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ppt课件】.ppt
1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课标要求:,掌握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过程及相关措施,明确其意义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课标要求:,激趣导课:,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激趣导课: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基本概念,1.,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2.,国族,以政治凝结成的新族群,在文化习俗的融合的情况下,国族不可以直接转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国族概念有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中华民族等3.,大一统国家,与“早期国家”相比,“大一统国家”相当于中国古代国家的“升级版”其“升级”的表现不仅在于版图覆盖范围更大,更在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统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一、基本概念,BC230-221,年,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基本实现统一,BC215年,北击匈奴,大将蒙恬、收回河套,,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南征岭南,开凿灵渠,设置三郡BC221年,,管辖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加强控制统一及拓疆过程,,,,,,,评价秦朝统一:,顺应了,...,,建立了,...,,促进了,...,BC230-221年 韩、赵、魏、楚、燕、齐BC215年,二、大一统国家初建,1.,有利条件,(,1,)政治方面,①秦王嬴政的决策方式具有一定的民主特色如行间计、统一战争、权力世袭等国家重大决策要令,均通过智囊团(文臣、武将、百官、博士、客卿)来决定②秦善于吸纳人才,外来人才在秦统一大业的实现上,功不可没2,)经济方面,①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秦国的经济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赋税制度和土地制度②秦国对农业经济高度掌控,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主管经济的官吏体制;设立了种种法律来调整经济关系③秦国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物质基础雄厚二、大一统国家初建,秦朝采取哪些手段来,有效,巩固国家的统一?,“,海内为郡县,”,,实行郡县制一、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革命性创新,,皇帝制度,特征:皇位独尊,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中央集权负责全国政务郡县制,彻底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官僚制。
道,”,二、其他巩固统一举措,经济: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等,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不得世袭其特征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思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法律:以法为教,社会:编制户籍,迁徙贵族豪强, 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采取哪些手段来有效巩固国家的统一?“海内为郡县”,实行郡,(,3,)思想文化方面,战国中期以后,秦国以法家学说为主导,吸收和整合了“富国强兵”“君臣关系”和“政权运作”等方面的诸子学说,实现了秦国国富兵强和政权的高效运转4,)军事方面,①正确的军事策略的采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是秦实现统一不可或缺的条件②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破政治分裂、结束战争,成为历史大势、众望所归3)思想文化方面,2.,大一统的过程,(,1,)统一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相继灭掉东方六国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滇、黔一带西南夷的控制3,)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大一统的过程,3.,大一统的意义,(,1,)结束分裂,天下归一,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有利于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中华认同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秦的统一促成了这些条件的实现3.大一统的意义,秦朝的暴政,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百姓,徭役,繁重,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开拓边疆、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刑法严苛,人们摇手触禁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等,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秦二世密织刑网,变本加厉,结果:,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加上六国残余反秦势力的鼓动,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秦朝的暴政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百姓徭役繁重花费巨额,三、制度创建与政权巩固,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1,)皇帝制度,①概念:皇是对君主的尊称,帝是对宇宙万物至高的主宰神的尊称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并有具体规定和礼仪来突显皇权独尊②评价,,三、制度创建与政权巩固,(,2,)中央制度——三公九卿,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③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实际上太尉是虚设的,皇帝掌握最高兵权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3,)地方制度——郡县制度,,,(2)中央制度——三公九卿,2.,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3.,加强思想统一,4.,消除原六国地区的分裂因素,5.,大规模移民,,,2.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四、体制运作的失败,1.,原因:,(,1,)秦朝统治者的暴政,(,2,)吏治的败坏,(,3,)思想文化上的失误,,2.,秦末农民起义与秦亡的教训,(,1,)秦末农民起义,①陈胜、吴广起义,②楚汉之争,,,四、体制运作的失败1.原因:2.秦末农民起义与秦亡的教训,(,2,)秦亡的教训,秦速亡的主要教训在于没有在统一之后尽快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
所以,一个王朝要长治久安,除了对统治思想的正确解读,建立健全的制度,选择英明的领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且能够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建立一种让全国百姓认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2)秦亡的教训,3.,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鉴于法家学说的负面效应发展到极致,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意见,把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正统思想,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文化思想主流的时代2,)民本思想的有限回归秦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使统治者对民众的力量重新加以认识,促使君主自我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的长治久安3,)君主权力的适度制约秦朝灭亡后,后世君主和思想家深刻反思:在承认君权至上的前提下,如何对君主权力加以适度限制,以防范君权走向极端而失控,以保证君主政治的正常运行4,)民族问题上的羁縻政策汉代以来,统治阶级总结了秦朝民族政策上极端措施,确定了中国历代王朝在民族关系上的羁縻政策,包含了民族地区政治现状的宽容和默认,以及通过分化实现“以夷制夷”对于民族间的和解与沟通、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中央集权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3.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再见,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