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知识篇作文素材篇新学案第141期.pdf
12页2023 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文化知识篇作文素材篇新学案第 141 期 (第 141 期) 文化知识篇 古诗中的哲理思辨警句(二) 2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哲理: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 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 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 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 2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哲理: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也就是说,花儿开过了, 并不是无情地离开了, 而是落到地下变成肥料来支持以后的花开得更鲜艳!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23.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 哲理:在苏轼看来,生行无定踪,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地,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可见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偶然留下痕迹,随时变灭,没有必要过分怀念 24.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西施》 ) 哲理:国家的兴盛衰亡取决于时势,颠覆国家的罪责在帝王自身诗作批判了“红颜祸水”论,极富理性色彩 2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哲理: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它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2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 哲理:一个人在事业上只有不断攀登高峰,才能取得不平凡的业绩 27.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 ) 哲理: 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因此, 要虚心学习, 取长补短 28.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陶渊明《饮酒》 ) 哲理:保持宁静高远的心境,即便身处闹市,也能自得其静静在心,不在境 2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 ) 哲理:充满自信,不断追求,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0.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浣溪沙》 ) 哲理: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不要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 3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3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苏轼《水调歌头》 ) 哲理: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3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 哲理: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彼此的心灵和精神也是相通的 34. “云霞, 我爱山无价; 行踏, 云山也爱咱 ” (张养浩 《雁儿落兼得胜令》 ) 哲理:爱自然的人也会被自然喜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必须和谐共处 35.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论诗》 ) 哲理:天地间人才辈出,不要拘泥于古人,后人定能超出前人 36.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清代阮元《吴兴杂诗》 ) 哲理是: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按客观规律办事,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37.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 (刘禹锡《竹枝词》 ) 哲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哲理: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揭示物是人非,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道理 3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汉乐府《长歌行》 ) 哲理: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一旦认识到“失去才知可贵”那时就晚了 4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哲理: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41.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 哲理: “成功好似”容易,其实(成功的道路)却很艰辛 42.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郑板桥的《题画竹》 ) 哲理:体现了事物发展以及量变到质变的道理 (生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熟练的感觉,熟时经过积累,发展到生疏的感觉) 43.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44.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 (杨万里《过沙头》 ) 哲理: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45.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哲理:这首诗前两句很容易明白:眼见的真实情景激发心头的真切感情,就能写出意境神妙的诗句;闭门造车,就像黑暗中摸索制作出的东西,总要失真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 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 本诗告诉我们: 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没有亲身体验,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46.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 (唐无尽藏比丘尼) 哲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若没有追寻的过程,永远不会珍惜;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47.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 哲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 ,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 “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作文素材篇 经典名言及适用主题示例 1.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 适用于“离开” 、 “告别”等主题 可以这么用:当栀子花开满校园,空气中除了氤氲着芬芳,也飘荡着离别的气息初夏六月,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临,又到了告别的时候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2.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 (里尔克) 适用于“忍耐” 、 “自信”等主题 可以这么用:成长路上,你要像一个病人似的忍耐,又像一个康复者似的自信如此,才能抓住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展翅高飞,抟摇直上九万里。
3.我不爱大海,也无法爱,那么大的地方,却不能行走 (茨维塔耶娃) 适用于“务实和务虚” 、 “爱与不爱”等主题比如,写“务实和务虚”时,可以这么用:俄国诗人茨维塔耶娃长期住在海边,但她却不爱大海,也无法爱,因为那么大的地方,却不能行走这种务实的理念,值得吾辈奉为圭臬作为时代青年, 我们必须脚踏实地,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如此, 方能以足迹为笔,以汗水为墨,把青春的诗行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4.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 就要和地面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距离卡尔维诺) 适用于“保持距离” 、 “置身事外”等主题比如,写“保持距离”时, 可以这么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要让自己识得庐山真面目,就不能身在此山中所以,卡尔维诺也说,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一定程度上的距离 5.我去旅行, 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马尔克斯) 适用于“旅行”主题 可以这么用:我去旅行,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对我而言,旅行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风景本身,而在于沿途的见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一向把旅行当做读地上的无字书, 其实书本身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读书后的感知和收获。
6.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马尔克斯) 适用于“幸福的晚年” 、 “孤独(孤寂) ”等主题比如,写“孤独(孤寂) ”时, 可以这么用:人的一生,有轰轰烈烈的时候,也有平平淡淡的日子如果说青壮年是夜空中怒放的焰火,那么晚年应该是月光下平静的湖面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甘于淡泊,并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7.浅水喧闹,深潭无波 (雪莱) 适用于“低调和高调” 、 “谦逊和骄傲”等主题比如,写 “谦逊和骄傲”时,可以这么用:很多时候,我们懂得越少,越会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而当我们懂得越多,反而会越谦逊这就像浅水喧闹,而深潭无波 8.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 (雪莱) 适用于“乐观” 、 “豁达” 、 “坦然面对”等主题比如,写“坦然面对”时,可以这么用: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只要我们坦然面对当下的风风雨雨,用心耕耘脚下的土地,到时候自然能收获秋天的累累硕果 9.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 (罗素) 适用于“多样化” 、 “幸福的本源”等主题比如,写“多样化”时, 可以这么用:当下,国内很多城市,喜欢在管理上一刀切,美其名曰“统一规范” ,于是乎,街边店铺的招牌,都被换成了同样的款式。
其实这样做只会显得“整齐” ,绝不会有“美感” 因为,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也是美的根源统一规范”的店铺招牌,往往只符合极少数管理者的“口味” ,并不符合大众审美,因而必将招致大众反感,在网上屡屡被吐槽 10.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 (罗曼·罗兰) 适用于“看清本质” 、 “保持热爱”等主题比如,写“保持热爱”时, 可以这么用: 作为一个理性成熟的人, 应该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然后爱它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英雄主义,那也只能是看清世界真相后依然热爱这个世界 11.你是一只云雀,衔来一枚阳光 (雪莱) 适用于“光明” 、 “温暖” 、 “美好”等主题比如,写“光明”时, 可以这么用:虽然,寒风依然凛冽,冰雪依然堆叠,但你的出现,让我觉得一切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你是一只云雀,衔来一枚阳光,暖彻了我的心扉,也照亮了三千世界 12.拨开云雾,你会看到满天的阳光 (雪莱) 适用于“坚强” 、 “乐观” 、 “向上走”等主题比如,写“向上走”时, 可以这么用: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所以,当身处人生低谷时,只要你不放弃,坚持向上走,拨开云雾,你会看到满天的阳光 13.当爱渐渐死去,人心不过是活着的墓穴。
(雪莱) 适用于“柔软和坚硬” 、 “漠然”等主题比如,写“柔软和坚硬”时, 可以这么用: 柔软的心, 经不起一再摧残, 要不然也会变硬 而心一旦变硬,感情就会逐渐漠然,爱之花也会开始凋零当爱渐渐死去,人心不过是活着的墓穴 14.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痛活下去 (加缪) 适用于“坚强(坚韧) ” 、 “人生的活法”等主题比如,写“坚强(坚韧) ”时, 可以这么用: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八九各种不如意,会让我们的脸日渐沧桑,更会让我们的心千疮百孔然而一个真正坚强的人,会淡然面对万箭穿心和千疮百孔,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痛活下去 15.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伦) 适用于“悲观和乐观” 、 “人生的活法”等主题比如,写 “悲观和乐观”时,可以这么用: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所以,与其像林黛玉一样终日哭哭啼啼,不如像史湘云一样成天笑笑嘻嘻,因为乐观可以稀释忧愁,深色可以覆盖浅色 16.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加缪) 适用于“把握现在” 、 “活在当下”等主题比如,写“把握现在”时, 可以这么用:昨日如逝水东流,一去不可收。
未来尚在发轫,还需要等待时日 在等待的日子里,生根长叶, 默默蓄力, 是最好的状态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也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17.凡是有鸟歌唱的地方,也会有毒蛇嘶嘶地叫 (哈代) 适用于“好与坏” 、 “光明与阴暗”等主题比如,写“光明与阴暗”时, 可以这么用:有光明的地方,也会有阴暗,就像有太阳的地方有影子,有鸟歌唱的地方,也会有毒蛇嘶嘶地叫 18.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加缪) 适用于“开始(出发) ” 、 “行动(实践) ”等主题比如,写“开始(出发) ”时, 可以这么用: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所以,巨浪翻滚的多瑙河,发源于高山上的一股股细流;气势宏伟的罗马城,奠基于地底下的一块块碎石 19.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加缪) 适用于“坚强(坚韧) ” 、 “重新发现自己”等主题比如,写“坚强(坚韧) ”时, 可以这么用: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隆冬,你会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而在火炉背后,你也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 20.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
(罗曼·罗兰) 适用于“挫折” 、 “磨砺” 、 “挑战”等主题比如,写“挫折”时, 可以这么用:作家罗曼·罗兰曾说: “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 ”不必为挫折而悲泣,要勇敢面对,尽最大努力去跨越它请相信,那些打不倒你的东西,只会让你更强大 21.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 幸运的顶点, 往往也是厄运的开端罗曼· 罗兰) 适用于“转化” 、 “物极必反” 、 “福祸相依”等主题比如,写“转化”时,可以这么用: 福祸相依, 物极必反, 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人生就像一条抛物线,幸运的顶点, 往往也是厄运的开端 所以, 在你得意的时候, 请不要笑得太大声;落魄的时候,也不必过于难过事物总会相互转化,就像地球总在转动,没有谁永远处于骷髅地,也没有谁能一直呆在伊甸园 22.你的美,遗世而独立,你的声音,似流水之韵;我不语,不寻,亦不吐露你的芳名 (拜伦) 适用于“魅力” 、 “风韵(风范) ” 、 “美(美好) ”等主题比如,写“美(美好) ”时, 可以这么用:你的美,如绝代佳人,遗世而独立;你的声音,似流水之韵,潺潺淙淙;我不语,不寻,亦不吐露你的芳名但在内心深处,却每天呼唤了千万遍。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李文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 一个摆放在炕中间的火盆,徐徐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 经年磨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 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是我和母亲挖来房前土坑的黄土, 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 盆壁粗糙凹凸不平但它厚实,耐用,稳重,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静穆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它散发着秋阳晒干的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厮守着火盆,有如它的保护神祖母着一袭黑色长袍,黑色网兜罩住稀疏的花发,瘦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半眯着凹涩的双眼,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总是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双膝上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祖母喜爱抽烟,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深深一吸,火星闪烁,烟雾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般养精纳神左邻右舍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三三两两围拢着火盆,陪同祖母长枪短炮吞云吐雾, 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扯,一坐就是小半天,真应了 “老太太, 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儿”的民谣,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雾悄悄溜走。
数九寒冬的夜晚,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二姐的闺蜜们常挤在我们家几位穿着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二姐先是平针起好头,再手把手教,食指怎样上线,怎样旋转回针,不厌其烦;黑黝黝的领弟是一知半解,二姐悉心点拨,恰到好处;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 是来学花样技巧的, 两人比比画画, 各抒己见她们唧唧嘎嘎地说着话,说毛线,说款式,说图案,说织法,也说女孩子的悄悄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不止不小心,织针掉到火盆里,线头被点燃,女孩子惊叫拍打着 一张张甜美秀娟的脸散发出胭脂之气,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有孩子的乐趣 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 看画本, 玩嘎拉哈、翻绳,下五道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到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掺杂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 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 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
姐姐们长大了,有媒婆来提亲,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媒婆眉飞色舞先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吃苦耐劳 父亲时不时拿起小铲子弄一弄火盆, 烟灭了, 撮点火点燃, 几经反复,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年关将近,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情 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在破旧的老屋里,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选自《散文百家》2018 年 02 期,有改动)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极力描绘火盆的灰头土脸,粗糙邋遢,随后转折,就是这样的火盆以它的温暖呵护着家人 B. 第段中的民谣,说明了当时农村妇女把围在炕上烤火视为一种感觉很爽的生活享受,由“我”家延伸开来,对内容做了很好的拓展 C. 作者虽然描绘的是淳朴的农村生活,却很少使用带有地方色彩的话语,用的是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性语言,引发了读者诸多遐想 D. 作者对年迈的祖母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苦寒日子里的火盆”的作用 答案与解析篇 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分析不正确从原文内容来看,文中对祖母的详细刻画,意在突出祖母的年迈和对火盆的依赖,而非“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故选 D 2. 此句描绘出孩子们围绕火盆爆烧黄豆、爆烧玉米的场景,照应了题目运用叠词,使得语句富有节奏感如“噗噗噗”“嘭嘭嘭”等词摹拟出了黄豆、玉米入火发岀的声响;“一粒粒”“一颗颗”突出了数量之多,此起彼伏;“嘻嘻哈哈”写出了孩子们的欢笑声③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玉米在火盆中开口笑,寂寞的长冬因欢笑声而变得不再寂寞,这都是火盆的功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从内容上看,画线句子写的冬天的夜晚孩子们在火盆城烧黄豆,烧爆米花的事,表现的是“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从结构上看,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苦寒日子里的火盆”;从手法上来看,“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惊醒了寂寞的长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语言特点来看,“噗噗噗”“嘭嘭嘭”是象声词,“粒粒”“颗颗”是叠音词,孩子们的“嘻嘻哈哈的欢笑声”等,这些词语不仅写出了黄豆、玉米入火发岀的声响,突出了黄豆和玉米数量多,也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写出了火盆给贫穷生活中的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 ①标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天气的寒冷与火盆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了火盆带给人的温暖 ②火盆是全篇的线索全文以苦寒的日子为背景,依次写到了火盆带给祖母、女孩、儿童、家庭的欢乐与温情③点明主旨火盆是那些寒冷日子里的温暖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