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生活地方————西固(六年级一班,,陈泽).docx
5页我生活地方————西固(六年级一班,,陈泽) 我生活的地方————西固 一、 西固简介及历史 二、 西固特色小吃 三、 西固特色水果及农产品 四、 西固特色建筑 五、 西固名人 六、 民俗风情及民谣 学校:玉门街学校 班级:六班级一班 姓名: 陈 泽 一、⒈西固简介: 西固,兰州市辖区,位于兰州市西大门,全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辖5镇1乡40个行政村、8个街道70个社区2021年,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81亿元 西固区已成为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先后荣获“全国星火方案先进县区”、“全国科技进步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方案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甘肃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等称号 ⒉西固历史: 据史料记载,秦昭王时始入秦版图,属陇西郡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大将李息在此筑“金城”防守,是最早的西古城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在此始置金城县,隶金城郡西汉武帝时,在今西固黄河岸设置了金城津(渡口)取名金城津,是由于汉武帝时设立了金城县而取名。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时期,张骞出访西域、霍去病征西、王昭君出塞和亲,唐三藏历经劫难西去取经,都是经金城津渡河西去 西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金城郡由苑川(榆中)迁郡治于此,仍领属金城县 公元385年至413年,鲜卑族乞伏国仁在苑川河(榆中)中游的东古城(也有专家称在夏官营,期间曾7次迁都至靖远、枹罕等)建立的“西秦”国家政权,统治武威到天水、陇南及青海东部,共11州、30郡、48县的地域长达47年之久其中,在388年由苑川迁都至金城(西古),399年又迁回苑川这一时期,活动在甘肃一带的民族有鲜卑、羌、汉、匈奴、氐等少数民族,都信仰佛教在距西秦都城金城(西古)不远的炳灵寺石窟,此时佛教圣地已经相当兴盛炳灵寺中保留了西秦与佛教的众多遗迹在炳灵寺发觉距今一千五百年以前西秦的题记、供给人、高僧等佛教遗迹,说明西秦炳灵寺已成为西北地区规模很大的佛教中心 西魏地属子城县 唐属五泉县 五代(公元763年)为吐蕃据有 由于长期的战斗动乱,到宋代,西汉的“金城”已不复存在 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为防备西夏,在此筑堡设防,称西关堡(城堡),隶属兰州 元灭金后,废西关堡,地属巩昌府。
明朝以前,兰州市城关区的大部分地方,还没有“开发” 明惠宗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中护卫移皋兰县(兰州),在现在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建肃王府 在此之前,西古始终是包括现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安静区及榆中、皋兰的一部分在内的兰州广阔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来的丝绸之路,都在这里的古渡口摆渡过黄河,经永登前往河西走廊到西域,或经红古的平安驿前往青海到西藏或西域到此以后,西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才渐渐向现在的城关区转移 (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在西关堡旧址重建城堡防守, 始称“西古城”,呈正方形,今城垣还残存一些 兰州,东有东古城(榆中清水),西有西古城 到清代属皋兰县,才改名为西固城为何改名,不得而知可能有盼望“固若金汤”之意吧 到民国时,行政管辖仍属皋兰县 1949年8月兰州解放,置皋兰县第五区 1953年3月皋兰县第五区扩容1955年11月区政府驻地“西固城”改名兰州市西固区 二、特色小吃:主食:解放前以糜、谷、荞、豆类等杂粮为主,吃细粮次数有限款待亲友烙烫面油饼,春、冬有卤面、臊子面;夏、秋为凉面、浆水面解放后,农夫生活逐年改善,饮食花样增多。
20世纪60年月后,经济作物社、队随供应细粮(小麦粉)比例30%-40%的调整,也注意饮食品种的调剂,主食有馒头、花卷、大饼、包子、水饺及面条改革开放后,富有户饮食讲求养分、质量早餐喝鲜奶、油茶,吃荷包蛋、羊肉泡馍;午、晚餐有炒菜、米饭、包子、水饺,擀“百刀”、切棋花面、揪面片、拉条子成为家常便饭即使有些农户吃杂粮面食,也是调剂生活,改换口味而已 20世纪60年月至70年月,城区居民喝玉米面糊糊,吃窝窝头、杂粮发糕和“钢丝面”(机制玉米粉面条)80年月后,早餐除大米稀饭、馒头、咸菜外,还有油茶、牛奶、面包、芝麻糊、等;午、晚餐有米饭、馒头、捞面、包子、水饺及应时炒菜80年月末,双职工为图省时在外就餐者增多 灰豆子:将豌豆泡软炒熟,置砂锅内加入蓬灰或食用碱及红枣,温火煮烂,冬热食,夏凉喝 酿皮子:用食碱或蓬灰水和白面精揉,置凉水中搓洗,洗出面筋及淀粉浆将面筋上笼摊平蒸为蜂窝状;在镀锌铁皮所制平底圆盘内抹清油,盛0.5厘米厚的淀粉浆,置沸水锅烫或上笼蒸熟,凉后切条,加面筋块、凉粉、蒜泥、芝麻酱、辣椒油、芥末调醋即食也可不洗面筋直接调面糊蒸熟,称高担酿皮,食时加凉拌绿豆芽 热晶糕:将糯米用水烫透,捞人软布或棕叶上,铺3层米、两层枣,然后包紧用绳捆扎入锅,加水煮熟,冷却后切块撒白砂糖。
洋芋角角子:将洋芋煮熟去皮捣碎作馅,加入葱末、花椒粉、盐搅拌后,用发酵白面擀皮包成10厘米大小的饺子,入沸油炸熟 热冬果:将冬果梨放人砂锅文火煮熟,汤甜肉软也可去果柄掏内核,加入冰糖、花椒,煮熟食用 三、西固特色水果及农产品:红枣:主产于河口、达川一带因个大核小,肉厚甜脆,在全市乃至全省享有盛名,年产量27万公斤左右 苹果:主产于新城、柳泉、西固、陈坪等镇主要品种有国光、红星、红元帅、红富士、红玉、红香蕉、黄香蕉、印度等有果园面积4677.5亩,年产213.46万公斤 山楂:主产于东川镇种植面积500亩,2800余株,年产10万公斤 软儿梨:主产于范坪村鲜梨为淡绿色,酥嫩可口,酸甜适度鲜梨用麦草加温发汗,经10多天即为软儿梨,含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治煤气中毒之功效年产15万公斤 冬果梨:主产于东川镇梁家湾村和陈坪乡范坪村曾以肉质细嫩、皮薄汁多、香甜纯美而驰名省内外有祛痰止咳、清肺散寒之功效,尤其对老年人哮喘、气管炎病效果更佳年产200万公斤 洋葱:主产于河口镇因个大皮老、鳞茎肥厚、抱合紧密、味辣悦耳而著名年种植面积1500亩,产量600万公斤,远销广东、湖南、浙江、福建等地区。
贝母:主产于金沟乡呈扁球形或尖锥球形,平滑清洁,色白有光,富有粉质而脆年种植面积420亩,总产14万公斤 百合:主产于东川镇种植面积1200亩,年产量50万公斤色泽纯白,个体肥硕,鳞片包合紧密,味极甜蜜,行销国内外市场 西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百合、精细蔬菜、花卉、药材为主,养殖业以牛、猪、羊、家禽为主,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 四、西固特色建筑 金城公园 长业大厦--兰州市西固区公园路十字 深沟桥-兰州市里人把西固区的入口深沟桥叫做“双洞子“ 兰州石化文化宫 西固俱乐部--现一半已被新天乐商城和华润万家超市占据 陶瓷市场 西沙大桥--连接兰州市西固区与兰州市安静区的纽带 水上公园 陈官营地铁站 五、西固名人 彭泽(1459-1530年),兰州西固人,名鄘,后改名泽,字济物,早年号敬修子,晚年号幸庵,谥号襄毅据《明史》载:彭泽幼学于外祖段坚,自小有志节,明弘治三年(1490年)登进土人仕途宦海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时间长达35年,先后任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等职《明史》为其列传,《明通鉴》载其事迹晚年归故里,寄情山水,写诗作文,著书《读易纷纷稿》、《幸庵文稿》、《读史名目》、《八行图说》、《重修兰州志》、《段可久年谱》等300余卷,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文史遗产,碑文《西古城记》是其中之一。
许新宇,甘肃兰州西固区人,影视演员曾在热播抗战题材电视剧《雪豹》中扮演赵杰,与文章演绎抗战时期兄弟、同志的情意,也曾在《我的兄弟叫顺溜》扮演三排长 房西苓(1879——1948),西固城西街人,幼读高等学堂,1921年投考陇南军事学校炮科1926年赴天水投冯玉祥部,任吉鸿昌师参谋1931年—1936年曾任冯部教育队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 六、民谣 七、民俗风情 灯会:清末,境内新城、河口一带,每逢春节由专人筹办元宵灯会,制作各种花灯,到正月十三在檐下悬灯,拉开元宵观灯的序幕新城街每隔5米悬挂一盏花灯,沿街有灯300余盏,为折叠式四方形或六角形纱灯灯面彩绘《岳飞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故事及民间传奇元宵灯会达到高潮,东自梁家湾,西至姚家璇,观灯者络绎不绝河口地区,花灯绚丽,引人注目西街的纱灯为《三国演义》,南街为《十二刘秀跑南阳》,北街为《西游记》和《香山传》;东街为《封神演义》普济寺灯火通明,点燃的塔式“菩提灯”上,布满小铜灯盏(俗称“立灯子”),层层“灯花”闪耀,吸引观灯者转动“铁灯”,别有一番情趣 社火:清顺治、康熙年间(1644年至1722年),柴家台村盛行春节闹社火,打太平鼓。
当时,西固川的社火简洁而粗犷,富有情趣,有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以及高跷、竹马、推车、跑驴、大头舞、铁芯子等表演 提起羊皮筏子,人们就会自然想起流传于兰州地区的“羊皮筏子赛军舰”那首民谣 羊皮筏子,俗叫羊皮胎筏子,由羊皮胎绑扎于筏架而成与其它水上运输工具(牛皮筏、木排筏)相比,具有小巧敏捷,轻巧快捷的特点,是黄河水运中最古老的工具《旧唐书》中有记载,宋史中也有“羊皮为囊,吹孙气实而浮于水”的表述兴盛于清代,停运于新中国50年月中期 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