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16793708
  • 上传时间:2022-1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 ,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对教育活动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式群体由于其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的 ,容易对其进行研究 ,但是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非正式的 ,所以它的作用比较隐蔽 ,其形成的心理动因更是难以琢磨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异军突起 ,我们逐渐认识到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同辈群体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小觑 ,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对这个群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心理动因有一定了解 ,以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发挥它的正面作用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理论价值 :现有的研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非正式群体来说只是针对其形成机制和部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非正式群体打开了一扇窗 ,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发挥其作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现有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从心理动因角度出发研究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成果并不丰硕 ,分析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方面因素 ,构建心理方面引导、管理策略的相关理论 ,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考作用。

      实践意义 :现有的研究成果在对待非正式群体上几乎采用千篇一律的做法 :跟核心人物谈话、对于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的采取一定的手段促使其自动解散这些方法并不是没有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将非正式群体纳入教学的微观环境中 ,寻找与其它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的程度 ,采取一定的手段改革现有的教育方式 ,尽力做到发挥其正向作用 ,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对于其负面作用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段 ,尽量将其最小化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正常的班级结构中 ,有班委会、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等正式群体组织此外 ,班级中普遍存在学生自发的群体 ,且称之为非正式群体我国学者陆静把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归结为主要动因和次要动因主要动因是指心理因素中的心理归属感 , 次要动因则指境遇、环境等条件 (浅析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 ,陆静四、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研究 ,能够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非正式群体正面引导和反面纠正的方法和手段 ,促进班级集体积极健康发展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小学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二小学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三小学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四小学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对班级工作的意义(五对小学偏离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和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的管理和引导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检索法 :通过检索文献 ,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了解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2 观察法 :通过实际观察 ,了解当前小学非正式群体生存的现状 ,从而对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3 访谈调查法 :通过与同行教师进行交谈 ,获得各个学科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对于非正式群体情况的一种感性认识七、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 :(2009 年 11 月 16 日 —— 2009 年 12 月 15 日1.检索相关信息、查阅资料 ;2.申报立项 ,初步制订本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 :(2009 年 12 月 16 日 —— 2010 年 3 月 15 日1.学习相关资料 ,确定研究对象 ;2.进行课题论证 ;3.进行实际走访调查 ,收集相关数据 ;4.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2010 年 3 月 16 日—— 2010 年 6 月 15 日1.文献检查 ,筛选 ,精炼 ;2.对所持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 ;3.撰写总结报告 ,提交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现形式 :1.《浅析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结题报告2.《浅析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论文3.教学案例、教育随笔若干八、课题研究效果通过本次研究 ,能够提醒班主任承认非正式群体产生与存在的客观性 ,同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合理的对待 ,只有当班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协调一致、互为补充 , 班级的目标、规范和活动才能使每个成员的需要得到满足 ,班级才是一个有机的集体 ,班级的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

      主要成果是一篇题为《浅析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动因》的论文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本课题存在诸多不足 ,如缺少调查对象的详细资料 ,课题的覆盖面较窄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不强 ,缺乏一定的支持数据 ,科研性不强等今后 ,将会着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深入课题研究 ,尤其是调查法的运用 ,进一步规范和管理研究过程 ,提高统计分析数据的能力 ,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