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doc
3页胸腔闭室引流的护理内容: 一、胸腔闭室引流的定义二、适应症及禁止症三、术后护理 一、定义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适应症:1、胸内手术结束后 2、中等量血胸 3、张力性气胸经减压后反复发者 4、自发性气胸、漏气大时,经反复胸穿抽气,气体明显增加者 5、开放性气胸清创后缝合伤口者 6、早期脓胸,特别是脓气胸者禁忌症:1、结核必脓胸禁用 2、癌性胸腔积液者禁用1、术后护理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4、妥善固定 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6、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7、拔管指征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8、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了解肺膨胀的情况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的引流时,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消除泡沫,保证引流通畅。
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 方法(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病人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 9、 每次换引流瓶时,要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 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度,一般为60~70 cm过长不易引流,过短易滑脱,质地柔韧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有刻度10、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11、当发现引流管不通畅时,应积极采取措施,用手挤压引流管或空针抽气或轻轻左右旋动引流管,使之通畅,如仍不通畅,则报告医生并协助再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