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突泉县自然概况.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52870935
  • 上传时间:2023-1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9.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突泉县自然概况突泉县地处兴安盟中南部位于北纬45°11’25”~46°05’12”,东经120°48’45”~122°10’20”之间北部、西北部与科尔沁右翼前旗交界,南部、西南部与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东部与吉林省洮南市毗邻总面积4800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30.7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22.48万人,蒙古族人口5.41万人,其他满、朝、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藏、锡伯、苗、维、土家、彝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人口2.64万人;城镇人口6.40万人,乡村人口24.32万人;人口密度63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6.75亩县人民政府驻突泉镇,邮编:137500代码:152224区号:0482拼音:Tuquan Xian 【行政区划】突泉县辖6镇6乡:突泉镇、六户镇、杜尔基镇、水泉镇、宝石镇、永安镇、太东乡、太平乡、溪柳乡、九龙乡、学田乡、太和乡;国营农场辖18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屯历史沿革】因境内突泉得名  清初,突泉一带属蒙古科尔沁部领地清宣统元年(1909年),于醴泉镇设置醴泉县,隶属奉天行省洮南府1914年1月,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更名为突泉县,县址改称突泉镇同年6月,隶属奉天省洮昌道。

      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  东北沦陷后,初隶奉天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37年3月,又改称醴泉县1943年10月,划归兴安总省管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突泉县名称,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改隶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  1949年5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兴安盟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0年1月,撤销突泉县,并入科尔沁右翼中旗1962年10月,恢复突泉县1969年7月,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地区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呼伦贝尔盟1980年10月,改隶兴安盟  w2000年,突泉县辖6个镇、8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285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突泉镇 52839 六户镇 20964 东杜尔基镇 23768 永安镇 15900 水泉镇 20439 宝石镇 23534 溪柳乡 15520 太东乡 20690 学田乡 19323 巨力乡 12025 哈拉沁乡 10000 九龙乡 14992 太平乡 22773 太和乡 17117 牡尔基农场虚拟乡 2968。

      地形地貌】突泉县位于松辽分水岭以北,处于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川交错, 大兴安岭山脉中段盘踞西北部,山地面积占总面积33.1%主要山峰:1000米以上山峰20座,最高峰老头山主要沟川:北部群山间较大的沟川有10余个,沟内谷地宽阔,土质肥沃,水草丰盛,是县重要农牧业区最大的沟川为宝石沟,东南起双城水库,西北至宝石乡张家街,全长18公里,平均宽4公里,沟内平川地面崛起巨石3处,高数十米,人称"宝石",这里是全县著名的产粮区根据地貌类型可划分为: 西北低山区:本区大兴安岭由北穿过境内最高峰老头山海拔1392米,本区一般海拔高度在830~1392米之间,在低山的洪积或冲积扇的中部堆积成的低山区内的高平地,海拔高度均在652~753米之间低山面积235.0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2%,主要分布在宝石、学田和巨力北部,在沿河两岸分布有宽阔的山间谷地中部低山石质丘陵区:海拔高度在597~667米之间,是大兴安岭山地向丘陵过渡地带,分布有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栗钙土等主要分布在六户镇蛟流河以南,永安、哈拉沁、太和、太东和巨力乡南部面积282.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9%,是本县主要产粮区。

      南部丘陵区,海拔在185.5~420米之问,面积215.4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东南部牛海泡子岸边海拔185.5米,土壤类型主要有栗钙土和草甸土.草场资源比较丰富,适于发展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水泉、广柳、突泉镇和九龙乡东南部气候资源】突泉县处于北温带,气候因子差异很大全县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属大陆季风气候型气候条件复杂,光照资源丰富,雨热同季,但雨热时空分布不匀,灾害性天气频繁,能够满足喜温作物生长的需要 突泉县南北地势海拔高度之差超过1000米,气象因子有明显差异由南向北降水逐渐增多,由北向南气温相对增高气温:(据近25年气象观察资料,下同)南部5.0℃,1月份平均气温-14.5℃,7月份平均气温22.5℃;中部年平均气温3.1℃,1月份平均气温-17.2℃,7月份平均气温21.8℃,西北部年平均气温2.7℃,1月份平均气温-17.3℃7月份平均气温21.2℃极端最低气温-31.4℃(1976年12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69年6月22日)生长期:日照年平均2 905.7小时,无霜期南部135天,中部127天,西北部116天降水量:平均年降水量南部388毫米,中部400毫米,西北部467毫米。

      极端降水量为587.1毫米(1969年) 【水资源】受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 , 除蛟流河、大额木特河、小额木特河外,其余河流流量不大,逢干旱年份常干涸断流境内外河流属嫩江水系蚊流河源于宝石乡蛤蚂部沟北部山区与老头山区,汇集于双城水库,全长141.2公里,境内流程114公里,年径流总量6307万立方米大额木特河源于太和乡西北骆驼砬子,全长70.7公里,境内流程44公里,年径流总量1577万立方米小额木特河源于太和乡和胜村固家屯,全长64.5公里,境内流程48公里,年径流总量946万立方米全县河流总长302公里,河网密度0.06公里/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1 353万立方米大小湖泊(俗称泡子)21处,较大的有3处牛海:位于大平乡政府东南35公里处,水面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苏金布勒格:位于太平乡东南20公里处,水面1.9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小泡子:位于水泉乡小泡子村南部,水面0.04平方公里,水最深处6米 全县水资源量为2.19亿米3,其中地表水占66.66%,地下水占33.34%,水资源不仅数量少,而且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蛟流河流域的水资源占全县的59.5%,沿河平川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均较丰富,南部丘陵区地表水较为缺乏。

      由于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地表水年季变化大,给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只有通过调节蓄水工程,结合植树造林生物措施,才可作到闸闭水忙用,调节水资源季节不平衡大田以抗旱为主,夏季水多应适当发展小麦水稻水资源还有可开采利用的潜力当前可利用水量为1.9亿米3,巳被利用的水量为0.9亿米3,尚有1.41亿米3水有待开发 【土壤资源】主要土壤类型有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黑土林木较多,植被茂盛 全县土壤分6类10个亚类,12个土属,45个土种6个土类是:暗棕壤、栗钙土、黑钙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常见的兽类30余种,鸟类30余种,鸟类有猫头鹰、啄木鸟、野鸡、沙鸡等,兽类有鹿、狗、狐狸、山兔、狼、狸子等由于大量捕杀,目前野生动物数量已经很少,必须严格执法,加强保护已发现野生植物310种,已采集204种,其中可食性牧草41科125种,有毒草6科6种,药用植物31种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 耕地面积145234公顷现有草原13.0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12.37万公顷,林业用地31920公顷森林资源 由于本县人口密度大,农村能源长期短缺,乱砍盗伐严重,加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4%至1981年仅增加到5.l%,森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山区,树种以柞、杨为主,中南部以杨柞、榆、山杏等为主。

      草场资源 以草群质量分大部在3~4等之间,以产量分5~8级占88.4%,草种300余种,已采集的204种,其中可食性牧草41科,125种,毒草6科6种药用植物39科61种草场类型为北部山地草甸化草原;中部低山丘陵草原;南部高平草甸草原3类指 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48004800人口就业年末总人口(人)303126305593#男性(人)155911157158#乡村人口(人)239734245155年末总户数(户)8257184564 #乡村户数(户)5960660237出生人口(人)22543251死亡人口(人)11171309全社会就业人员(人)139121142769 第一产业(人)112561110607 第二产业(人)742211445 第三产业(人)1913820717在岗职工人数(人)1356712943乡村劳动力(人)119515125194 #农林牧渔业(人)110265107907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生产总值(万元)102642122587 第一产业(万元)5301061423第二产业(万元)2788436995 工业(万元)2104427112 第三产业(万元)2174824169人均生产总值(元)339840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909330479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万元)2144222061集体(万元)194有限责任公司(万元)股份有限公司(万元)930私营企业(万元)12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万元)按管理渠道分 #基本建设(万元)995013251 更新改造(万元)10580690 房地产开发(万元)18509500地方财政收入(万元)37854998地方财政支出(万元)20005221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373564524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万元)9641972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667175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16412016指 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农村牧区经济耕地面积(公顷)117110110440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公顷)12447611715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108633102727有效灌溉面积(公顷)365404154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