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ppt
44页l中国文化经历过 无数次剧烈的整合,每一次整合都赋予自身更强大的生命力这包括中西文化之间的融通,也包括汉民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辽夏金元时期的中国文化,奏鸣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交响曲 Date1 l一、辽、夏、金、元: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Date2l政治更迭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同步消长在许多时候,用武力取胜的一方往往从失败者的文化里吸取更为强大的养分,否则胜利者将面临惨败的现实这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二律背反l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服与被征服之前,落后的民族已自觉地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以增强国力在征服成功之后,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全新建设Date3l对宋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北方的契丹辽国l据辽史百官志,辽国“大略采用唐制”又称“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 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 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Date4l在官制方面,辽国对唐制所谓三省六部等多有吸纳 .l辽国还仿照汉制,设立学校辽上京设有国子监,太祖命置祭酒、司业、监丞、主薄等官。
辽道宗清宁元年(1055年),下诏设 学养士,颁五经传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国子监相当于太学此外,辽国于黄龙府、兴中府设有府学,在西京、上京、东京诸道各立州学,此即郡县学 Date5l辽国还开科举,专为汉 人而设,有乡试 、府试、省试之设分两科,一曰诗赋 ,一曰经义 辽圣宗时,以词赋 、法律取士,词赋为 正科,法律为杂 科 l汉文化经典如五经传 疏、史记、汉书 等广为颁 行,贞观 政要、五代史及白居易讽谏 集等被译成契丹文字l唐诗宋词深受契丹人的喜爱辽史拾遗载,苏轼 曾与辽使共饮,辽使遂诵其诗“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以助其兴 Date6l女真人灭辽 后,建立金国,其文化政策也以汉文化为旨归l金史太祖本纪载,金太祖在发动灭辽战 争之际,特下诏“若克中京,所得礼乐仪 仗图书 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阙”,非常重视对 文献资料的保护在灭北宋的战争中,金太宗要求将士搜罗图书 文献、精通经术 的学者、画师、乐工、医生及各类艺 人 Date7l金国采纳汉 人的科举制,“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 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l金国的国学十分重视经 学、诸子学和史学,在文学创作方面则推崇韩愈、欧阳修和苏轼 。
凡此种种,都使得金国对汉文化的整合达到了较高水平 Date8l党项羌人建立的西夏政权也深受汉文化薰染l额济纳夏黑水城出土的文献中,就有孝经、论语、孟子的西夏文版本,并附有西夏学者的注释宋史夏国传称:“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西夏官制分文武两班,设有中书、枢密、三司等,显然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元昊继位后,励精图治,西夏开始强盛此人“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学”Date9l相对而言,蒙古人的汉化历程要缓慢得多 l在蒙古诸王中,青睐汉法的只有忽必烈在蒙哥汗时期,忽必烈身边即有许衡、郝经等著名理学士大夫他们多次劝说忽必烈实行汉化政策,指出“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国朝仍处远漠,无事论此必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陆行资车,水行资舟,反之则必不能行幽燕以北服食宜凉,蜀汉以南服食宜热,反之则必有变异以是论之国家,当行汉法无疑也” Date10l在官制上,据元史百官志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县不难看出,元代行政建制多仿照汉文化之政制 Date11l元帝国时期,儒学的重振突出表现在理学的影响迅速扩张l元代帝王推崇孔子,“至元三十一年七月皇帝圣谕中外百司官吏人等:孔子之道,垂宪万世,有国家者所当崇奉”在制度层面,元代科举取士强调明经,四书五经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科举以朱子之学为标准,这样一来,官方钦定的朱学风行海内,从太学到乡学,多以诵讲朱子为主 Date12l儒家文化的经世传统和“用夏变夷”原则,构成了忽必烈汉化改革的宽广而深刻的文化背景在这样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感召力的驱动下,广大的中原儒者纷纷加入到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改革中,成为积极的推动者宋辽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大整合,使少数民族的汉化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此过程中,汉民族也经历了一次新能量的扩充,汉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提升和完善被征服者最终征服了征服者Date13l二、帝国体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Date14l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创造了重要条件,揭开了前所未有的异域文化相互激荡的新篇章 l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对外征服战争,使中国西北部的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从而导致无数的穆斯林无阻碍地进入中国境内,并带来了伊斯兰教文明。
Date15l从元代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一个回回族该族信奉伊斯兰教,使用汉族语言文字,保持阿拉伯文化传统回回族的形成,直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随之而来的是,伊斯兰寺遍布全国各地著名的长安清教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等得以重新修饰,杭州、定州、燕京、昆明等地纷纷建造清真寺 Date16l不独伊斯兰教在中国得以生根,基督教也于此时大举进入中国元代的基督教大体上分为两支:一支是曾在唐代流行的景教,另一支则是罗马天主教 l忽必烈决定派使节出使罗马教廷,要求教皇选派教士来中国1289年,罗马教皇派遣教士约翰孟德高维诺出使东方他抵达大都后,开始了传教活动约翰努力学习蒙古语言文字,将新约译成蒙文,并在大都主持修建了两座教堂由于约翰的杰出工作,在短时期内便有六千多人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为此,罗马教廷任命他为大都和中国教区的大主教 Date17马可波罗l在谈论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程时,有一位传奇般的人物不可不提他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Date18l马可波罗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大约在1271年随父亲和叔叔经两河流域,翻越伊朗高原和帕米尔,来到东方1275年,马可波罗一行人来到大都,受到忽必烈的礼遇。
有意思的是,马可波罗在元廷为官近17年其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到过今天的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及北京等地,还到过缅甸后来,伊儿汗国大汗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送公主出嫁1292年初离开中国,踏上归国之路他从海路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大约在1295年底抵达威尼斯1298年,马可波罗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在狱中,马可波罗向同狱的囚犯鲁思梯谦讲述东方传奇后由鲁氏整理成书,是为马可波罗行纪 Date19l科学技术的交流也是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时,阿拉伯的天文学十分发达波斯人札马鲁丁精通历法,被元廷召入他编制了回回历万年历,在北京建了观象台,制造了7种创制于阿拉伯的天文仪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学的精华,他所创制的授时历就参考了回回历此外,郭守敬设计的天文仪也受到了马拉格天文台仪器的启发高度发达的阿拉伯数学在元代流行,阿拉伯数字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理论,经由阿拉伯算学著作,对元代数学有重大影响回回医术久负盛名,元廷专门设立回回药方院、回回药物局,以供大都和上都的皇宫药用之需阿拉伯的建筑艺术在元代大显身手阿拉伯人也黑迭儿及其子马合马沙,相继主持元代工程项目的管理,直接领导了大都的建设。
北京城的规划,多出自也黑迭儿之手 Date20l随着蒙古大军的西征,中国的科学技术如四大发明也传至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大陆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蒙古军的火药威名远扬火药传入欧洲后,对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取得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指南针传入欧洲,刺激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成为日后地理大发现的必不可少的技术装备印刷术经波斯和埃及传入欧洲后,威尼斯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印刷业的中心印刷术使新兴市民阶级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西欧的文化体系终于挣脱了教会的束缚而得以拓展此外,中国的历法、数学、文学、瓷器、茶叶、丝绸、绘画等也大量西传,使中国文化声名远播 Date21l三、元曲的兴盛Date22l元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学,包括杂剧和散曲 l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两者之间也有相同之处:杂剧和散曲都使用当时的北曲,其曲词必须按照曲调谱写,而且都能合乐歌唱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Date23l作为与唐诗、宋词鼎立的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之一,元曲是那些星光灿烂的剧作家们在元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融合唐宋大曲、宋词、金元音乐以及各种民间曲艺发展而成,所用曲牌达400多个。
l这里所谓的北曲,是指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江浙一带的南曲相对而言在音乐素材上,北曲广泛吸收了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等传统音乐艺术的精华,并博采兼收金元时期流行的民间音乐,包括汉族民歌和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曲调 Date24l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将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元杂剧大约于金末元初出现于中国北方它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炉大体上,元杂剧的剧本分为4折,每折包括用同一宫调写成的由若干曲牌组成的套曲,有时另外加上“楔子”也有分成多本多折演唱的,如西厢记就有5本21折Date25l杂剧的脚色分正末、正旦、外末、外旦、净等元杂剧中的男脚色统称为“末”,相当于传奇及京剧里的“生”,可以细分为正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三末、小末、外末等与“末”相对,“旦”概指杂剧中的女脚色,分为正旦、副旦、贴旦、外旦、老旦、大旦、小旦、花旦、色旦、搽旦等末、旦之外,另有净、外、杂当净分为外净、副净、二净等,可扮演男脚,也可扮演女脚与净一样,外既可扮男脚,也可扮女脚杂当,则是杂剧中的细小脚色Date26l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元杂剧分为12大类,分别是:l(一)神仙道化剧, (二)隐居乐道剧,(三)披袍秉笏剧,(四)忠臣烈士剧, (五)孝义廉节剧,(六)叱奸骂谗剧,(七)逐臣孤子剧,(八)脱膊杂剧,(九)风花雪月剧,(十)悲欢离合剧,(十一)烟花粉黛剧,又叫花旦杂剧,(十二)神头鬼面剧。
Date27l在元曲的创作历程中,产生了为世人瞩目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l元曲的繁盛,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萃,它融合了古典诗词的文采、民间曲调的斑斓,注重叙事,擅长抒情,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元曲使中国真正步入戏剧大国的门槛,享誉世界 Date28l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Date29l宋代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这3项重大发明上l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迅速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曾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火药、罗盘、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3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的最强大推动力Date30l宋代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地质学、医药学、建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一个科学昌盛、人材辈出的时代沈括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宋史沈括列传称赞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在天文仪器方面,宋代的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都达到历史高峰,沈括于此功不可没他在梦溪笔谈中对英宗年间陨石的记载,比西方早700余年。
Date31漏壶:也叫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