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性竞争产业中的国有企业.doc
10页战略性竞争产业中的国有公司-06-08摘要:对产业类别的划分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一般体现了研究者不同的视角本文试图从竞争限度对战略产业进行划分,并对若干具有竞争性的战略产业及其国有公司的性状进行简要分析一、战略性产业及其竞争性质1.概念及政策含义一种产业具有战略性,一般是指该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对国民经济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所谓战略性产业,重要是那些可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可以支持现期经济运营和将来经济增长,可以代表将来经济发展方向和技术进步方向的产业需要指出的是,战略产业与支柱产业是一种密切有关但又侧重不同的概念支柱产业是现阶段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战略产业则涉及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阶段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将来继续起国民经济支柱作用的产业,即部分现阶段的支柱产业;另一部分是也许成为将来阶段的支持国民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产业所谓一种产业具有竞争性,是指产业运营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原则是决定产业内资源配备方式和价格形成的基本性机制,市场机制引导着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研究产业的竞争性质,对由筹划经济向市场体制过渡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筹划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重要产业(特别是战略性产业)都是处在严格的政府控制之下,多数产业都是非竞争性的,由国家进行垄断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产业发展环境与管理体制发生较大变化,虽然是战略性产业,由国家进行封闭式垄断经营的模式也无法再简朴维持下去,必须引入新的机制事实上,由筹划经济向市场过渡的整个时期,各产业均有一种引进竞争机制,或实现由非竞争性产业向竞争性产业转变,或在垄断产业大量引入竞争因素,以提高产业运营的效率这个过程随产业不同而有所区别,时间或长或短,进程或快或慢相比之下,一般性产业较快实现了对内对外产业开放而成为竞争性的,而战略性产业、敏感性产业、自然垄断产业等产业的开放步伐相对较慢但总的来看,近年来原有的战略性产业的产业体系不断分化,战略产业的管理体制和产业运营方式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国家垄断经营限度削弱,竞争因素不断增长,产业竞争限度不断提高2.战略性产业分类(1)战略性垄断产业重要是基本性的战略资源产业(如部分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和某些重加工工业(如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等)由于工业化过程对重要能源、原材料所形成的特殊依赖,煤炭、电力、石油等重要能源,以及钢铁、化工等重要原材料,对一种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起着奠基作用。
且这些部门投资大、回收时间长,民间资本短期内很难见效因此,在20世纪的前中期,许多国家对这些产业都采用国家投资建设,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方式,实行较严格的政府管制至今这些产业中的相称部分仍然由国家垄断经营2)战略性竞争产业随着国际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和工业化在许多国家的逐渐实现,政府管制政策的逐渐放松,民间资本大量进入战略性垄断产业领域,国有资本的垄断范畴和垄断强度逐渐缩小,而产业的竞争因素逐渐增长,逐渐演变为竞争性产业如重加工工业中的某些领域,钢铁、化工、汽车、电子等工业部门,越来越成为竞争性领域,甚至成为充足竞争的领域从世界范畴看,这些产业已成为竞争最剧烈的领域,特别是20世纪后,国际竞争在此类产业已成为常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是20世纪后期被作为战略性产业选择的重要对象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预示了将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焦点所在,也预示着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前瞻性产业从现实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内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构造的调节和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然成为国家产业发展的新战略重点3.产业竞争性质的变化研究战略性竞争产业,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重。
一是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产业也也许很不相似日本和韩国的战后经济发展,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具有诸多为人称道的经验日本政府选择的战略工业分三类:第一类是新兴工业,如化纤、石化、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第二类是成长性工业,如钢铁、汽车、机械等;第三类是出口工业,如造船业韩国则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节战略产业工业化初期把合适于优先发展轻工业产品出口作为履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起点20世纪70年代又把重心移向重化工业,把造船、汽车、机械、电子仪器、化工拟定为战略产业80年代,附加值更高、竞争能力更强的技术密集产业逐渐替代了资本和劳动密集产品,重要以出口电子电器、精密仪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随着战略产业的逐渐转移,重点产业的逐渐升级,韩国的工业化过程也随之完毕二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一种产业的垄断或竞争性质也许发生变化如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将很大一部分原材料、能源等基本工业进行了国有化据世界银行1987年的调查报告,在所调查的10个国家中有9个对钢铁工业进行了国有化,在13个国家中的12个国家将基本化学工业实行了国有化这是由于,在战后工业恢复时期,这些重化工产业自然成为国家的重点产业,由国家投资建设不仅能增进这些产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带动其她部门发展,并且这些产业一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而也就更具有垄断经营的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构造不断转换,原有的某些重点产业不再成为支持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部门,而失去了战略产业的地位和垄断经营的必要因此,某些垄断性产业又更多具有竞争性,甚至完全成为竞争性产业二、战略性竞争产业中的国有公司不同国家及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国有公司的背景和动机各不相似,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公司的发展,也许出于很不相似的因素,具有很不相似的角色定位,发挥很不相似的作用其中,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对国有公司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西方国家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恢复和60年代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国有化、直接投资、国家持股参与等方式,积极发展国有公司,使国有公司在许多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如在汽车、电子和计算机、飞机、钢铁工业等领域,国有公司占有相称大的比重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钢铁工业中国有公司占75%,而在同期汽车工业中,国有公司的比重英国、法国为50%,西德和意大利为25%发展中国家更因其特殊的发展条件,选择了通过国有公司来发展战略产业的道路如战后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发展过程时几乎都是在民族资本单薄的状况下,完毕尽快建立独立和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战略任务的特别是有关国民经济基本部门和基本工业的发展,反映国家工业化水平、决定工业化进程的重点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只能由国家来承当。
国家必须尽快在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上,进行大规模投资,并进行经营中国的战略产业选择也体现出很强的历史限定性和阶段性一五”时期,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国家开展了以156项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如煤、铁、钢、电、石油、化肥等)的生产能力有了巨大增长,许多新的工业部门,涉及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高档合金钢和重要有色金属制造业等,也随之建立在当时状况下,这些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发展,只能选择政府投资、垄断经营的方式进行通过50年发展,中国战略产业的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产业运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除少数产业(如石油天然气)仍保持某种垄断性质,仍保持国家投资为主的发展方式外,多数产业都成为竞争性产业,如钢铁、汽车、化工、电子、船舶等产业,则实行广泛的产业开放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形成国有公司与社会公司平等竞争的发展方式根据近年来的实际状况,产业的竞争限度可在某种限度上由国有公司在全国的比重来反映产业竞争限度越高,其国有公司在产业中的比重越低,而竞争限度越低,则国有公司的比重越高如石油天然气一般被视为战略性资源,属于战略性垄断产业,其开放限度最低,至今仍是国家垄断经营,而钢铁、汽车、化工、电子、船舶等产业,自身具有竞争因素,产业开放的步伐更大些,国有公司的比重就相对较低。
到“八五”末期,中国工业已在总体上由筹划体制转入竞争性框架运营1996年,国有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下降到43.5%但在战略性竞争产业中,竞争限度要低于所有工业如在钢铁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仍占70.83%,在化工、交通运送设备中国有工业约占50%左右国有公司的总资产占全国工业总资产的比重为58.61%,而钢铁工业的国有资产的比重高达81.4%,化工、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中的国有资产比重均在60%以上在战略性竞争产业中,电子工业与其她几种产业不同,其竞争限度最高,甚至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国有公司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国的22.96%,而国有公司的资产也只占35.91%(见表1)表11996年战略性竞争产业中的国有公司比重单位;%三、产业特性的简朴考察1、规模经济性战略性产业所具有规模经济规定,与资本密集度直接有关世界银行的研究表白,公有制公司部门的资本密集限度要比私人公司部门高得多在巴西和印度,工业仿佛几乎就是按资本的密集限度而分为私人公司和公有制公司在很大限度上,这种状况反映了一种事实,即某些公有制公司的建立正是由于某些行业(如钢铁、石油等)所需的巨额资本是私营部门所无力承当的。
世界银行的研究还表白,公有制工业公司在行业中的份额与一种国家的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在有多种各样的与经济发展阶段无关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因素在决定公有制部门规模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此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同行业公有制所占的份额,可以重要由某些行业的战略地位或规模经济性等因素来解释观测发现,中国战略性竞争产业的规模经济规定非常明显一方面,所波及的化工、钢铁、交通运送设备制造、电子等4个战略性竞争产业总计的公司平均经济规模(平均产值和平均资产)高出全国工业公司的平均规模水平的五倍以上1996年,全国工业公司平均产值和平均资产分别为0.12亿元和0.18亿元,而4个战略性竞争产业的公司平均产值和平均资产分别为0.24亿元和0.35亿元其中,规模水平最高的钢铁工业公司的这两项指标为一般工业公司的4倍以上,另一方面电子工业公司的平均规模也达到一般公司的3倍左右另一方面,在战略性竞争产业中,国有公司的规模水平又明显高于相应产业的全国公司平均规模水平,其平均规模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国有公司的平均产值和平均资产分别为0.59亿元和1.14亿元(见表2)其中,差别最大的是钢铁工业,全国钢铁公司平均资产1.08亿元,而国有钢铁公司的平均资产达到5.66亿元;差别较小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全国公司的平均资产为046亿元,国有公司为0.83亿元,两者的平均产值则较为接近。
这表白国有公司更多居于产业的核心地位2.赚钱性战略性竞争产业由于代表将来的产业方向,面对需求增长极的市场,成为收益率极高的行业这是战略性竞争产业赚钱的基本例如,分析1996年国有工业公司的赚钱构造可以发现,在记录分类的39个工业部门中,国有公司体上可以获利的只有17个行业,其他22个均为国有公司总体上亏损的行业而在国有公司总体赚钱的产业中,真正有一定利润规模的也只有10个行业在这10个赚钱的产业中,多数赚钱产业是垄断性产业,如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烟草以及蒸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而在制造业领域中可以获利的正是战略性竞争产业,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公司获取利润的真正基本据记录,在1996年全国国有公司赚钱的412.64亿元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获利润37.92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获利润47.95亿元,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获利润8.42亿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获利润17.01亿元而制造业的其她领域,或亏损或处在微利边沿(见表3)3.增长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