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代的明堂制度文化及其政治.pdf

121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46720900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79.57KB
  • / 1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佛 光 大 學 歷 史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唐代的明堂制度文化及其政治 研 究 生:陳明治撰 指導教授:盧建榮 中華民國 九十七年六月 唐代的明堂制度文化及其政治 提要 在唐代三百餘年的歷史中,諸多宮殿群紛紛興建太宗一朝所興營造事件尤是興盛,唯獨欠缺明堂建物究其原因,本文發現,除了因為爆發了對朝鮮的戰爭而使蓋明堂的事懸而未決還要再加上太宗晚期想樹立節儉的榜樣給予後世的皇位繼承者唐太宗是過來人,深知守成的不易,此外「身教」也成為他更在意的教材自我節儉形象塑造成了他首要從事營造的行動指標,而有心嚮往豪華版明堂也成了想蓋卻不能蓋的建築物 高宗朝遭遇了禮制定調的問題,時逢長孫無忌與許敬宗之間新舊權力交替的交鋒期,爭奪對禮制的解釋權成了此時明堂興建的一大難題,這樣的僵持延續到武則天執政時期武則天為了穩固自身的統治權,冀求透過興築明堂一事,展現她統治天下的合法性,即令遭遇到一連串對外戰爭的失敗以及國家內部對她的挑戰,都無法阻擋她對明堂的重視時至玄宗開元一朝,在這新皇帝開始他任期的十年之中,一連串的災荒接續而來,此時史籍文本的書寫卻對皇帝舉行國家祭典一事,略而不談本文透過諸多事件的再現,發現玄宗對於明堂曾經被武則天用來調解李氏、武氏子孫而進行盟誓一事深念懷中。

      加以災荒不斷,既然天子求保佑於天神存在有失效的可能,還不如由臣子代為行事漸漸地,明堂禮也在玄宗朝被圓丘禮取代 最後本文透過唐代文化菁英所作詩文,發現描述明堂建物,對這些文化菁英而言,有代表強盛國力的展現以及國家的表徵這樣的文化意涵在這些詩文創作中一再展現明堂建物不但有地標的第一層意義,更有深刻的文化意涵在文化菁英之中發酵著 關鍵字:明堂制度、國家祭祀、崇儉論述、明堂禮、圓丘禮、通天宮 唐代的明堂制度文化及其政治 目 錄 提 要…………………………………………………………………………001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001 第二節 研究回顧……………………………………………………………003 第三節 問題重點與全書結構………………………………………………004 第二章 明堂爭議與唐太宗實踐崇儉論述………………………………………006 第一節 明堂祭祀功能與喪葬崇孝…………………………………………006 一、由太宗節儉說起……………………………………………………006 二、孝道的極致表現與興建明堂的關係………………………………010 第二節 明堂延宕興建與儉約形象打造……………………………………016 一、太宗的儉約形象塑造………………………………………………016 二、明堂對於唐太宗之作用意涵………………………………………023 三、重拾儉約形象………………………………………………………026 第三節 興建明堂機會的喪失………………………………………………034 一、太宗明堂的最後一次爭議…………………………………………034 二、對高麗戰事和改立太子事件對興建明堂一事的衝擊……………037 第三章 高宗、武后朝的明堂爭議………………………………………………039 第一節 試論高宗朝何以沒有興建明堂……………………………………039 一、明堂建築形制的爭論………………………………………………039 二、明堂禮的爭論………………………………………………………043 三、禮制定調與官方認可………………………………………………052 四、小結…………………………………………………………………053 第二節 高宗、武后朝明堂的符號意涵……………………………………054 一、高宗朝至武后朝的明堂符號轉變…………………………………054 二、小結…………………………………………………………………058 第四章 試論武后朝時期的明堂實際運作……………………………………059 第一節 武后朝興建明堂事件……………………………………………059 第二節 則天時期的明堂禮與南郊禮的關係……………………………064 第三節 武后朝行使明堂禮所得到的政治助益…………………………072 第五章 玄宗朝的明堂運作……………………………………………………081 第一節 玄宗朝的明堂禮…………………………………………………081 第二節 玄宗對國家祭祀典禮的態度……………………………………085 第六章 八、九世紀之交詩文文本中的明堂意象……………………………092 第一節 論武后朝到玄宗開元朝士人的明堂觀…………………………092 第二節 玄宗天寶朝至唐末士人的明堂觀………………………………099 第七章 結論……………………………………………………………………108 附表………………………………………………………………………………64 壹、參考書目……………………………………………………………………112 貳、近人研究……………………………………………………………………114 - 1 - 1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提出 『明堂』相傳是黃帝時期所流傳下來的一種國家祭祀場合,在《漢書.郊祀志》中敘述了一段關於漢武帝與明堂的第一次接觸, 《漢書》是這麼說的: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

      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明堂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昆侖,天子從之入,以拜祀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公玉)帶圖 1 據上所示,則至漢武帝時,明堂到底是如何的建築物,已成為傳說中的故事此處,公玉帶所獻上給漢武帝的黃帝明堂圖其來源以現今史家眼光目之,實在讓人無法相信此圖真是源流自黃帝時代然而, 『明堂』的文化卻從公玉帶獻明堂圖開始,在各個朝代中流傳並被實現起來,由傳說漸漸脫胎成為在政治場域中被標示為正統論述的一種工具 『明堂』何以重要?當我們嘗試回答這樣的命題時,必須先考慮到明堂所被標示的意義為何?換句話說, 『明堂的功能到底是什麼』成為了此一命題最重要的基礎環顧歷代所遺留的史籍中,我們可以發現歷代明堂的功能其實不外乎國家祭祀功能與政治功能,關此課題,清儒惠棟所撰《明堂大道錄》可說是集其大成,惠棟對於明堂功能的意見如下: 明堂為天子大廟,禘祭、宗祀、朝覲、耕籍、養老、尊賢、饗射、獻俘、治望氣、告朔、行政,皆行於其中,故為大教之宮2 1 漢.班固撰《漢書》 (北京:中華書局,2006) ,卷 25, 〈郊祀志〉 ,頁 1243。

      2 清.惠棟撰《明堂大道錄》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卷 1, 〈明堂總論〉 ,頁 1 - 2 - 2由上所示,明堂橫跨了國家祭祀的宗教功能,也在現實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政治角色故爾,明堂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重,不言可喻 然而,如同前論所述,明堂因為是由傳說漸漸地被後人在現實上實踐出來,因此對於明堂的論述一直是不成定見的,惠棟對此有如此表述如下: 明堂之灋(法),遂不可考略見於六經而不得聞其詳,說經者異同閒出,惟止漢之戴德、戴勝、韓嬰、孔牢、馬宮、劉歆,後漢之賈逵、許慎、服虔、盧植、穎容、蔡邕、高誘,諸儒猶能識其制度,□為孔安國、鄭康成、王肅、袁準四人所亂3 如據上引文惠棟之見,明堂議論之所以會如此紛亂,主要是肇因於孔安國、鄭玄、王肅、袁準等四人對明堂提出新的見解,而致紛亂要之,此四人之中,尤以鄭玄、王肅對明堂的論點,在中古中國對明堂議論場合中,卻是爭端的兩造主流每每在明堂議論的時候,引用鄭玄的意見抑或王肅的意見而這樣的紛爭並未使得問題越辯越明,也因為鄭玄、王肅的加入,透過對禮儀典籍的註釋,加深自家學派的論點基礎這樣的態勢持續的發展,一直到南北朝的鮮卑人透過戰爭進入中國政治的舞台,在諸胡人接受漢化的同時,面對明堂此一棘手問題,以李謐為首的士大夫,提出了『自我造就』的說法4,而此說一出,如同捲起千堆雪,漸漸地又有一批不墨守成規的勢力加入明堂爭論。

      到了唐代,明堂制度的問題還是處於千古無解的狀態然而,唐太宗即位時便意欲興建明堂,卻一直到武則天時期,才有明堂建物實際地被興建,然而卻在短短的時間內,在玄宗即位後,明堂禮制連同明堂建物就這樣在唐代歷史的舞台中漸趨配角,最後消失本文試著從史籍文本當中,透過唐代參與明堂爭論與決議明堂紛爭的人物言論、事件發展以3 《明堂大道錄》 ,卷 1, 〈明堂總論〉 ,頁 2 4唐.李延壽《北史》 (北京:中華書局,2003) ,卷 33〈李孝伯傳〉 ,頁 1226 - 3 - 3及當時議論明堂時所處的環境背景,再現當時明堂議論時的環境時空,去探求在有唐一代,明堂所代表的意涵以及他所影響的政治發展於此,過去學者在探討明堂的問題時,多在闡明禮制的釋義,故爾,現存許多有關明堂禮制的專論,無一不脫禮制的辯解對於人所活著必須面對的現實,卻少有掌握要之,當遠古傳說必須轉為現實存在,在筆者看來,那等同於自我造就,同時也就是當今史家所說的「傳統的發明」5這種現象,是必須經過理論的實踐化然而在經過實踐化的過程中,不斷的改進理論,使得虛空的理論漸漸的成為可行,必須經過許多的紛爭與討論,而唐代明堂更是這一虛空轉變為實際的代表者。

      第二節 研究回顧 近代學者研究有關明堂問題者,很少專論明堂爭論,大多將研究的重心擴充到與皇帝祭祀有關禮制的部分這一研究隊伍中,以日本金子修一教授為先鋒,他所著《古代中國と皇帝祭祀》將皇帝祭祀的特質、場所、事例,作出通盤的介紹,尤其在第三部的第八章〈則天皇后の明堂の政治的役割〉對則天皇后明堂的建設與初唐明堂的建制有詳細的議論此文也是將明堂與政治連接在一起的重要著作,金子修一教授於此指出則天皇后透過明堂來實踐她政治奪權的目的6 而台灣學者論及禮制者要以甘懷真教授執其牛耳,甘懷真教授所著《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之中,有許多篇文章精闢地點出中國天子的性質與舉行郊祀祭典的政治目的,並試著對儒教中的天神性質,透過皇帝祭祀文本來提出解釋7此外,華人學者中,研究禮制與現實結合者尚有章群教授所著《唐代祠祭論藁》 ,書中特意將國家祭祀與史實的關係作一標示,試圖突顯5 關於「傳統的發明」參見 Eric J.Hobsbawm 主編,陳思文等譯, 《被發明的傳統》(台北:貓頭鷹,2002)一書所論 6 金子修一《古代中國と皇帝祭祀》 (東京:汲古書院,2001) 7 甘懷貞《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 (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4) 。

      - 4 - 4出在祭祀的背後有牽涉到政治的運作存乎其中8 至於大陸學者近年研究明堂者要以張一兵教授所著二書 《明堂制度研究》9以及《明堂制度源流考》10最為耀眼 《明堂制度研究》對這千年聚訟的明堂議題試作一通盤解釋與介紹,將明堂的其他名稱如太學、辟雍、太廟、重屋、路寢等的別名作一考據並對明堂功能及明堂禮儀用通史形式介紹、闡義 《明堂制度源流考》更是運用通史形式將明堂由遠古傳說時期持續介紹到明代明堂的衰退期此外,關於明堂形制與傳承的討論又以楊向奎先生的〈論明堂〉11一文為主楊向奎先生此文專注於討論考古出土的「大房子」是否就是夏商周三代以來的明堂建物 以上所論皆是當代著作,在此之前,明堂議題討論主流以毛奇齡的《明堂問》12、王國維的《明堂廟寢通考》13以及顧頡剛的《史林雜識初編》14 然而,以上討論明堂問題者皆以明堂形制為主,明堂禮儀為輔,對於何以明堂被看中卻未必興建的理由等現實問題略而不談故此筆者才操筆論說,在前此學者的研究成果之上,再續做鑽研 第三節 問題重點與全書結構 本文以唐太宗即位開始本文的第二章,本章討論為何唐太宗汲汲營營於諸多營造,卻每每提及明堂建物,雖展現出欲以興建的態勢,卻始終不得興建。

      本章便在史籍文本中透過太宗所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試圖找出接近真實的答案第8 章群《唐代祠祭論藁》 (台北:學海出版社,1996) ,頁 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