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经验-基于民生的两个维度其它哲学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31315251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经验:基于民生的两个维度_其它哲学论文   摘要:坚持执政为民与解决民生问题在本质上高度一致,都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实现人民的福祉立足民生视角,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历史经验;民生;两个维度       坚持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解决民生问题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坚持执政为民与解决民生问题在本质上高度一致,都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实现人民的福祉立足民生视角,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政治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历史经验这一历史经验是被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党的基本路线,是指导党的全局工作的总方针和总政策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1],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四条基本路线。

      第一条是过渡时期的基本路线(1952年)这条基本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既改造了落后的生产关系,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光明前景但是,由于过渡时期的基本路线要求过急,时间过快,步子过大,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刚刚起步的民生建设,留下了一些问题第二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路线(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应该说,这条基本路线及时地反映了当时国内外客观形势变化的要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急于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生愿望但其问题在于片面地强调“快”字,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不仅没有“跃进”反而陷入艰难的困境第三条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1962年)这条基本路线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很显然,这是一条背离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路线,在实践中直接引爆了十年“文革”的错误发生。

      这条基本路线把发展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完全抹杀了,它置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愿望于不顾,使千辛万苦取得的社会主义民生成果付之东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制定的第四条基本路线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完成的其基本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内容十分丰富,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动力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体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根本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本立足之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党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体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它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深刻体现了党的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经济建设稳步前进,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民生建设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巨变向世人昭示着党的基本路线的无比正确性党要履行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庄严承诺,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事实上,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这一历史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一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2]347“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370-371江泽民在十五大上则强调:“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上升到“党和国家生命线”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宝贵历史经验   二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高度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又一重要历史经验。

      这一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执政实践中逐渐认识和形成的,是党革命与执政经验的升华   中国共产党有着浓厚的三农情结自成立之日始,党就把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宗旨很显然,中国的劳苦大众就是当时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民为此,党在民主革命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采取了坚定、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地发展农村民生,切切实实地保护农民利益,争取革命的早日成功虽然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屡遭“左”、“右”错误思想的严重干扰,多次陷中国革命于被动甚至绝境,但由于中国共产党最终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核心,逐渐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后,革命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党开始把能否取得革命成功与关注农村民生问题相联系,最大可能地满足农民的土地愿望,成功地联合了农民这个中国革命的同盟军,依托了农村这个中国革命的根据地,这才使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被动变主动,化险为夷,脱离困境,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辉煌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与关注农村民生,让农民获得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立足中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党继承了重视农民民生这一优良传统。

      毛泽东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向全党提出了“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4]的精辟论断,要求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整个国民经济,农村民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此后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党内“左”的思想抬头,逐渐脱离中国实际,企图通过人民公社、阶级斗争来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此时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已经很少,却还要求农业做出牺牲全力支持工业,结果农村发展越来越滞后,农村民生境况逐渐恶化,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党的执政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把执政为民与改善农村民生状况紧密联系起来邓小平总结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反复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2]23在他的理论视野中,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他始终把破解三农问题作为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切入点,反复强调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改善民生的极端重要性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改革大幕首先就是从农村拉开的他领导党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支持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民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安居乐业,普遍告别了贫困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任务,江泽民在1994年考察福建时提出了“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第一位的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立足点,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政府资金扶持和政策的鼓励力度,想方设法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税费改革,重视扶贫,提倡科技兴农,等等江泽民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为解决我国民生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点胡锦涛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怀农民,关心农业,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5]   综上所述,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标杆从毛泽东的“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到邓小平的“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从江泽民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第一位的大问题”到胡锦涛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无不深刻体现了党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民生情怀。

      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17.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06-0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