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后感(可编辑).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301865746
  • 上传时间:2022-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6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后感 读《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后感 在这个学期,我阅读了陈平原先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书名即可看出,陈平原先生的著作是对于中华近代五四运动历史的专著,固然写五四运动的学术著作早已卷帙浩繁,但《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却能不落窠臼,用兼顾个人颜色与专业性的笔触重新帮忙我加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这本著作的一大特点是:择取五四运动时期最具典型性的个案作为叙述的切入点,“借助细节,重现现场;借助文本,钩深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此所谓以“触摸”的方式观阅历史,不同于开卷便高屋建瓴地长篇大论的史学宏文,反倒从一些“小作”之处入手,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新青年》、蔡元培、《章太炎的白话文》、《尝试集》等,讲究细节与微妙之处,试图真实地进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之中正因如此,本读后感主要想争论本书在叙史中以小见大、切中细节、使历史有血有肉的功夫 一、五四的血肉——五月四日那一天 最典型的也最吸引我的是第一章“五月四日那一天”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和偏严厉的专著,陈平原先生在开头竟用了大量的笔墨去考证那一天的天气他依据《鲁迅日记》对1919年五月初的天气的记载等史料,再加上富有文学气息的笔触,将抽象的历史大事一下子转化为了好像就发生在眼前的具象的现实。

      在描述五四运动的过程中,陈平原先生也是从当事人不同的回忆里找寻历史的真相他列举了大量历史参加者的谈话与发言,以既微观又全面的视角“旁敲侧击”式地勾画出那段历史的样貌当然,历史的真相往往沉没在众说纷纭之中,但陈先生能兼采众说,以示历史细节的缠绕难清在陈先生的铺排之下,不同叙述者口中的“故事”并未使阅读产生不快的感觉,而是让我觉得饶好玩味陈平原先生的考证与叙述,甚至细致到游行队伍的行走方向与路边的尘土上再配上13所学校的地图,游行人数统计,“五四运动”的每个死角与细节都活生生地立于眼前我第一次体验到从历史亲历者的角度看五四,但我觉得这样子的五四好像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五四,而不再仅仅是作为历史转折点的象征性的五四 二、五四的脊梁——对思想史视野的强调 五四运动作为一个“运动”的历史,我对它的熟悉在过去可能更多局限在实际的社会斗争上,但陈平原先生的书让我熟悉到了五四运动背后的思想脉络在其“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一章中,陈先生主要经过讨论《新青年》杂志及其论战交锋历史,揭示了“精神之团结”、“哲学文学”、“以运动推动文学”、“垄断舆论”等思想主题假如说五四运动的现实批判是其血肉的话,那么新青年就恰似其脊梁,是其思想层面的酝酿。

      陈平原先生说:“摩挲着这半个多世纪前的旧杂志,你照旧能非常清楚地感觉到流淌在其中的激情与活力”假如没有《新青年》的提倡与论辩,新文化运动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陈平原先生的讨论思路,他在第一章将五四运动的现实斗争作为对象来讨论,而在后几章则从思想、学术、文化重建等本质层面揭示五四运动背后的历史规律同时陈平原先生坚持以点破面的叙史思路,不断抛出一个又一个论战资料和人物言论,并穿插进很多诙谐的历史“段子”从当年思想界各路人物的相互批骂之间,我得以窥见那个风云诡谲、交杂错乱、亟待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 3 / 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