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沿小“十二五”开题修改好.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2535176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开 题 论 证 报 告主持:宣建 刘瑞昌 承担单位:南通市沿河桥小学一、课题的提出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为美国心理学家贝尔斯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斯于1960年不断修正“互动分类系统”,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行为,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今天,人们追求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已经成为课堂观察的主流趋势而国外最先将反思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自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在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正式提出教学反思这一术语以来,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便方兴未艾90年代,我国把“反思性教学”引入后,研究的成果亦如雨后春笋余文森教授在为林高明老师所著的《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序中写道:“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

      观察课堂,保持思想,这是我们教师走向自我、走向名师、走向大师的重要一步!”在理论上最为卓著的是华东师大的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该书从反思性教学主体、目的、工具的合理性这三方面进行阐述,以及他新出版的《中小学反思性教学策略》,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操作性强的办法其次,张立昌的《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杨四耕《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彭小楚的《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之比较》等对反思性教学的特征、模式、评价等都做了合理的定位再次,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小学反思性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南通通州的《教学诊断与教学反思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为小学课堂教学观察与反思研究提供了有针对,有实效,可借鉴的个案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课堂观察与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过程,结集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和优秀做法,使本课题的研究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二、课题的界定◆小学: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实践研究:实践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就以小学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促进教学反思,发展学生个性,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深化学校新课程改革研究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一)研究的意义1.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是教师教学观察和反思的依托,教学观察和反思的有效则是教学有效的催化对教学观察和反思没有理论充电的教师,其反思是无序而低效的;教学观察和反思如果离开课堂场景,则是空洞苍白的所以,只有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认知对象,批判地审视自我的主体行为,并进行全面深入的理性回顾、诊断思考和反思总结,从中发现困惑或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总结教学规律,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步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有效。

      2.是践行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教学观察反思的实践者要真正落实小学新课程标准,就得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它已成为基层教学科研的一种潮流实现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实质就是要努力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教学行为的合理性,把新的课程理念溶入教学的每个环节,让教师会教,乐教,善教,最终落实新的课程标准3.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需要教然后而知困,知困而后强,自我观察和反思的这种内在的动力驱使一个教师不断向上,将普遍性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1)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在我校的校本教研或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注重教学观察和反思后,教师便会自觉成为教学的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处发现问题,有意培养问题意识: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要求;课堂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教学有效性如何?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优化?教学行为中还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该如何完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教师便增强了对问题的敏锐性捕捉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反思,提高教学能力!(2)便于教师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批判性思维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但部分教师仍有从众心理,习惯跟着专家人云亦云,缺乏批判性思考,始终是新课标实践的消极的被动执行者这种现状阻碍了新课程的推进,也不利于教师成长作为研究性教学反思,它有系统性,批判性,持续性等特点,教师在实践中培养了批判思维的习惯,把批判和研究贯穿于平时的教学行为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看法,提高自己理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向研究型和创造型教师角色发展3)是磨砺高素质教师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一个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理应充当教学的探索者,那么,探索的最佳门径便是自我反思,教育的智慧是在不断反思中丰盈的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4.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资源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教学评价的多元等,让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步履艰难。

      探索教学的合理性尤为重要教学反思则是以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预见、调控、批判等行为来反思剖析,矫正和完善教学实践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二)研究的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力图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同时,通过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本课题针对小学教学现状,以小学日常的教学活动为研究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着眼,从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着手,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同时也研究自己,研究自身的教学行为、方式下学生相应的学习行为、方式、效果及其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与一般规律其宗旨在于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四、研究目标以及研究内容◆研究目标:1.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行为,贯彻和实践“课堂观察”的新理念、新的教研方式2.努力促成反思成为教师平时生活和工作习惯,在反思中提升教师自我教学元认知能力及其实践能力,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3.初步营造校本教研特色和教研文化,使学校日常教学走向内涵发展的正轨◆研究内容1.小学教师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现状调查研究2.小学课堂观察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3.小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研究4.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关系研究;5.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操作范式研究6.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典型案例研究◆研究重点: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研究难点: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关系研究五、主要观点和可行的创新之处◆主要观点1.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学习收益的有力保障研究此课题对完善与发展我校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2.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一个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注重全程反思,并找准观察和反思的切入点,然后以理论审视课堂与教学反思实践,进而有效地教学重建3. 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做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可行的创新之处1.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找到了一条便捷正确的途径,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2.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更多的关注学生个体,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目的。

      六、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思路该课题研究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堂观察与反思为抓手,以学科活动为平台,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构建我校新课程模式,完善与发展我校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1.8~2011.12),完成课题申报评审书,做好课题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并组织先期培训撰写“课题申报方案”,进行开题论证等2.实施阶段(2012.1~2014.8),根据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3.总结阶段(2014.9~2015.1),对整个研究过程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印相关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查找、分析,熟悉了解最新小学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行动研究法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瞄准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3.经验总结法通过经验总结法,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便于随时调整和改进,确保“课题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个案研究法。

      以真实的教学情境为素材,及时记录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惑以及精彩细节和实例,并探究适合变通行动方案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本课题主持人具有十几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一直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反思2007年12月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重点课题《学生数学意识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成为核心组成员并承担子课题研究,现已结题还主持了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小学航模科技教育实践与研究》的研究,也已顺利结题另一主持人参与研究《陶行知双创造思想在乡村小学的实践研究》和省“十一五”立项课题《陶行知新观点在农村学校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都已顺利结题其中一样课题成果获省二等奖,本人被省陶研会评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课题主持人所在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有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证2.课题组核心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6人,人均年龄38岁,精力充沛课题核心组成员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8人,均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学校教科研骨干力量,所教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