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学院转型发展策略构思.docx
25页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轉型發展策略構思張慶勳102.08.11壹、 前言 1貳、 脈絡背景 2教育部的政策取向與本學院已有的具體作為 2(一) 高等教育國際化 2(二) 師資培育精緻化 4(三) 結合產官學開創教育發展契機 5(四)建立完備自我評鑑機制,強調精進自我,以因應未來新大學的來二、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的成立更強化師資培育功能的發揮 7三、 本校與屏商的合併規劃加速牽動教育學院的轉型發展 8五、本校94-102年校務發展計畫的延續與落實教育學院延編性的院務發展主軸與策略1010肆、院務經營理念 15一、脈絡背景 1511參、教育學院現況分析1819陸、以「紮根轉型」邁向精緻專業多元發展的教育學院 20二、 理念 15三、 主軸 16伍、策略規劃構思架構 16教育學院發展策略構思架構教育學院發展策略構思架構簡一、 師培本業精緻專業 20二、 多元取徑轉型發展 20三、 整合評鑑內含策略 20教學以知識為本位 21五、學理奠基結合實務 22在地紮根拓展國際 23七、 研發創新服務推廣 23八、 產學合作共創全贏 24柴、具體發展策略規劃 24步驟一:確定院系所定位、目標、願景、發展特色 25 25圖目錄圖1教育學院發展策略構思架構圖 18圖2教育學院發展策略構思架構簡圖 19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轉型發展策略構思張慶勳102.08.11壹、前言本校創自民國29年,於民國35年10月正式建名「台灣省立屏東師範學 校」。
54年8月升格為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76年7月升格為屏東師範學 院,80年7月改聞中央,定名「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本校自始即以培育優質 國教師資,及教育學術研究與實務專業人才為宗旨,但自大學法的修改與師資培 育法施行以來,歷經社會變遷、人口結構的改變、高等教育政策的導引等因素影 響下,本校各院系所的轉型已是必然的發展方向因此,本校於94年8月1日 經教育部核定改名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本校院系所正處於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之大學校院轉型的艱鉅時刻,在「從 師範生到師資生」、「從師專、師範學院到教育大學」、「從分組教學到系所課 程,再到師資培育職前課程與教育學程」、「從師資培育的一元化到多元化與師 資儲備制」、「從傳統的包班能力到教學學科內容知識的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等的歷史蛻變過程中同時也不斷的在「師培本業與多元取徑」、「抗拒變革與 破繭而出」、「循序漸進與一次到位」等之間面臨「變與不變」的衝突雖然如 此,我們也明顯的感受到,人口結構的改變、教育市場的需求、社會的期待與教 育政策的趨向等,都讓我們有非改不行的驅力值此本校正與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整合為「屏東大學」之際,如何強固師培本業之外,又能多元取徑,開創新機, 可說是我們最為急迫性的事項。
為能使教育學院的轉型發展得以突破現狀,在此以經營管理的哲思基礎,據 以導引出教育理念與辦學理念,進而型塑院系所的願景,同時參考相關教育政策 的走向與學校的歷史發展背景,提出教育學院的發展策略規劃構思,期能結合行 動力而能將理念與實踐予以融合,構成一有系統的院務發展運作體系與機制茲分別提出院務經營的脈絡背景與經營理念,並整理提出院務發展策略構思 架構如後貳、脈絡背景一、教育部的政策取向與本學院已有的具體作為繼前教育部吳清基部長的「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98.11.05教育部第463 次部務會報)中將「檢討中小學師資培育政策」列為「優先推動項目」之後,教 育部於99.08.28-29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將高等教育、師資培與,以及兩岸 與國際教育列入中心議題內o例如,在該會議中所討論的相關議題有第五項的「高 等教育類型、功能與發展」、第七項「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以及第九項的「兩 岸與國際教育」此即顯示教育部與產學等各界對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的重視其後,教育部根據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的結果,將我國的教育發展方向,以 「新世紀、新教育、新承諾」三大願景,以及「精緻、創新、公義、永續」四大 主軸目標,讓教育成為個人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建設與人類永續的基礎。
並提 出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與學前教育扎根;2.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3.師資培育 與專業發展;4.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5.國民素養與健康促進;6.多元尊重與弱 勢關懷;7.兩岸及國際交流與海外僑教;&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為我國未來十 年教育發展亟需因應的重大議題茲以高等教育國際化、師資培育精緻化、結合產官學開創教育發展契機,以及建構自我評鑑機制等的主題,提出本校院系所正在進行的相關作為如後高等教育國際化協助教師進行國際學術交流是為本學院的教育目標,而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則為本學院的課程目標之一近年來,本學院學生獲選為美國NorthernColorado大學交換學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研究生何思穎,2010.9-2011.2 ),或韓國大邱教育大學,或與廣州大學互設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進行師生互訪教學研究、師生專題研究,以及分別在兩校辦理學術研討會(從2010-2013年已辦理三屆,本院分別與2011與2013年各辦理一次)等其他諸如部份教師赴大陸 與歐美等國進行講學、研究、進修,教師團隊進行跨國際性專題研究計畫、系所 邀請國外學者專家到各該系所短期講學、辦理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或工作坊等,都 是努力邁向國際化的例證。
此外,經由本學院系所的努力與研究發展處的行政支援,以及校長的支持之 下,有美國的 Ashland University、馬來西亞的 Universiti Malaysia SABAH,,以 及德國的 Faculty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TECHNISCHE UNIVERSIT入T DORTMUND與本校締結姐妹校其中,Universiti Malaysia SABAH,係由教 育學系協力促成而成為本校第29個海外姐妹校(2011.02.17簽約), TECHNISCHE UNIVERSIT^T DORTMUND則係由特教系促成而成為本校第 30個海外姐妹校(2011.03.02簽約L尤其要特別提出的是,感謝本校劉校長的支持與研究發展處的協助,本校得 以特殊教育學系與教育學院在本校的組織架構之下,由教育學院院長與校長共同 聯名簽署合約,而TECHNISCHE UNIVERSHAT DORTMUND也由其副校長及 Faculty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的院長 De Prof. Wacke「Elisabeth 共同聯名簽署合約,這是本校自創校以來首次以校對校、學院對學院、學系對學系三個層 級簽定海外姐妹校的歷史一刻,因此深具歷史價值與意義。
參見本校姐妹校資 訊網)(二)師資培育精緻化前教育部吳清基部長的「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98.11.05教育部第463次 部務會報)中列為「優先推動項目」之一的「檢討中小學師資培育政策」,其「目 標」為1 •檢討修正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調控師資培育數量;2•落實保優汰劣師培 政策,確保師資培育品質此外,教育部為重塑師資培育典範,強化中小學教師教學與研究能力,發展 各學習領域與各項重要議題之教材教法,解決偏遠離島地區師資結構問題,並促 進師資培育大學與中小學進行策略聯盟與區域整合,建立培用合作典範,強化教 育實習與輔導,以落實優質適量之師資培育政策,特規劃改組成立「師資培育與 藝術教育司」教育學院院長是曾在本校與本學院相關會議中提出師資培育理念與策略 外,也曾在校外討論師資培育的相關會議與論壇中有所論述其中以下列二場報 告可為例子(其他請參閱教育學院院務發展(「治院理念」、「院務發展理念與構 翌」、「師培理念與策略」相關網站\1 •邁向發展師資培育重點大學策略構思(本校第47次行政會議中作院務發展工作報告一參見會議紀錄主席報告事項第一點;2010.04.22 )2.師資培育政策分析(本校第51次行政會議報告—參見會議紀錄;2010.10.28 )從歷次的師資培育政策走向予以分析,師資培育已朝多元化與儲備制的機制 發展,但因受到人口結構改變與人力市場需求的影響,教育部的師資培育係以「教 師專業標準本位」為核心、推動師資供需平衡的策略、師資養成優質適量、落實 選優汰劣機制、獎助卓越師資生、思考公費制度等的方向,而使師資培育更趨向 專業化與精緻化。
因此,如何以校院系所的定位、目標、發展特色與願景為起始 點,並融合各項評鑑機制的運作,以精進自我,透過組織的轉型發展逐次到位, 是本校院系所面臨的重大危機與轉機三)結合產官學開創教育發展契機本學院除了強固師資培育的本業外,也朝培育教育產業人才而努力,以因應 社會市場的需求未來培育師資不再侷限傳統師資,還包括產業教師、課程設計 師與補教老師等因此,本學院的定位、目標與發展特色都涵蓋此一領域結合 產官學開創教育發展契機是本學院的發展特色之一近年來,教育行政研究所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進行產學合作;教育學系開 設各類工作坊與產業合作,例如,與屏東潮州八大森林樂園簽訂策略聯盟協議書 建立產學合作,學生依園區各項資源設計課程教材;也與屏東基督教醫院合作, 依屏基需求規劃師資培育課程據此,如何發揮與教育產業結合的經濟效益,從知識的生產、傳播、分配, 為社會與自我發展創造和實現效益,發展特色領域課程,展現院系所優勢強項 建構跨領域特色的學程課程,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參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產 學合作辦法」(96.10.04本校第22次行政會議修正通過),以及「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產學合作廠商進駐與退駐要點」(99624本校第49次擴大行政會議通過)。
](四)建立完備自我評鑑機制,強調精進自我,以因應未來新大學的來臨大學法(100.01.26修正)第5條規定:「大學應定期對教學、研究、服務、 輔導、校務行政及學生參與等事項,進行自我評鑑;其評鑑規定,由各大學定之 教育部為促進各大學之發展,應組成評鑑委員會或委託學術團體或專業評鑑機 構,定期辦理大學評鑑,並公告其結果,作為政府教育經費補助及學校調整發展 規模之參考;其評鑑辦法,由教育部定之」而為能藉由自我評鑑精進自我, 本校訂有「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自我評鑑辦法」(101.04.19本校第67次行政會 議修正通過),教育學院也訂有「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自我評鑑辦法」 (100.06.07經99學年度第2學期第6次法規委員會會議修正通過)同時,教育 學院各系所以接訂定自我評鑑相關法規目前我們所辦理的校內佐評鑑,以及接受外部評鑑者,可包含下列各項:1 •本校自辦者教師評鑑(本校於98年3月試辦,99年3月第一次正式辦理,前二次通過者將於103年在接受評鑑)系所課程評鑑(100.04.22 ) 校務自我評鑑(100.04.14-15 )2 •教育部委由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辦理者校務評鑑(100.11.21-22 )( 100年度五項評鑑指標皆獲通過)「校園環境與安全管理現況調查暨績效評鑑」(100.11.23 )「性別平等教育評鑑」性別平等教育評鑑(100.11.23 )師培評鑑(101.11.5-6 )…本校101年師培評鑑全數通過第二週期系所評鑑與通識教育評鑑(101.11.8-9 ) -•本校101年系所評鑑與通識教育評鑑全數通過以上各項計畫與評鑑轉為成果導向,強調完備自我評鑑機制。
例如,100至101年「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以深化「成果檢核」為焦點,第二週期 的系所評鑑以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