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736857
  • 上传时间:2018-05-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47.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宋代五大名窑”的前世今生穿越历史,概谈宋代五大名窑穿越至宋代, 概观历史, 方知宋代是中国瓷器空前发展的划时代时期,达到了鼎盛的发展阶段 “汝、官、哥、钧、定”各具特色,作为宋代瓷器的杰出代表,在历史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有关五大名窑的相关问题,文物界和历史界向来争议很大,难成定论又由于五大名窑传世珍品存量极少,一般人难以接触, 诸多原因造成包括圈内的一些人对五大名窑的认识不全面深刻,直接导致了故宫博物院这一宋代磁盘受损后争论纷纷局面的尴尬呈现宋代五大名窑到底怎么回事?它们之间有多少恩怨瓜葛?文物古玩艺术品市场上充斥大量的名窑瓷器又是为何?一系列相关问题扑面而来,实在让人难辨是非真假笔者在此概谈一下个人眼中“五大名窑”前世今生,一供同好略作参考,二作抛砖以引美玉汝窑:名瓷之首,五窑之魁汝窑因位于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而得名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是其典型特色汝窑烧瓷时间较短,仅20 年左右,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因其传世品极少 , 所以物因稀而贵根据目前统计, 传世汝窑瓷器大约分布于以下几个地方: 北京故宫博物院17 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 件、上海博物馆8 件、英国大维得基金会7 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罗桂祥1 件、日本现存4件、美国现存5 件、英国私人收藏1 件, 共计 67 件半。

      还有极少量藏于民间建国后,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和研究,汝州的陶瓷工作者烧制出的汝瓷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汝窑得以复烧并快速发展, 现汝州市和宝丰县共有汝瓷厂家100 余家,并于 2010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通过发行汝瓷纪念邮票等形式,大力推动了当地汝瓷产业的再次兴起,形成了汝瓷产业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官窑:谜团重重,初展姿容官窑,一是广义的概念,意即历代朝廷专设之瓷窑五大名窑之中的官窑则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官窑瓷器特色是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然而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下,至今日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因此给官窑的论证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众说纷纭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 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1981 年,开封市工艺美术试验厂承接国家恢复官瓷研究项目,成立专门研制小组, 开始了恢复北宋官瓷的研究试验工作经过 3 年努力,试烧一百余次,终于在一九八四年试验成功专家组冯先铭、傅振伦、汪庆正、李国桢、耿宝昌、叶哲民、邓白、宋伯胤等一行鉴定后一致认为:仿北宋官窑精品釉色莹润如玉,风格逼真,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北宋官窑传世品相媲美现开封市官窑生产厂家已发展至10 余家,官窑瓷器生产方兴未艾,成为开封市一张崭新文化名片哥窑:传世哥贵龙泉哥盛哥窑,据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所载,得名于宋时浙江龙泉章姓两位兄弟 二人所烧瓷器各具特色,哥哥所烧瓷器具有 “紫足铁口、金丝铁线”典型特征,故被称为“哥窑”;弟弟所烧瓷器则具有“晶莹碧润、白胎露筋”的特征此称哥窑由于此类器物仅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而不见于墓葬出土,故被称为“传世哥窑”而现今又另有龙泉哥窑(又称龙泉青瓷),作为传世哥窑的仿制复烧,借助江浙发展强劲的经济形势得以迅猛发展龙泉市将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两大名片整合推广,自2006 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中国龙泉青瓷·宝剑节,大力推广龙泉哥窑瓷器并依托强大的营销渠道,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华东城市赢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法国、西班牙等海外市场上也争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当地龙泉哥窑生产厂家已近300 家之多,从业人员达 13000余人在五大名窑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上势头强劲,渐显领航风范钧窑:窑变万千独具风骚钧窑在河南省禹州境内,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钧瓷的广泛发展衍生出地域较广的“钧窑系”钧瓷以其千变万化的窑变釉色打破了中国瓷器史单色釉为主的格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神奇多变的意境得到了历代帝王的偏爱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历史上,钧瓷几经停烧,建国后,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开始了钧瓷复烧研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技术革新,形成了不同时期的鲜明时代特色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 禹州市自2004 年起至今,成功举办六届中国钧瓷文化节,发行了一套四枚钧瓷邮票其中, 以荣昌钧瓷为代表的重点钧瓷企业多次打造钧瓷国礼,成为我国外事活动中极抢眼的国家名片,在国内和国际都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当今禹州市钧瓷生产厂家已经发展到近200家,在河南的三大名窑中旺势发展,独具风骚定窑:纯净淡雅大师辈出定窑,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 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 、紫釉(紫定) 、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

      定窑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风格典雅20 世纪 70 年代,定窑瓷器沉寂多年后逐渐复苏,并不断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 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当代定窑以陈文增等陶瓷艺术大师作品为主流,高水平地传承和发展了历史上定窑的特点,受到了市场的喜爱和追捧瓷林漫步,艺术和产品秀亲密宋代五大名窑, 是我国瓷器史上最美好的记忆,同时也在当代呈现出蓬勃生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竞绽风姿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宋代五大名窑不再只是沉睡于本本上的图文记载,也不再仅仅是静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碎片,她们将随着中国铿锵迈进的步伐, 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 正如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杨自鹏会长说的“艺术陶瓷要生活化,生活陶瓷要艺术化”,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五大名窑瓷器在传承和发展创新中,妆扮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心灵,并和我们一道,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