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pdf
4页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2. 下图中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主要反映了西周实行下列哪种制度 ( )A .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3.文物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 ① B.② C.③ D.④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 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C.霸主“尊王攘夷” ,扶助弱小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5.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 、墨家6.下列四幅图片与秦朝无关是哪一项( )7.为了实现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大规模治理黄河 B.颁布“推恩令”C.铸币权和盐铁经收归中央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短暂性全国统一的朝代是( )A .东晋 B.西晋 C.前秦 D.北魏9.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 .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10.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这部史书是 ( )A . 《汉书》 B. 《资治通鉴》 C. 《史记》 D. 《三国志》11.右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影响是( )A .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① ② ③ ④A . C.B. D.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D.国家统一完成1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 )A.匈奴、羯、氐、羌、鲜卑 B. 匈奴、蒙古、氐、羌、鲜卑C.匈奴、羯、氐、羌、蒙古 D. 匈奴、羯、氐、满、鲜卑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14.下列人物与地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炎帝—神农氏 B.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C.华佗—医圣 D.王羲之—书圣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比欧洲早了 1000 多年的科学技术成就表现在( ) A .数学方面 B.农学方面 C.地理学方面 D.医学方面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4 分,第 17 题 6 分,第18 题 10 分,共 20 分)16.( 4 分)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请仔细观察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1 分)( 2)图二所示的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2 分)( 3)图一与图二存在什么因果关系?( 1 分)17.( 6 分)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 《 史记·商君列传》( 1) 文中的 “卫秧” 指的是谁? ( 1 分) “卫秧” 变法最终取得怎样的效果?( 2 分)图一图二材料二 太和九年( 485) , “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 ”――《魏书》卷一百一十材料三 下表为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拓跋 元 贺赖 贺丘穆陵 穆 独孤 刘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所体现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1 分)( 3)材料二中实行的是何种土地政策?( 1 分)材料三“鲜卑姓改为汉姓”所代表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 1 分)18、 ( 10 分) 战争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战争是改朝换代的一种方式 】 商朝末年, 由于商纣王在位时统治残暴, 荒淫无道,最后被西周取代请问, “武王伐纣”时通过一场什么关键性战争灭亡商朝,建立西周?( 1 分)西周最后一个亡国之君是谁?( 1 分)【 战争是争霸称雄的一种手段 】 春秋时期, 由于周王室衰微, 诸侯为了称霸,在军事上付诸战争,出现了“春秋五霸” 2)请问春秋时期晋文公通过哪场战争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1 分)后来晋国被一分为三,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史称什么事件?( 1 分)【 战争是智慧较量的一个舞台 】战国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 ,七国强国之间长期混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智者取胜,愚者惨败的故事不胜枚举 3)请问“围魏救赵”出现在哪场著名的战役之中?( 1 分) “纸上谈兵”导致惨败的故事又发生在哪场战役之中?( 1 分)【 战争是实现统一的一种形式 】 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李白写诗称赞他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4)李白的诗是称赞他的什么功绩?( 2 分)【 战争是奠定局势的一种因素 】 东汉末年, 东汉王室走向衰落, 出现了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群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5)为了控制和统一北方,曹操和袁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进行了一场什么战争?( 1 分)后来曹操又与南方的孙权、刘备展开了一场激战——赤壁之战,它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1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C 2 .B 3.A 4.D 5 .B 6.A 7. D 8. B 9. B l0. C 11. A 12. A l3.D 14.C 15.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4 分.第 17 题 6 分,第 18 题10 分,共 20 分 } 16. ( 1)张骞出使西域( 1 分)( 2) 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或 “是中西方交通的要道, 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 (采用课本说法) ( 2 分)( 3)图一的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图二的“丝绸之路” ( 1 分)17. ( 1)商鞅; ( 1 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 2 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 1 分)( 3)均田制( 1 分) ;促进了民族融合或“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与融合” (采用课本说法) ( 1 分)18. ( 1)牧野之战( 1 分) ;周幽王( 1 分)( 2)城濮之战( 1 分) ;三家分晋( 1 分)( 3)桂陵之战( 1 分) ;长平之战( 1 分)( 4) 秦统一六国,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完成统一 ( 2分) (或结束了春秋、 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局面, 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课文中的说法)( 5)官渡之战( 1 分)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或决定天下三分 ( 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