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三课 寓言两则教案 西师大版.doc
5页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三课 寓言两则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 能在读懂内文的基础上了解寓意教学准备1. 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2.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教材简析 这两则寓言也是两个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一般的成语都产生于古代,有一个出处,而且附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生动,寓意深刻,能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水滴石穿”本来是一个古代成语故事,而我们所学的这个故事是今人写的一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能使我们更好地明白“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的意思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而且明白易懂,学生自己能较轻松地学会教师的功夫应用在帮助学生理解寓意上 学习本课时,重点在于理解成语,了解寓意 建议本课1~2课时完成* 石阶,石头做成的阶梯注意“阶”的读音是“”,不要读成“”* 从“这水太少”和“力气太小”都可以看出水滴较之石阶来说微不足道* 这儿在朗读时,可以把石阶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感情读出来* 引导学生从“一滴又一滴”、“一年又一年”、“终于”来理解水滴石穿的原因,体会水滴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 一个农夫偶然在大树下捡到一只兔子,于是,他荒废了农活,天天守在树下傻等,成为千古笑话 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而且明白易懂,学生自己能学懂,因此,教师的功夫应花在帮助学生理解寓意上,而不必在内容理解方面下太大的功夫* 找出对农夫进行心理描写的地方,作上记号,并且进行体会这是他“守株待兔”的原因* “喜滋滋”形容内心很欢喜* 把偶然的收获当成必然所得,其结果可想而知* 教学时,可设计让学生去劝告农夫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达* “阶”和“价”,“替”和“赞”,“嫌”和“歉”,“撞”和“幢”这几个字可以进行区别书写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对学生觉得难的生字进行范写* 课后1、2题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3题通过讲寓言故事,一方面复述了课文,另一方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把自己搜集的成语写在横线上,先自己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有故事的成语学生在低年级也学过一些,写没学过的也可以教学设计参考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有趣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能大大丰富我们的语言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看谁说得最多生:说自己已经知道的成语师:给予评价,引出新课,出示课题及图画。
二、学习新课(一) 学习《水滴石穿》1. 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掌握它1)和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再读一遍2)交换角色朗读课文2. 再读课文,理解成语意思1)齐读课文2)请生说一说“水滴石穿”的意思,最好能说出这个成语在哪种情况下运用比较恰当,或者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3. 启发思考,拓展积累请大家再找出几个与这个成语意思近似的成语如果不是成语,一般的熟语或名言警句也行二)学习《守株待兔》1. 自读课文,体会课题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2. 深读课文,体会情感1)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2)自己勾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3)请同学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最好4)结合最后一句,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5)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3. 读想结合,背诵表演1)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2)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3)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
4)结合课后题,想一想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些什么5)请生说给大家听6)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7) 试着背一背最后一段8) 演一演这个故事附送:2022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九课 三袋麦子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2. 能借助旁批读懂这个故事,并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3. 能正确地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准备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教材解析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的礼物——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之后收获了很多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是不一样的 全文一共九个段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讲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第二至四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一袋麦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处理方式第五至九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土地爷爷一年之后故地重访,并对三个小动物的不同举措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赞许;面对聪明能干的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摸着它的头,高兴地说:“谢谢你!” 那么,在土地爷爷的心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呢?课文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教师在注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也应对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做出适当的引导 本课是一篇批读课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旁批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写下来在教学时,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课文,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分别学习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想一想:它们的身上各有什么优点?悟一悟:如果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选择怎样的方法? 建议本课1~2课时完成* 旁批引导提出问题* 第二段:引导学生关注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的表现,体会小猪高兴、迫不及待的心情,并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一读小猪的话,引导学生发现小猪能吃会做的特点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引导学生通过这个词语体会小猪的心情* 旁批引导对小猪的评价——爱吃会做* 第三段:可以让学生勾画小牛怎么想、怎么做的词语如:捧、看了又看、慢慢吃、透透风……让学生设想:当土地爷爷了解小牛的想法和做法后,会怎样夸奖小牛呢?* 旁批引导对小牛的评价——有备无患。
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上等:质量高的、品质好的小猴收到这袋麦子后是怎样想的?讨论:对三种小动物的做法你怎么看? * 旁批引导对小猴的评价——更有远见* 第六段:从“感谢”“最好吃”“不由得舔了舔嘴唇”都反映出了小猪的憨厚可爱士也爷爷对小猪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七段:让学生从“老人点点头”的动作中体会到土地爷爷对小牛做法给予了肯定* 神秘:使人摸不透底细神秘的表情表现出小猴难以抑制住内心成功的喜悦* 自豪:自己感到骄傲和光荣从士地爷爷的动作和语言,可以感受到老人对小猴的赞赏组织学生总结: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设想:要是自己也有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注意“存”和“唇”一个是平舌音,一个是翘舌音获”字书写时,提醒学生不要少写了一点教学设计参考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1. 师:节日里你们最希望得到谁的什么礼物?快过年了,土地爷爷也给大家派送礼物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想读读这个故事吗?2. 出示课题:三袋麦子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
三、精讲课文,理解感悟1. 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下列三个问题并找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画出来,描写小牛的句子用“”画出来,描写小猴的句子用“……”画出来2. 四人小组组内交流以下问题:(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他们心情如何?分别是怎么想的?(2)他们是怎样处理一袋麦子的?结果怎样?(3)对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土地爷爷分别是什么态度?3. 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1)读描写小猪的句子2)小猪看着金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4)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对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5)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你们喜欢这样的小猪吗?4. 自学描写小牛和小猴部分1)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结果呢?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2)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 你从小猴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 (3)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牛和小猴的?5. 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6. 学生口述故事的内容。
7. 学完这个童话,你懂得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活跃思维1. 假如现在土地爷爷真的从小猴那里拿回了些麦子,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学了这个故事后,你会怎么处理你那袋麦子呢?2. 师生评价总结3. 课后续写《三袋麦子新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