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概念大全.doc
9页初中物理概念声、光、热1. 物理研究的是关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2.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顿,发声停顿.3.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真空不能传声.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t≥2×17/340 t≥0.1秒〕5.声音的三要素是:①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一样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6.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分贝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ABONiΥ光的反射7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8 m/s.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 反射光线〔OB〕与入射光线〔AO〕分居法线〔ON〕两侧, 反射角〔∠γ〕等于入射角〔∠i〕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2〕漫反射: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9.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成像原理:根据光的反射成像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10.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轴。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光心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的光学性质: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1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 距〔u〕成像正倒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 距( v )应 用 u > 2f倒立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照相机 u = 2f 倒立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f < u <2f倒立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正立放大 虚像透镜同侧放大镜.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3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成虚像时物距越远,像距越远,像越小。
一焦分虚实:F 以成虚像,F以外成实像二焦分大小:2F 以成放大的像,2F以外成缩小的像14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15.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6. 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摄氏温度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17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分度值.18.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外表相平.19.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凝固:冰雹20.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21.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外表和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22增大液体的外表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体外表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液体的蒸发23.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24.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25.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液化的例子:云、雨、雾、露的形成;夏天自来水管"冒汗〞;冬天在室外说话时的"哈气〞;烧开水士的"白气〞26.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 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凝化的例子:雪、霜、雾淞的形成;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电路 电流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电功电功率两种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
①两种电荷规定: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电荷叫做负电荷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③提示: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以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电相斥)及验电器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1. 导体和绝缘体: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②提示: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碳(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等2. 电流:①电流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②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③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有电源和闭合电路(通路)④电源:能够提供持续供电的装制叫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 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⑤提示:电流的方向除了规定以外,还要知道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及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蓄电池等化学电池及发电机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部不断使正级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绝对不允许用导线直接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否则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3. 电路:①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②电路的根本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③电路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④提示:第一,要求会画各种电路元件规定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根本要求:导线是直线,弯折处一般成直角;各元件连接严密,分布合理,无断离;导线穿插连接处要注意打上黑圆点第二,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要求:把导线的两端接在相应的元件的接线柱上,防止导线穿插;认真检查,电路图和实物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要一致,连实物时,可采用"先干路后支路法〞或"先通一路后补充法〞均可。
4. 电流:①定义:1秒钟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②单位:安培1A=1C/s其它单位有毫安和微安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③I= Q/t" I"表示电流, "Q"表示电荷量, "t"表示时间④测量仪器:电流表实验室里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3A和0.6A,最小刻度分别是0.1A和0.02A用电流表测电流时,要把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线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⑤实验及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5. 电压:①定义: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压用符号" U〞表示②单位:伏特,用" V〞表示其它单位有千伏、毫伏和微伏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③常见电压:1节干电池1.5V,铅蓄电池每个2V,家庭电路220 V,平安电压不高于36 V④测量仪器:电压表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3V和 0~15V;接0~3V时每大格为1V,每小格为0.1V;接0~15V时每大格为5V,每小格为0.5V。
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测出电源的电压值⑤实验及结论:串联电路中U=U1+U2,并联电路中U=U1=U26. 电阻:①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的符号是" R〞②单位:欧姆1Ω=1V/1A其它单位有千欧和兆欧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③大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电阻的大小和温度有关④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⑤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使用滑动变阻器时要注意阻值围及最大电流两个重要参数使用前应将滑片调到电阻最大的位置有四个接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