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416145
  • 上传时间:2017-07-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一、认清课堂管理的基本特点“课堂管理对有些人很难,对另一些人就不难,关键在于你会不会,会者不难而所谓‘会’ ,首先指的是你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又首先要求教师对课堂有一个清醒的,正确的认识 ”“管理对教学有保障作用,也可能有干扰作用……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会把学生管得笔管条直的,他只希望每个人都尽量多集中精力在学习和思考上 ”“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而生活是活泼的、不拘一格的课堂管理越严格,它离生活就越远,它就越缺乏生活的情趣这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管理过分严格,反而会刺激学生在课上干课外的事情,只不过转入地下了……课堂管理,绝不是一个‘严’ 字了得拿严格当课堂管理的法宝,只能证明教师并不了解课堂的基本特点 ”管理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一开始就走偏了,那么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既然课堂是学习与生活的交汇之处,教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气氛,压抑的课堂不但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也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太喜欢那种“专心致志的课堂” 、 “鸦雀无声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让教师有一种成就感和安全感,教师也坚持认为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有效和高效实际是这只能是一种主观想象和一厢情愿,即使是成人也难以做到,教师管得了学生的行为,却管不了学生的思想。

      课堂管理的关键和前提是搞清楚课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教师管理课堂到底为了什么,只有把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了,管理才会由难转易……很多教师都轻视理论,他们只对‘怎么办’ 感兴趣实际上,你躲不开理论任何一个教师都是带着某种‘理论’ 走上讲台的,如果你脑袋里没有正确的、科学的理论,那就一定有某种错误的、片面的、主观的或者混乱的‘理论’你的脑子里不是空白如果你没搞清楚课堂的真实面目,那你脑子里准有一个虚假的、扭曲的、幻影式的课堂图景,而这个图景就会像幽灵一样,把你引向不顺或不幸 ”人的行为总要受思想控制,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 ”很难转变,即便这种 “东西”是过时的,陈腐的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新的“东西” 不来,旧的 “东西”难去当我们认为在课堂上只有“管住 ”学生,才能保证教学效果,那么“严”字当头就顺理成章了我们不要认为上课时保持哪种姿势才是认真听讲,科学不支持这样的结论有的人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他就傻了,也有的人注意力特别集中的时候手和脚一直在动,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看完这段话我很有感触,几年前,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女学生,她上课很少注意听讲,但数学成绩总是在班级名列前茅。

      这位女孩总是习惯侧着身子听课,时不时地与同学聊上几句,手中还经常转动一支笔,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散慢,可每次对我的突然发问都能对答如流 我上课时喜欢学生坐姿端正,目光集中到黑板或老师的身上,否则我会感到很不舒服,我也曾经认为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课堂的规则,我不断纠正她的坐姿,有时还当众对她进行点名批评,课下也经常对她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但均不见效一直到毕业,这位女孩的上课状况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过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现在回想起来,他应该属于那种难以规规矩矩听课的学生,表面上好象似听非听,其实她的注意力很集中,否则不可能应对教师的突然发问,成绩也不会一直保持领先我也曾经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她能象老师期望的那样认真听讲,成绩一定会更好,其实这不过是我的主观想象,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教师上课传授的那点知识,并不需要全力以赴,该听的时候她一定不会漏掉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特殊对待,一味的强调规矩可能效果会适得其反,教师疲于帮教,学生却很反感,最后造成师生情绪的对立二、预防意识“教师不能等课堂出现了问题才去‘救火’,那是被动防守的工作姿态,挨打的架势教师应该尽早发现征兆,把可能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教师上课之前需要认真的备课,我们常说:只有课下充分的预设,才会有课上精彩的生成;表现在课上,功夫在课下在课堂管理中道理也是同样的针对课上可能会出现的管理问题设计解决的方案,就会尽量避免课上被动的局面,也会尽可能地节省管理的时间,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会避免由于处理不当造成教师或学生情绪上的失控所谓预防,主要指两个层面:一般性预防和重点预防一般性预防,首先要做到的是有言在先,交代清楚课堂上发生的很多问题或混乱往往是由于没有把话说在前面或者交代得不够清楚造成的所以,要把课堂上的规矩预先告诉学生,以便学生有所遵循这些规矩一定要合理、清晰、明确、有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不能过于笼统,不能模糊,也不应太细,否则学生记不住或者做不到,就起不到预防的作用……作为规则,应该只提那些学生必须做到的和禁止的事情,不要在规则中提号召性的东西……教师还应该密切注意课堂气氛和学生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疲倦了,也可以及时搞点放松活动,这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能搞高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厌烦之极,教师还在那里不停地唠叨,这不但没有效率可言,而且根本就是纪律问题的催化剂 ”教师制定的规则要符合实际,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学生难以做到;二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则,比如最后一节课,学生已经很疲倦了,教师就可以放松一点要求或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可以多给学生练习和交流的时间,切忌唠叨起来没完,更不能压堂,往往这种情况最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的冲突。

      教师在不同班级上课,感觉往往会有差别,有时差别还很大,所以,教师首先要对那些可能发生课堂纪律问题的班级做重点预防,了解这个班级的特点,制订出预案科任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总是等到出了问题再向班主任告状还有重点情境的预防……双休日后,周一上课,学生往往没精打采……再比如天气突然变化,打雷了,下雨了,学生都可能兴奋起来,有的甚至会忘乎所以,于是有些教师就认为学生这是找个茬就捣乱,其实这往往属于正常心理你有心理准备,就不会烦躁,你无心理准备,就可能站在学生的对立面给他们泼冷水,结果遭到他们的反对,为以后的纪律问题埋下定时炸弹……当上课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也要预防出问题比如去实验室上课,到教室外面上课,去参观等……再有就是重点人物的预防课堂管理和人体健康一样,应该以预防为主,尽量不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战和治疗上如果教师感觉自己的课堂管理处于‘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的状态,或者课堂上一切顺利时就感觉怪怪的,那就证明教师的预防意识和预防工作太差了,必须赶快加以改变 ”一些科任教师总是喜欢把学生的问题推给班主任,一方面可能是自己懒得管,认为管理是班主任的事,自己的“主业” 是教学;另一方面是感到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更有权威。

      长此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逐渐失去了威信,有的教师还得班主任在班级“坐镇” 才能保证秩序,这样不但自己的教育能力得不到提高,还给班主任增加了很多的管理负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班主任把班级的前后门留个“小孔” ,便于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一些老师也常常“拿猫吓唬耗子” ,暗示班主任在教室外面,以维持课堂的秩序刘良华教授说:“一个好的学科老师,表面上没有当班主任,实际上他是‘看不见’ 的班主任他没有班主任的名分,却有班主任的使命 ”这句话告诉我们,至少在你的课堂上,应该担负起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对于教师来说,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更重要,可以说,没有课堂管理,就没有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要为讲好课写好教案,更要为上好课做好管理方面的预案三、大局意识“有相当一部分课堂问题,属于‘小事化大’,而教师常见的毛病则是‘ 因小失大’, ‘一事障目,不见全班’ 某个学生出了点纪律问题,教师立即加以干预,学生不服,申辩或者顶撞,教师就急了,置多数学生于不顾,置教学进度于不顾,和这个学生‘单练’起来,一斗就是十几分钟好不容易恢复讲课,仍余怒未消……教师缺乏大局意识当他与个别学生较劲的时候,他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个全局的掌控者了。

      也有另一种可能是,他以为只有压住了个别人,才能控制全局他不懂得,事情常常正相反,只有稳住了大局,才能更好地解决个别人的问题……在课堂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面比点重要上课的时候,教师的眼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被个别学生完全吸引过去,教师的主要精力,也应该花在整体上,而不是个别学生身上,这就是所谓‘大局意识’ ”教师与学生“较劲 ”、 “单练”的现象很常见,这是教师专业能力缺乏的表现,这个时候,教师已经忘记了自己教育人的身份了把师生关系等同于敌我关系,只要学生不老老实实就坚决彻底地把他制服实践证明这是最愚蠢的做法,遇到倔强的学生,不但教师的“威” 树不起来,对方也不会附首听命,还会把学生推到了对立面,为今后的课堂留下了隐患1、震动面小的问题,装作没看见见错就管,与其说是责任心强,不如说是教师的职业病有些小毛病,完全可以装作没看见,因为当事者可能并未影响别人,甚至也没影响自己2、一定要分清影响课堂秩序与影响教师心情两种情况有些教师的所谓“纪律问题” ,涉及面示免太宽了其中有些问题只是教师看着不顺眼,或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情绪,教师就大动干戈,作为纪律问题来处理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有时很容易把这种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于是,看什么都不顺眼,把“小事化大” 以至于无法收场。

      教师应该养成一种好的工作习惯,上课前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无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烦心的事,都暂时放到一边就像练气功讲究的“入静 ”一样,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教师的职业修养3、能用提醒的,就不批评4、能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解决问题,就不要靠嘴说5、能课下解决问题的,就不在课上解决6、避免“导火索” 式的语言7、不株连8、不扩散,打击面越宽,越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9、不翻老账 10、不纠缠处理课堂问题必须速决,道理不一定非要当场辩明,结论不一定非要即时做出,许多事都可以暂时放一放,因为你还要讲课……处理学生问题,宁可蛇头虎尾,不可虎头蛇尾11、提醒多次不听可以不理,课下处理为好12、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把学生赶出教室……把学生赶出教室,外面应有人接应,千万不可轰出去了事,那样若出了意外,教师是有责任的四、合理的期望值“美国教育学家温斯坦指出:课堂不是‘均匀的水滴’,课堂是由不同的‘小环境’ 组成的,因此课堂管理的任务要随课堂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班制宜,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环境有不同的期望值 ”“温斯坦还指出,课堂有文化差异他认为主流美国教师与亚洲家长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期望有明显不同。

      主流美国教师的期望:学生们应该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学生们应该有创造性,学生们通过探索和辩论学习,学生们应该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意见与才师的相矛盾,学生们必须问问题亚洲家长的期望:学生们应该安静、服从,应该告诉学生们该做什么,学生们通过记忆和观察学习,学生们不应该和老师的意见有矛盾,学生们不应该问问题……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美国学生与亚洲学生的学习姿态的差别相对来说,我们的孩子学习比较被动 于是,你就明白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改为什么如此艰难了……单从文化角度看,素质教育和课改就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中国学生所采取的学习姿态,是千百年传下来的,是教师所习惯的,家长所支持的,社会主流心态所认可的,要改变它,哪怕只是小小的改变,也会使众多的人失去安全感某种学习姿态若已经固化为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就会把异端的学习姿态看成洪水猛兽 ”“失去安全感 ”,这句话说的很形象,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课堂教学改革会有那么大的阻力有来自于教师的,他们担心自己不能适应这种“生存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自己的业绩有来自于家长的,他们更担心因为这种变化导致孩子的成绩下滑倒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利益集团-学生,没有太多的怨言,表现更多的是喜欢。

      依照中国国情,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可以分成常见的四种类型,对这四种类型的课堂,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期望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