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历史上册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文字素材3 华东师大版》.doc
7页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世人皆知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蛇吞象”的重要军事步骤,同时,是积贫积弱的中华民国沦为“敌陷区”,我四万万同胞几乎成为“亡国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之所以发生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日中双方各自的主客观原因 一、日本侵华,野心由来已久,且步步紧逼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弹丸岛国,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其经济发展受空间严重制约,而这个“大和民族”又向来效忠天皇,尚武崇勇,争强好胜,野心勃勃一旦他的国家首脑扩张野心膨胀,一旦他具备了军事实力,一旦国际气候适宜,走上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邪路,即成为历史必然而他侵略的目标就是与其相邻的经济弱国,首选俄国、中国和朝鲜 史料证明,日本在19世纪对外围国家的富饶国土和经济资源就垂涎三呎,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尤其1931年“918”前后加快侵华步骤,且步步紧逼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开拓万里之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 1874年2月,日军在台湾琅峤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1879年4月,日本占领琉球,更名冲绳县 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保守派政权。
次日,国王下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这是日本侵犯朝鲜的最早政治步骤 1894年6月3日,就在中国清政府犹豫不决之际,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乐、外务次官林董与陆军中将川上等军国主义分子一起,策划了向朝鲜派遣混成旅团的阴谋,趁机一举占领朝鲜 1894年7月25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日本侵略者在辽东半岛、黄海海域进攻得手后,又在1895年1月20日,开始实施“山东半岛作战计划”陆军在日本联合舰队的支持下,在威海侧后的荣成角登陆,从海上进攻威海卫也同时展开 1895年5月29日,日本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指挥“浪速”、“高千穗”两艘军舰,掩护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的近卫师团第二联队和川村景明的第一旅团在澳底、盐寮登陆6月2日占领基隆炮台同一天,李经芳与桦山资纪正式签订割台协议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倘支那完全可被中国征服,其它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 此后的两三年中,一批对本国政府裁军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以石原为主谋,开始酝酿策划“9?18事变” 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试图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炮轰南城,与中国北伐军发生交战,造成济南惨案,杀害了中国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等十六人最后,在蒋中正表面惩办参战主要军官之后,日军退出济南 在“九一八事变”酝酿实施过程中,在我东北地区连续发生暸皇姑屯事件(1928年)、中村事件(1931年6月)、万宝山事件(1931年7月),利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为策动更大的军事事变制造借口 1931年9月18日傍晚,发生柳条湖事件,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真正的前奏 这天晚上,日本关东军虎石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当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
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当天晚上发生在中国领土上最令人痛心的军事惨案也就是从这个黑暗的夜晚开始,日本打响了侵略中国大陆第一枪,日本侵华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暴露无遗;也就是从这个漆黑的夜晚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将一场非正义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强加于中国;也就是从这个暗无天日的“九一八”开始,中国好端端中华江山被侵略者撕裂得支离破碎不堪忍睹,城市、矿山、铁路一夜间沦落强盗敌手;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四万万同胞首先是东北父老,流离失所,血染山川,遭受了无尽的战争苦难……二、朝廷腐败,使日本侵华野心逐步得逞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兴衰历时二百多年,入关后的共有10个皇帝,从嘉庆开始由盛转衰嘉庆帝处死和珅后,本该重朝纲,巩固清廉朝政但是他却把富可敌国的和珅全部财产没收后未填充国库,而是且为己有。
亿万赃款赃物放在皇帝名下,任意挥霍享受故史称“和珅撂倒,嘉庆吃饱”,从此清朝腐败风气日益蔓延,而始终却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一个日趋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 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平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1842年8月29日,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也即臭名昭著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付巨额银两从此开了被侵略者给侵略者割地赔款的恶劣先例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
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 同治、光绪两帝均成为摆设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绝大多数卖国条约都是这个昏庸透顶的“老佛爷”主持下由李鸿章等人逾侵略者签订的,割地赔款、丧失主权,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日本正是看准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腐朽本质,窥视中国多年之后,从入侵琉球、台湾开始,一步步走向大举进攻中国的道路1874年10月31日签订的《北京专约》中,琉球人遇害写成了“日本国民遇害”,日军进攻台湾写成了“保民义举”,中国以“抚恤”名义,赔偿白银五十万 《北京专约》为日本兼并琉球提供了根据,1879年4月,日本占领琉球,更名冲绳县1885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总领朝鲜事务,加紧控制朝鲜。
而日本则加强经济渗透,并且加紧扩军备战,等待时机以后的九年,表面上风浪不兴,但形势正在悄然变化中……日本一直注意着中国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进呈的中国军队调查报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军制,如果仿效欧洲,则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之多所以他认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 日本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西方人并无意吞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作,使人隐约感到将来会是个麻烦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 而此时的日本明治天皇正紧锣密鼓地扩军备战,时刻准备从海上、陆地对昏庸腐败的中国发起进攻终于1894年7月--1895年4月,日本分三个阶段对我辽东半岛进行军事侵犯,这就是人所共知的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逼迫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投降,4月17日,李鸿章代表中国政府逾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为: ①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③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 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得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 ⑥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 ⑦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本军队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免予追究。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侵略者“初尝战果”,也进一步看透了这不可救药的清王朝是多么的软弱可欺!由此,“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进一步激发了日本进军远东的侵略野心,历史的车轮也一步步向不可避免“八国联军进攻中国”、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和日本帝国企图独吞中国的“九一八事变”逼近三、民国内乱,为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早已如火如荼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911年,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布成立,给封建王朝奴役下的劳苦大众带来希望由于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封建残余势力的疯狂反扑,使得中华民国形成了军阀割据、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惨痛格局 蒋介石专权后,与地方军阀由斗争、妥协到勾结,把国内政治、军事斗争的矛头在“安内”的幌子下引向针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剿共”军事战略,整个中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处兵荒马,乱烽火四起,一片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