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轿车整车实训报告.doc
12页汽车整车拆装(前引擎盖内)实训报告汽车整车拆装(前引擎盖内)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前置前驱乘用车整体布置;2.了解乘用车传东西、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结构形态与布置形式;3.了解发动机各个分系统及附件的结构形态与布置;4.掌握常见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规范;二、拆装对象与准备1.现代悦动,手动变速轿车一辆;2.现代悦动副车架拆装专用支架及辅助工具一套,通用手动工具若干三、拆装注意事项1.注意工具和设备的合理使用;2.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做到“三不落地”:工具不落地,零件不落地,油水不落地3.操作中拆下的螺栓螺母,部件移除后,应及时拧回原位,若无法拧回,必须在收纳盒内分类摆放整齐拆卸下来的零部件需按原貌摆放在储物架上4.空载试举升机,确认液压泵工作正常,机械锁止有效5.将车辆停放在举升机的工位上,举升机支架置于汽车底合适的位置6.待拆装车辆首位处各放置一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并确认灭火器处于有效状态7.静置车辆足够长时间,待排气管路及冷却水温度夏凉到不至烫伤的程度四、拆装步骤与方法1.打开车辆前引擎盖,观察其组件布置形式及其摆放位置图表 12.将车辆用举升机顶起后,进入汽车底盘下面再进行观察。
进气管进 风口补偿水箱转向助力液玻璃清洗液发动机空气滤清器保险盒电池节气门进气总管喇叭助理液油泵机油尺ECU车轮半轴副车架车架后桥后桥牙包3.总结观察所得汽车基本数据:图表 2 麦弗逊承载式独立悬架图表 3图表 4 手动四档变速器图表 5 直列式 4 缸四气门发动机机械液压助力式转向;机械式液压助力刹车;前轮碟刹,后轮鼓刹,刹车线路交叉布置“X”型;单油路布置,两根管道一根油管一根接活性碳罐;排气管双极消声器,进气带进气消声器;带有 ABS 四轮防抱死系统;带有平衡杠杆,防止汽车倾斜侧滑;图表 6 弹簧液压减振器4.拆卸车辆:1).车轮,注意车轮的对角拆装方法,以及螺栓的三级拆卸步骤三级拆卸步骤:一次全部打松,二次全部打掉,三次全部拿出来注意:汽车螺栓的拆装基本是以三级步骤为准)2).拆卸汽车蓄电池,先拆正极再拆负极3).拆卸发动机罩4).拆卸空气滤清器及进气管进气消声气5).拆卸发动机舱线束 (注:记忆发动机舱线束的摆放位置) 6).拆卸散热器、暖风水管(注:拆卸散热器与暖风软管时可能会有少量冷却液流出,应用棉沙垫垫住下方,避免污染其它部件) 7).拆卸转向助力液压油储液罐8).拆卸转向器输入端,解开方向盘和方向助力系统的连接。
9).拆卸发动机与车身间的悬架连接,拆下连接螺栓10).拆卸变速器操纵机构11).拆卸前轮制动输油管12).拆卸前弹簧液压减震器13).拆卸排气管前部与发动机连接部分14).拆卸发动机供油管路15).拆卸前副车架16).将前副车架及其上部的组件移出车身,拆卸完成图表 7 汽车拆装后成后视图图表 8副车架弹簧液压 减振器半轴空调压缩机进气歧管节气门手 动 变 速 器起动机五、结果问题的讨论1.悬架系统:麦弗逊式承载式独立悬架 (胡凯)作为汽车安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汽车的行驶操控性和舒适性与底盘结构中的悬挂系统息息相关,而悬挂结构的简单与复杂也直接决定着汽车制造成本的高低麦弗逊式独立悬架是众多悬挂系统中的一种,它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舒适性尚可的优点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应用悬架系统发展到现在 已形成独立、半独立以及非独立三大类型 麦弗逊式悬架图片减震弹 簧减震 器半轴轿车中,大都采用独立式悬架,按结构形式不同,独立悬架又可分为横臂式、纵臂式、多连杆式、烛式以及麦弗逊式等而在众多种类的独立悬架中,麦弗逊式又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舒适性尚可的优点而被最为广泛地运用自发明之日起,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其结构已发展成为如今可以带横向稳定杆甚至副车架的复杂系统。
这种悬架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原因就在于它的结构非常紧凑,占用空间不大,并且制造成本也不高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车轮也是沿着主销滑动的悬架,但与烛式悬架不完全相同,它的主销是可以摆动的 典型的麦弗逊式前悬挂示意图麦弗逊式悬架 是摆臂式与烛式悬架的结合与双横臂式悬架相比,麦弗逊式悬架的优点是:结构紧凑,车轮跳动时前轮定位参 数变化小,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加上由于取消了上横臂,给发动机及转向系统的布置带来方便;与烛式悬架相比,它的滑柱受到的侧向力又有了较大的改善麦弗逊式悬架多应用在中小型轿车的前悬架上,虽然麦弗逊式悬架并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悬架结构,但它仍是一种经久耐用的独立悬架, 具有很强的道路适应能力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麦弗逊式悬挂是当今世界用的最广范的轿车前悬挂之一麦弗逊式悬挂由螺旋弹簧、 减震器、三角形下摆臂组成,绝大部分车型还会加上横向稳定杆 主要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螺旋弹簧套在减震器上组成,减震器可以避免螺旋弹簧受力时向前、后、左、右偏移的现象,限制弹簧只能作上下方向的振动,并可以用减震器的行程长短及松紧,来设定悬挂的软硬及性能 麦弗逊式悬挂结构简单所以它轻量、响应速度快。
并且在一个下摇臂和支柱的几何结构下能自动调整车轮外倾角,让其能在过弯时自适应路面,让轮胎的接地面积最大化,虽然麦弗逊式悬架并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悬架结构,但麦弗逊式悬挂在行车舒适性上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不过由于其构造为直筒式,对左右方向的冲击缺乏阻挡力,抗刹车点头作用较差,悬挂刚度较弱,稳定性差,转弯侧倾明显其主要优点:麦弗逊悬挂拥有良好的响应性和操控性,而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重量轻,适合布置大型发动机以及装配在小型车身上缺点: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轮容易自动转向,故驾驶者必须用力保持方向盘的方向,当受到剧烈冲击时,滑柱易造成弯曲,因而影响转向性能稳定性差,抗侧倾和制动点头能力弱,增加稳定杆以后有所缓解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耐用性不高,减震器容易漏油需要定期更换2.氧传感器,在排气管的三氧催化前面有一个,在排气管三氧催化后面有一个它们的两个会不会重复讨论结果:没有重复,大致功能一样,但是有微小的区别,三氧化催前面的那氧传感器氧传感器个氧传感器的作用是为了检测汽车气缸内排出的废气里面的氧含量和碳含量,用以检测汽车汽缸内部的燃烧是是否完全,燃烧室工作是否正常,是否有过量的碳含量;而三氧化催后面的氧传感器的工作就简单很多了,因为汽车汽缸排出的废气里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还有其他的一些有毒气体,这样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所以在汽车排气管上都装有三氧催化器用来消耗和过滤一部分废气,使其排放的废气在环境保护的范围之内,在三氧催化后面装有氧传感器就是为了检测经过过滤以后的废气是否符合标准,三氧化催工作是否正常。
用以提醒车主自己汽车排放的系统的工作状况3.现在的汽车为什么在轮胎两侧都装有平衡杆 (李凯)现代汽车在车轮上都装有车轮平衡杆,但是实践证明有没有平衡杆对汽车本身的形式没有影响,假如说平衡杆断裂,或着直接拆卸掉,对汽车自身的行驶并无影响平衡杆讨论结果:汽车平衡杆其实并不是没有起作用,在讨论和实践证明中发现,没有平衡杆的汽车在急速转弯的路面和雨水冰雪路面,汽车在转弯的时候,人在车内明显可以感觉到汽车有一边的车身在下沉,如果车速过快,很容易就会发生侧滑现象但是装上了平衡杆后,汽车在想通的场景下运行,虽然车身也会下沉,但是角度和下沉的时间明显比没有装的汽车要小的很多,而且侧滑现象也能得到很好的预防根据机械性能分析,平衡杆是一根刚性的拉杆,在汽车车轮一旁下沉时,由于平衡杆的作用,另一旁也会下沉这样能够平衡两边车轮的高度,有效防止汽车的侧滑平衡杆和弹簧所提供的的防倾阻力是相辅相成的,而且防倾阻力是成对发生的,也 就是说车头的防倾阻力是和车尾的防倾阻力伴随发生,但是由于车身配重比例以及其他外力的作用的关系会使得前后的防倾阻力并不平衡,如此一来便会直接影响车 身重量的转移和{}控的平衡假如后轮的防倾阻力太大会造成转向过度,反之如果前轮的防倾阻力太大会造成转向不足。
平衡杆的作用 当左右两轮行经相同的路面凸起或窟窿时,平衡杆并不会产生作用但是如果左右轮分别通过不同路面凸起或窟窿时,也就是左右两轮的水平高度不同时,会造成杆身的扭转,产生防倾阻力抑制车身滚动也就是说当左右两边的悬吊上下同步动作时平衡杆就不会发生作用,只有在左右两边悬吊因为路面起伏或转向过弯造成的不同步动作时平衡杆才产生作用平衡杆只有在作用时才会使行路性变硬,不像硬的弹簧会全面的使行路性变硬如果要完全靠弹簧来减少车身的侧倾那可能需要非常硬的弹簧,更要用阻尼系数很高的避震器来抑制弹簧的弹跳,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去承受硬的弹簧和避震器所造成诸如行路性、行经不平路面时循迹性不良的后遗症但是如果配合适当的平衡杆不但可以减少侧倾,更不必牺牲应有的舒适性和循迹性因此,平衡杆和弹簧的搭配是达成行路性和操控性妥协的最可行方法六、装配1. 注意事项1).必须以规定的力矩和顺序拧紧重要部位的螺栓2).具有明确预紧力矩的螺母螺栓必须用扭力扳手预紧3).一切原有垫片,密封件,衬套等必须原样装回,规定只能一次性使用的零配件必须更换4).更换所有拆卸过程中由于失误或者故障发生变形、损坏的塑料件、扎带、垫片和螺栓螺母。
5).检查水管,油管,和气管发现裂纹后必须更换2.按照拆卸时的相反顺序将拆下来的零部件完整的安放到车上,严格按照步骤分模块完成装配注意:装配完成后未检验车辆不可装上蓄电池)3.汽车装配完成后对车辆所有的管道、油路、电路和气路进行一次复查,对某些重要受力地方的螺母螺栓还需要进一步加固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检查无误后方可接上蓄电池给汽车通电4.将汽车用全车电脑检测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可将汽车用举升机顶离地面,让其空载运行,对其进行检测,并再次观察油路、电路、气路、确保无漏油、漏电、漏气,检查无误后可将车辆挂上一档,检测其在负载时的工况,刹车系统,转向系统是否工作正常5.最后将车辆行驶到道路上,对其进行最后的检查,无误后方可结束装配报告人 李凯、胡凯报告时间 2012-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