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泉州历史名人当中.doc
1页在泉州历史名人当中,蒲寿庚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阿拉伯番商后裔,其祖先 原来由占城(越南)迁居广州,以经营香料起家,后成为广州港总揽中外贸易的番商首领, 总管各国番商的生意,富甲两广 □早报记者颜瑛瑛实习生黄文/图 南宋中后期,泉州港日益繁盛,逐渐超逾广州港因此,蒲寿庚之父蒲开宗即举家自 广州徙居泉州,定居临近泉州后渚港的法石乡云麓村,仍然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 外贸易南宋嘉泰四年(1204 年) ,蒲开宗被授任安溪县主簿 蒲开宗去世后,其次子蒲寿庚继承父业,继续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 起初,蒲氏家族曾一度中落,生活不甚丰裕,后经蒲寿庚的精心经营,家族生意又得以振 兴并逐渐走向鼎盛家族显赫财权兼揽 宋咸淳年间,海寇频繁侵袭泉州,蒲寿庚与其兄蒲寿为保护家族的巨大利益,凭借强 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兵一同击退了海寇因剿寇有功,蒲寿庚被封为福建沿海都制置使, 自此既富有资财,又执掌兵权,亦官亦商,独霸一方,势力强盛宋元时期,蒲寿庚在泉 州涂门街拥有大量房宅,人称“半蒲街” ;此外,他还依照波斯人的习惯,在晋江出海口建 起“天风海云楼”和“一碧万顷亭” ,遥望海船出入 没有人知道蒲寿庚到底有多少艘海船,据记载,仅在景炎元年(1276 年) ,蒲氏被南 宋张世杰抢走的海船就有 2000 艘。
一些学者认为,现今保存在海交馆内的南宋古船可能也 是属于蒲氏家族的香料船,蒲家的贸易在当时之昌盛可见一斑 宋元交替之际,南宋小朝廷有意“作都泉州” ,依靠蒲氏财力,坚持抗元景炎元年 (公元 1276 年)加封蒲寿庚“福建广东招抚使,兼主市舶” ,把管理泉州军事、民政和市 舶的大权都交给了他而元军方面也深知拉拢拥有强大海上武装的蒲氏的重要性,派遣官 员到泉州招谕蒲氏兄弟是年 11 月,宋景炎帝自福州航海南下,意欲守住泉州城以抗击元 朝 当时,蒲寿庚还未露出降元意图,前往拜谒,请景炎帝移驻城中之后,宋军欲渡海 往潮州,抢走停靠法石一带的蒲氏海舶 400 多艘及船上财货蒲寿庚十分恼怒,立即关闭 泉州城门,公开拒宋,与知州田真子一起降元蒲寿庚一投降,就得到元军的信任和重用, 元世祖授予他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之职,其子孙在元朝也都入朝为官,蒲 家一时声名显赫 后来,元世祖还把招谕南海诸国的重任委寄予唆都和蒲寿庚但唆都不熟悉海外交通 和南海风物,主要由靠蒲氏运筹帷幄元朝政府几次重大的招谕活动都从泉州港起航,且 主要由泉州当局负责,并都有蒲氏亲信参加,诏谕使团借助蒲寿庚“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 服”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中国与南海诸国关系的新局面。
棋盘园讲武堂 文武呼应 传说今天的泉州城南一带,东至涂门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 方圆约 300 亩的土地原来都是蒲寿庚府邸内有花园、棋盘园、书轩、讲武场、厨房、祠 堂等 棋盘园东面的东鲁巷原是蒲家子弟的书轩棋盘园的西面的宣武巷原来则是蒲氏建造 的讲武堂,也就是训练水兵地方一文一武,遥相呼应 小档案 蒲寿庚(1205-1290 年) ,号海云,宋末元初人,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任泉州市舶 司 30 年,是宋元时期“番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后叛宋降元,终生显赫中国宋元时期著 名穆斯林海商、政治家、军事家约 11 世纪移居广州,经营商舶,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 南宋中后期,泉州港日益繁盛,逐渐超逾广州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