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与疾病复习资料.doc
10页第一章 血液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浆:基本成分:晶体物质溶液(水、多种电解质) 、小分子化合物、一些气体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二、血量每公斤体重 70— 80ml 血液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全血 1.050-1.060, 血浆 1.025-1.050,红细胞 1.090-1.09 利用比重的差异意义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离(二)血液的粘度水的粘度 1,全血相对粘度 4-5,血浆相对粘度 1.6-2.4(温度 37 度)(三)血浆的渗透压( 280mmol/L -310mmol/L晶体渗透压 300mmol/L胶体渗透压 3mmol/L(四)血浆的 PH 值正常人血浆的 PH 值: 7.35-7.45血浆中三个缓冲对 :NaHCO3/H2CO3 为最重要红细胞内四个缓冲对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理一、红细胞生成部位和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红细胞数量:男性 4.0-5.5 × 1012 /L女性 3.5-5.0× 1012 /L血红蛋白数量:男性 120-160g/L女性 110-150g/L(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和功能1、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2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 O2 和 Co2(三)红细胞的生成的所需物质铁、叶酸和维生素 B12(四)红细胞的破坏三、白细胞的生理(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1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数量: 4.0-10.0× 109/L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 % -5 %嗜碱性粒细胞 0 % -3 %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 20 % -40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有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中性粒细胞:急性炎症的主要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机体发生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增高嗜碱性粒细胞:参与Ⅰ型变态反应单核细胞:迁入组织中,吞噬作用、免疫作用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四)白细胞的破坏四、血小板的生理(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数量: 100-300× 109/L功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管损伤时,被激活在生理性止血起重要作用。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2、释放3、聚集4、收缩(三)、血小板 的破坏(四)血小板的机能第三节 血型和输血的原则一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使之混合, 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 这个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本质是抗原 -抗体反应一) ABO 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 A 抗原和 B 抗原而将血液分为四型 A 、 B、 O、 AB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 A 抗原和 B 抗原而将血液分为四型 A 、 B、 O、 AB(二)、 ABO 血型的遗传规律二、 Rh 血型系统1、 Rh 血型的发现与分布2、 Rh 血型在医学中的意义三、输血的原则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红细胞、受血者血清配合 — 主侧2极重度重度中度供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配合 — 次侧成分输血第二章 贫血一 贫血的概念二 诊断标准成年男性: 130g/L ,女性 120g/L三贫血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Hb < 30g/LHb30-59g/LHb6-90g/Hb > 90g/L 轻度四、贫血的细胞学分类1、大细胞性贫血2、正常细胞性贫血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五、贫血的原因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六、贫血的预防(一)缺血性贫血(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三章 心血管第一节 心脏一 肌肉分类1、根据组织构造分三类平滑肌、心肌、骨骼肌2、根据生理机能:不随意肌、随意肌二 心脏的泵血功能过程、作用体循环:由左心室射出的血液,经动脉流向全身组织,在毛细血管部位经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再经由静脉回右心房。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射出,经过肺动脉分布到肺,与肺泡中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再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三 心脏的输出量:每博输出量 70ml四 正常人心率: 60- 100 次 /分五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六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一)前负荷(二)后负荷3(三)心肌收缩力(四)心率第二节 血管血管分类:根据生理功能 :有 8 类第三节 血压正常健康人:收缩压 100— 120 mmHg舒张压 60-80mmHg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次要的危险因素1 肥胖2 活动减少3 西方的饮食方式4 遗传因素5 性情急躁二、预防(一)患者配合治疗(二)合理的膳食1 控制膳食总热量2 超过体重者3 年过 40 岁者4 已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三)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四)合理安排和生活(五)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六)积极治疗与本病相关的一些疾病三 诊断四 预后本病随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程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动脉,预后不良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 定义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肌病。
二 分型: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但静息、动态时或负荷试验心电图有ST 段压低、 T 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2 .心绞痛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3.心肌梗死: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4引起,临床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5.猝死:因原发性心脏聚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心室心律失常所致第五章高血压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一 血压分类和定义类别收缩压( mmHg ) 舒张压( mmHg )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 13985- 89类别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高血压轻度140- 15990- 99临界140- 14990- 94中度160- 179100- 109重度≥ 180≥ 110单纯收缩期≥ 140<90临界收缩期140-149<90二 病因1 遗传因素2 环境因素3 其他因素三 病理四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1.利尿剂2. β 受体阻滞剂3.钙通道阻滞剂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第二节 继发性高血压下列患者进行筛查1.中、重度血压升高的年轻患者2.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发现线索3 .降压药联合治疗疗效很差或者治疗后血压曾控制良好但近期又明显升高4 .急性和恶性高血压患者第六章 呼吸一 定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为呼吸。
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氧,排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旦呼吸停止,生命便将终结正常人呼吸频率 12-18 次/分钟二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病史2 症状3 体征54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血液检查、抗原皮肤试验、痰液检查、胸片、 CT 、 MRI 、肺血管造影、支气管动脉造影、支气管镜、胸腔镜、放射性核素扫描、肺活体组织检查、超声检查、呼吸功能测定三呼吸支持技术1、氧疗2、人工气道的建立四、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一 定义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二流行病学:全球约有 1.6 亿患者 ,我国的患病率为 1%-3%二 病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三 诊断1、反复发作喘息、 气急、胸闷或咳嗽, 多与接触变应原、 冷空气、 物理、 化学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或弥漫性、以呼气为主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不典型者以下致少有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昼夜 PEF 变异率≥ 20%四 治疗五 哮喘的教育和管理六 预后第七章 内分泌一 激素概念及作用方式二激素分类第一节 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下丘脑和腺垂体内系统下丘脑和神经垂体系统第二节 腺垂体激素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个部分一 腺垂体主要分泌 7 种激素1 生长激素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 促甲状腺激素4 黄体生成素5 促卵泡激素6 促黑(素细胞)激素7 催乳素二 、神经垂体激素1 血压升压素62 催产素三、生长激素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代谢四、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原发性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症五、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在骨骺闭合之前引起巨人症,而在骨骺闭合之后导致肢端肥大症。
预后:巨人症常始于幼年,生长较同龄儿童高大,持续长高到性腺发育完全身高可达2米或以上肢端肥大症预后差,病残率和死亡率高,绝大多数是由垂体瘤引起第三节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分泌腺甲状腺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