应急救援•其它重要设备和设施.•13·4综合检查综合检查的类型主要包括:•节假日前的安全大检查;•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安全大检查等•综合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有关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其他有关情况•综合检查一般由本组织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进行,一年至少2次•组织应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度,以保证安全标准化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与预•纠正和预防措施制度应明确•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计划;•实施纠正和预防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一一及时反馈纠正和预防的实施情况,且与员工和相关管理层沟通:•一一纠正和预防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的评审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一一保存及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的要求。
•14应急管理•14.1应急准备•14.1.1组织应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考虑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以及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况的经验,认定潜在的紧急情况•14.1.2认定紧急情况时应重点关注:•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台风、地震等;•火灾;•触电和雷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一物体打击•14.1.3组织应设专人管理应急工作,且根据应急演练中的风险和组织内外部事故、事件的应急经验,及时完善应急准备•14.1.4组织应按照项目属地的原则确定与应急有关的外部机构,如安监、医疗部门等•14.1.5组织应评审可能造成本组织紧急情况的外部机构及其影响.•14·2应急计划•组织应针对认定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计划,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及履职方法•应急计划的编制应考虑:•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因素•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况的经验;•组织现有的应具备的能力.•专业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