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合集.docx

159页
  • 卖家[上传人]:A追****華
  • 文档编号:318992918
  • 上传时间:2022-06-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019.65KB
  • / 1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三舍法2 苏格拉底法3 白板说4 心理发展5 原型启发6 自我效能感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3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4 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 试论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 试论杜威的教育思想3 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4 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 三舍法答: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主张的变法科目之一,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它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才能入学这一改革措施,事实上将太学变成了科举的一个层次,学校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2 苏格拉底法答:苏格拉底法是指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又称产婆术产婆术的过程可以分成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提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3 白板说答:白板说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蜡块说而提出的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有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观念分为感觉的观念和反思的观念两种,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反思则来源于心灵观察本身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的白板说是不彻底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白板说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新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上层对人才的需求,构成了洛克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主要思想基础4 心理发展答: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许多阶段;各个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的发展速度不完全一样;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等。

      5 原型启发 答:原型启发是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原型启发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个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在头脑中可形成“原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在“原型”中获得一些原理的启发,使其结合当前问题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原型启发理论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6 自我效能感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主观推测与判断,是教育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的概念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和情境条件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答:墨家创始人墨翟是继孔丘之后的伟大思想家他创立墨家学派,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对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1)墨家的教育思想 ① 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a.“素丝说”与教育作用第一,教育的社会作用:通过教育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第二,教育的个人作用:墨子反对命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动精神,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与教育的作用b.以“兼士”为教育目标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贤士”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爱”,有时也称作“兼士”② 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a.政治和道德教育:即墨家“十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b.科学技术教育: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c.文史知识教育:以六艺为主体d.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认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的教育2)墨家的教育实践① “农与工肆之人” 墨子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出身微贱,精于工技,其思想基本代表当时的“农与工肆之人”的立场他主张尚贤、尚同,强烈反对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度墨子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在认识论方面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因素② 总结主动、创造实践、量力的教育方法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方法也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而与儒家有较大的不同a.主动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虽不叩必鸣”——即使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

      b.创造墨子主张对古代的优秀遗产应继承,但还要有创造精神,使善的东西更多一些c.实践墨家更着眼于“功”或效果,讲效果也就是讲实践d.量力墨翟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 2 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梁漱溟的“乡农教育”实验独树一帜他的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殊性分析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良其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中国问题的症结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从寻找中国问题的病因入手的,在与西洋和印度社会进行比较之后,他指出中国的问题在于极其严重的文化失调所有其他的社会问题都是因此而发,寻找解救中国之路便具有了特殊的要求2)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梁漱溟认为,“中国的建设问题便应当是乡村建设”原因有:① 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80%以上的人民生活在乡村②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入手,而理性的胚芽可以、也只能在乡村慢慢培养起来。

      ③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已被破坏得不堪收拾,乡村经济尤其陷于破产,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地从乡村建设起乡村建设是乡村被破坏而激起的乡村自救运动,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的新组织构造的运动,是一种建国运动 (3)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应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需以乡村建设为目标,建设和教育二者不能分开,中国文化既然已经严重失调,为重新整理和建设中国固有的文化,必须借助教育的力量在乡村建设中,学校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中心,而教员必然会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3 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答: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1)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基本的知觉加工和自动化过程;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加工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加工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正是高级心理机能2)心理发展的本质在维果斯基看来,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① 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的主要表现: a.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b.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②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a.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b.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c.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3)内化学说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吸收的知识转化到心理结构中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源于在社会交互作用中对文化工具的使用,源于这种交互作用和进行心理转换的过程所有人所特有的心理过程(即所谓高级心理过程)都是由语言、标志和符号这样的心理工具充当中介的内化的过程中,语言发展中的自我中心言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 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或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他主张教学应当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4 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答: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种1)主观因素① 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背景会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而这种知识背景有着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