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3页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新矿小学:何正凤一、目标和要求: 1、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 2、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规则是人们规定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它即是为大家服务的,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懂得规则是可以修改的,但是修改规则一定要公平、合理 3、教育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学生面对烦恼、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和面对失败的勇气和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教育 5、培养学生的消费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金钱观6、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奋斗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 12人他们大多是淳朴,活泼,积极向上的学生这时正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做守规则的人》、《做乐观向上的人》、《做自尊自爱的人》、《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 2 、教育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3、教育学生要懂得与人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爱他人 4、教育学生发现自然规律,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5、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奋斗四、教学原则: 1、品德与社会课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2、观点正确,说理明白,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接受 3、加强针对性,讲求实效 4、坚持正面教育 5、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6、坚持启发式 7、坚持教育的一致性五、教学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 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六、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周:游戏里的规则第二周:学校里的规则第三周:社会生活中的规则第四周:国家的规则第五周:国际交往中的规则第六周:怎样面对烦恼第七周:怎样面对困难第八周:怎样面对压力第九周:怎样面对失败第十周:爱惜自己的名誉第十一周:维护自己的尊严第十二周:走进购物场所第十三周:这些东西哪里买第十四周:购物的学问第十五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011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