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高质量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docx
41页杭州市高质量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 征,是包括残疾人群体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为了扎实推 动残疾人共同富裕,根据中国残联《关于支持浙江残疾人事业高 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残联发〔2021〕38 号),浙江省政府残工委《关于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专项行动计 划》(浙残工委〔2021〕6号),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争当浙江高 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行动计划(2021-2025年)》(市委发〔2021〕37号),市政府残工委制定了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 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决策部 署,奋力打造全省“数智助残先行市”按照“大杭州、高质量、共 富裕”的发展要求,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奋 斗目标,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和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为基本原则,以“1+8+3”为体系架构(即: 一个目标体系+八大共富行—2—动+三张清单),以实施残疾人特殊教育、就业增收、康复服务、托 养照护、社会保障、文体法治、数智助残、社会协同“八大共富行 动”为抓手,高质量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确保残疾人群体“共同富裕路上, 一个都不掉队"。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通过实施“八大共富行动”,实现城乡均衡的残疾 人基本保障、优质共享的残疾人公共服务,呈现残疾人平等参与融 合共享的新气象、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新局面,为扎实推动残疾人共同富裕提供杭州范例坚持实干创新、先行先试,按照“目标可量化、数据可追溯、工 作可检视”的原则,设定残疾人共同富裕8类一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如下,指标说明见附件1残疾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25年目标值一.收入1.残疾人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上比例≥60%2.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GDP增长同步3.城乡残疾人居民收入倍差<1.9倍二.教育4.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学前段)≥96%5.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义务段)≥99%6.持证适龄残疾少年入学率(高中段)≥94%三.就业7.劳动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65%8.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 业生就业率100%9.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 训率100%—3—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25年目标值四.康复10.精准康复服务率≥75%11.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覆盖率≥90%12.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80%13.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99%14.符合条件精神残疾人门诊免费服用基本抗精 神病药物保障率100%五.托养15.街道(乡镇)残疾人之家覆盖率100%16.区、县(市)残疾人专业托养机构覆盖率100%17.三类残疾人机构托养照护服务率≥90%六.社会保障18.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19.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2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99%21.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99%七.住房22.残疾人住房救助比例≥98%23.符合条件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率≥95%八.文体24.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95%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全段融合的残疾人特殊教育共富行动1. 推进特殊教育提质强校。
制定实施《杭州市第二期特殊教 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推动培智学校建设,确保到2025年 全市所有区、县(市)都建有一所培智学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 准化建设,推进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牵头:市教育局,配合:市残联、市城管局)2. 加强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 加强学前、义务教育学校资源—4—教室建设和康教师资力量配备,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康教融合机制,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覆盖面明显提升推广“特教学校+卫星 班”融合教育模式,促进中重度残疾学生融入普通教育探索实 施“影随心动”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影子”教师承 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辅助教学优化送教上门工作机制,提升送 教上门质量,送教上门学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牵头:市教育局,配合:市残联)3. 强化残疾人高中段和高等教育 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 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确保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 青少年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支持普通职业学校和 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打 造文汇学校普职融通职业教育新模式,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质量 落实残疾学生中考体育特惠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面向残疾考 生开展单考单招,增设更多适合残疾学生的专业,扩大残疾学生接 受高等教育的规模鼓励更多残疾人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等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牵头:市教育局,配合:市残联)(二)实施全面提质的残疾人就业增收共富行动1. 优化残疾人就业结构 建立政策正向引导和激励机制,完 善并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办法,落实低保残疾人就业3年鼓 励期和1年渐退期政策,构建以竞争性为主体,以支持性、庇护性 为补充的残疾人充分就业新格局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补 贴和超比例奖励办法,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不断优化残疾人就业结构,推动残疾人更高质量就—5—业,扩大中高收入就业群体比例,实现残疾人劳有厚得建立残疾 人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的监测和评价牵头:市人社局、市残联,配合:市直各部门)2.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 完善残疾人职业培训管理办法,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残疾人培训需求库、培训项目库,构建 残联自主培训和社会化培训多元互补的培训体系,推行“政校企 行”订单式培训,满足残疾人精细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为残疾 人就业创业强素赋能。
打造“我要培训”数字服务场景,定期 发布培训项目计划,推广“残疾人自主点单、培训机构智能接单、 残联智慧买单”的培训新模式,精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 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和“自强工匠”评选活动,积极推荐“杭州工匠”优秀残疾人人选牵头:市残联,配合:市直各部门)3. 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 制定残疾人就业服务标准,规范化 地开展职业能力评估、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推动残 疾人就业重点项目:持续实施“三个百分百”专项行动,确保有培 训、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和应届残疾人大学生100%实现培训和就 业;打造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支持和发展文创电商等新业态 就业形式;推广“智慧树”“融爱星面馆”等心智障碍残疾人支持性 就业项目;推广淳安“帮扶性就业”试点项目,推进农村地区残疾 人就业增收共富;实施就业困难残疾人员托底帮扶工程,做好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牵头:市残联,配合:市人社局)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公示制度,联合开展残疾人就业情况执法检查完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劳务派—6—遣认定机制,规范劳务派遣残疾人用工行为开展盲人医疗按摩 机构运营管理规范化行动,推动盲人按摩行业健康发展。
牵头:市残联,配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三)实施全体优享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共富行动1. 构建残疾人机构康复体系 高质量建成杭州市康复医院,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区、县(市)均拥有1所综合性的残疾人专 业康复机构推进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依托浙江特 殊教育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市高校,建立康复人才培 育基地落实民办非企业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补助政策,实施残疾 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特殊儿童家长 学堂、Super星成长计划等品牌项目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 策,精准实施“光明工程”牵头:市残联,配合: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2. 打造“康复之家”杭州样本 出台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指 导意见,制定“康复之家”、康复站、家庭康复服务评估标准,优化 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服务开展残疾人"康复 之家”国家试点建设,全面推进国家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 点联系点建设到2025年,实现街道(乡镇)“康复之家”全覆盖, 其中建成50家示范型的“康复之家”;建成500家规范化的社区 (村)康复站牵头:市残联,配合: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3. 加强残疾预防和辅具智配。
开展残疾预防专项行动,全面落实0-6周岁新发疑似残疾儿童信息监测制度,推动康复政策与—7— 服务前置指导推广临平区“残疾预防数字化改革先行区”成果 经验,实现残疾预防从“人防”到“智防”指导余杭区打造“高科 技企业助残先行区”,建立高科技企业助残展示体验馆(杭州市智 能化辅具展示体验中心)全面实施“辅具智配”场景应用,开展 辅具智配和租赁服务,实现辅具适配“主动推送、你点我送”牵头:市残联,配合: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四)实施全线覆盖的残疾人托养照护共富行动1. 打造城乡融合的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圈 打造以居家安养为基础、以社区(村)照料为依托、以机构托养为补充的医康养 一体化的托养照护服务体系聚焦16-59周岁残疾程度重、家庭 生活困难、托养服务需求强烈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根 据我市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区、县(市)可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市 场化运作、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基本托养照护服务融合 “大社区养老”,大力推进居家托养上门服务,为分散居住的老年 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其他服务,确保残疾 人人人享有基本托养照护服务探索农村残疾人互助托养共同富 裕家园,鼓励农村重度残疾人自愿开展抱团托养。
牵头:市残联,配合:市民政局)2. 打造“五地”残疾人之家生态体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残疾人之家生态体系,以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同时面 向辖区内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深化党建联动、 志愿服务、康复文体、就业支持、数智赋能“五进残疾人之家”专项行动,聚力打造党建联动的红地、助残服务的阵地、社会治理的基—8— 地、志愿帮扶的热地、共同富裕的福地持续提升残疾人之家星级 服务水平,实现街道(乡镇)三星级及以上残疾人之家全覆盖,每 个区、县(市)建有1家以上综合型示范性的残疾人之家在残疾 人口相对集聚的村(社区),依托街道(乡镇)残疾人之家增设服务 点,鼓励创建微型残疾人之家牵头:市残联,配合: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财政局)3. 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残疾人托养机构 坚持公建先行,鼓励 公建民营、社会力量兴办,落实用地保障、融资信贷、财政支持、税 费优惠、人才队伍等系列支持政策,打造一批高品质、数智化、现代 化的残疾人托养机构每个区、县(市)至少建有1家规范化的残 疾人专业托养机构,制订残疾人托养机构照护服务标准,推广智精 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健全残疾人托养机构星级评估和托养服务 综合监管制度,推行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化建设。
指导上城区、萧 山区、钱塘区打造“康养结合高质量助残先行区”,落实省级残疾 人托养专业人才入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