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常州市2021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
12页江苏省常州市2021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 (2017八上·天宁月考) 在学习声现象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对于这几个实验的研究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实验是研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 B实验是研究音调与声源长短关系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C . C实验是研究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音叉放入水中是为了放大音叉的振动D . D实验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频率关系的,频率越快响度越大2. (2分) 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 . 一声 B . 最多2声 C . 3声 D . 4声 3. (2分) (2017八上·召陵期末)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 .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 .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D . 寒冬,草叶上冰挂剔透 4. (2分) (2016八·阳新月考) 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 .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 声音的音调不同 D .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 (2分) (2017·皇姑模拟) 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锅烧水时,当把火灭掉后水仍然沸腾,这是因为水温高于水的沸点B . 小孩高烧时用温水擦身体,这是利用蒸发吸热C . 寒冷的冬天,冰灯展时冰灯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D .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过一会儿外皮上会有一层水珠,这是空气液化形成的6. (2分) (2018八上·新吴期中) 下列是对生活现象进行的物理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B .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 . 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干得快是因为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 . 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是熔化了 7. (2分) (2016·玄武模拟) 声音在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 A . 声速逐渐减小 B . 振幅逐渐减小 C . 音调逐渐变低 D . 声速、音调、振幅都不变 8. (2分) 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B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 . 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9. (2分) (2018八上·新吴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超利用次声波探测胎儿发育情况 B . 医院和食堂常用红外线消毒 C . 电视机遥控利用超声波工作 D . 夜视仪利用“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进行侦察 10. (2分) 一位同学身高1.7m,站在1m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身高是( )A . 0.7m B . 1m C . 1.7m D . 无法判断 11. (2分) 下列图示合理的是( )A . 吊灯在平面镜中成的像B . 放在暗室内斜坡上的植株受灯泡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形图C . 解释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的光路图D . 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室温20℃)的玻璃泡上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图12.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 . 液态蜡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 . 某同学用水银温度计测出北方冬季最低温度为-52.3℃(水银凝固点-39℃)D .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13. (2分) (2016·清河模拟)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 B . 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 .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 D .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二、 填空题 (共7题;共31分)14. (2分) (2019八上·宜兴月考) 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的。
15. (4分)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 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__ 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 不一样,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 有关16. (2分) (2018·宿迁) 小芳照镜子时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于是她后退了几步,在后退的过程中. (1) 小芳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 小芳发现平面镜中的像变模糊了,戴上近视眼镜后像又变的清晰,这是利用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使眼睛中的像再一次移到视网膜上. 17. (15分) (2017八下·金牛期中) 如图,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深受消费者欢迎. (1) 为了防止出气孔堵塞致使高压锅发生爆炸的危险,放气孔是它的第二道安全防线.放气孔封口是易熔片(熔点较低的合金材料),试说明采用易熔片的物理道理. (2) 小明测得家中高压锅出气孔的直径为4mm,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80g,取g=10N/kg,计算安全阀自重对出气孔处气体所产生的压强. (3) 当高压锅内气压增大到某一值时,锅内气体就能自动顶开安全阀放气.在外界为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该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少?对照图所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线,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煮食物时,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18. (2分) 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并且利用这种声波还能击粹病人体内的胆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
19. (3分) 寒冷的冬天,清晨起床看到窗户上白色的冰花,这是 ________现象.而寒冬,洗涤油污的盘子,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洗涤效果好,这是由于水温超过了油污的 ________,而使油污 ________的缘故.20. (3分) (2017八上·江阴期中)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等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最早发现并系统研究这一现象的科学家是________.现代社会彩色电视、显示屏、电脑显示屏等利用了________三原色合成人们需要的各种色光.三、 综合题 (共1题;共4分)21. (4分) (2017八上·罗田期中)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 (2)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A . 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 . 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四、 作图题 (共1题;共5分)22. (5分) (2018·德州模拟) 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下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五、 实验题 (共6题;共39分)23. (5分) 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我们依据________的不同可以分辨她在在弹钢琴还在拉小提琴.有一次她用收音机听钢琴曲时,索性拆开了收音机做实验.她发现在放钢琴曲时收音机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团“翩翩起舞”,这说明________,如果把收音机拿到月球上,在月球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钢琴声,说明________. 24. (2分) (2018·海淀模拟) 小刚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获得了下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
1) 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 (2) 若忽略由于水蒸发引起的水质量的变化,在1~5min内,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5. (8分) (2017八上·衡阳期末)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 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 图象中DE段是________过程. 26. (10分) (2017八上·江苏期中)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 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关系; (3) 选择茶色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4) 选择薄玻璃板而不选择厚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 (选填“使成像更清晰”、“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实验偶然性”). (5) 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6) 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7) 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置,该怎么办________ (8) 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