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节超高压灭活微生物的机理.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729196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72.7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节 超高压灭活微生物的机理 第二节 超高压灭活微生物的机理 目前对 UHP 灭活微生物的机理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很可能这些解释都是正确的, 而且更大的可能是各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微生物失活, 其主次关系还难以断定 一般认为超高压导致微生物失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原因: 蛋白质变性、破坏微生物细胞的形态、微生物遗传机制发生变化、细胞膜破裂、菌体内物质泄漏、酶的失活、生化反应等 1 蛋白质变性引起微生物失活 1 蛋白质变性引起微生物失活 蛋白质是微生物体内最主要的成分之一,有的可达 50% UHP 导致蛋白质变性,破坏了菌体内组织的活性,引起微生物失活最有力的证据之一是,微生物灭活的曲线几乎与蛋白质变性曲线一致 2 超高压破坏微生物细胞的形态 2 超高压破坏微生物细胞的形态 细胞在挤压力的作用下, 其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改变, 例如球菌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伸长变形,成为杆状Zobell和Cobet等人发现, 许多E.coli在40MPa 的压力下个体大小从l~2μm 变成l0~l00μm;一些能运动的(尤其是原核微生物)微生物失去了运动的特性, 主要是因为高压力破坏了细胞结构同时,部分微生物还能可逆地恢复正常形态和运动的特性。

      Kriss等利用电镜在30~40MPa的压力下来观察假单胞菌(pseudomonas)的形态变化: 细胞外形变长、细胞质壁分离、细胞壁变厚及细胞膜消失、细胞质出现一些明显的网状区域、核糖体数目减少、细胞分裂减慢、细胞内膜在45MPa的压力下较0.1MPa的压力更清晰可见Larsen等研究高压力对细胞生长的作用, 高压力阻碍细胞生长,干扰细胞内部的诸多加工过程,影响细胞的个体大小,细胞内的气泡破裂等,甚至引起细胞死亡 在压力不够高时,这种形态结构只是发生一些变形,不会导致细胞死亡当压力超过一定值,有些菌体细胞会发生破裂,菌体内容物完全暴露出来(图3.1 ),细胞质泄漏,从而造成细胞死亡 1图3.1 超高压处理丝衣霉 Byssochlamys nivea 电镜照片 左图:未加压 右图:加压后菌体破碎(70℃,700Mpa,60min) Chong和Cossins 指出,在高静压条件下细胞膜磷脂分子的横切面会减小,细胞膜双层结构的体积也随之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微生物死亡许多微生物对压力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存在种间差异例如:鱼产品中常见的细菌Vibrio Pauahaemolyticus,对压力非常敏感,只需 200MPAa/20min处理就可以使该菌数目下降 106倍;而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则需要 300MPa以上的压力处理 20min才能取得相当的灭菌效果。

      3 超高压对微生物遗传机制的作用 3 超高压对微生物遗传机制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30-50MPa之间的静压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 例如, 高压能导致啤酒酵母产生四倍体,证明高压能影响DNA的复制在100MPa压力下,酵母的核膜会受到影响,在大于400-600MPa压力时,线粒体和细胞质会发生改变,尤其在大于300MPa压力下有金属离子释出 嗜热甲烷球菌、 紫串状酵母属和埃希氏大肠杆菌代表了三个生命领域, 它们在经过压力处理后都发现了诱导蛋白 DNA和RNA对压力非常有抗性, 但有研究表明单核李斯特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菌体经压力处理后发现有核物质大量凝结,分析认为在高压条件下,DNA与核酸内切酶得以充分接触,核酸内切酶打开了DNA双螺旋结构,但这一过程可回复根据推测,这一过程与一种负责回复活性的酶有关 如果这种酶被超高压灭活, 则细胞就不能再继续增殖,这对杀灭细菌非常有利,可以大大延长食品的保藏期 再如,把大肠杆菌、埃希氏杆菌用生理盐水制成悬浊液(约108个/m1),加压处理后,溶液易发泡.且产生明显沉淀薄层色谱法分析,有香芹酮和磷脂质存在;高速液相色谱定性分析,有260nm吸收物质,确认为核酸类物质,且不仅仅是染色体DNA。

      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超高压对大肠杆菌的DNA有显著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遗传物质和核糖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细胞但是受压后,遗传物质凝集成块,胞浆RNA 漏出,胞浆内部分区域没有核糖体,而且出现了密度斑;这是由于核糖体亚单位或胞浆蛋白质聚集而成,这些明显的变化发生在细胞静止期和对数生长中期细胞中DNA和RNA 断裂用凝胶电泳测得,而且Paul 等还首次证实在压力达到1000MPa ,24 小时对体外DNA 完全无影响对DNA 突变体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核酸内切酶A 缺乏的突变体中的DNA 受压并不发生链的断裂,因此可以认为超高压致死细胞是使原本分开的遗传物质和核酸内切酶结合在一起,因此核酸的破坏是2高压致死细胞的另一个原因,可以说超高压对质粒DNA 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核酸较蛋白质耐高压Suzuti研究大麻哈鱼精子和小牛胸腺的DNA,25℃,lO0MPa作用60min,DNA的天然结构未发生任何变化E.coli的DNA 溶液(0.002% ~0.0O4%,pH4.8~9.9),在室温lO00MPa的压力下未发生任何变化事实上, 高压力的作用正好抵消了DNA 的热变性, 原因可能是高压力消除了热作用引起体积的增加, DNA 两条链碱基配对使DNA 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增加压力有利于氢键的形成,而氢键的形成导致了体积减少。

      Suzuti认为,高压力对蛋白质和核酸影响不同可能是因为分子内部氢键密度不同,DNA 双链之间氢键的密度较蛋白质多肽链内氢键的密度多 尽管在高压下DNA较稳定, 但是与DNA 复制和转录有关的酶在高压下易失活 Pollard Weller研究了E.coli的β一半乳糖甘酶合成诱导,缬氨酸、脯氨酸合成蛋白质,尿嘧啶合成RNA,胸腺嘧啶合成DNA,发现:45MPa的压力使β一半乳糖甘酶的合成停止,多核糖体在9OMPa压力下才受到损伤,这就表明高压对生物合成过程起作用 Landau发现,持续高压作用E.coli的诱导、转录、翻译,27MPa作用E.coli时, 诱导停止;68MPa作用E.coli时,翻译抑制,转录不受影响,解除压力诱导和翻译恢复正常 Heremans认为,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的两个tRNA 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A)和肽酰基位点(P)是高压力敏感部位,在高压力下核糖体失活,结果使得结合在其上的mRNA 翻译受阻 Smith等认为,细菌核糖体的30S小亚基决定高压力对核糖体的敏感程度,50S核糖体大亚基对压力不敏感环境中离子强度影响核糖体在高压下的稳定性,Pseudomonas bathycetes在高离子强度下才能忍受高压作用, E.coli在高离子强度和低离子强度下对高压力较敏感,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zuorescenszaige在各种离子强度下都耐受高压。

      核糖体需要在Mg2 存在的条件才能保证其稳定性和活性 Hardon和Albright发现, 高压力对核糖体作用主要是影响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上, 当压力达到68MPa时,氨酰tRNA 就不能和核糖体结合,而且高压力也抑制肽键的形成 4 胞膜被破坏 4 胞膜被破坏 细胞膜不仅是细胞结构的边界, 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同时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普遍认为,高压损伤微生物的主要部位是细胞膜, 如果细胞膜的通透性过大,将会引起细胞死亡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键维持其结构,在高压的作用下,细胞3膜双层结构的容积随着每一磷脂分子横切面积的缩小而收缩,通透性增大对于脂质体,当压力超过40MPa时,细胞内K 外流,Na 随着压力的增大线性降低高压力诱导细胞膜使其吸收氨基酸功能障碍细胞壁为细胞提供一个细胞外网架,对细胞起支持作用等,20-40MPa的高压力使细胞壁破裂, 原生质体溶解, 所以真核生物对高压力比原核生物敏感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对压力要比处于稳定期的细胞更敏感, 处于稳定期的细胞对压力具有较强的抗性。

      这可能是由于处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裂速度快、细胞膜薄,而处于稳定期的细胞分裂速度明显减慢、 细胞膜厚的缘故 耐压微生物细胞膜中脂肪酸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多聚不饱和当原核生物细胞膜中含有胆固醇时,细胞对压力变得更加敏感有研究表明,经压力处理后菌体细胞胞外的ATP浓度增加,这证明了压力对细胞膜的破坏而导致了膜渗漏还有研究表明高压处理后,虽然有些细胞膜没有明显的损伤,但是其通透性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的状态,对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压力引起的细胞膜功能劣化将导致氨基酸摄取受抑制 Osum 等利用 TEM 和 SEM 研究了在 0~400Mpa 的压力下双形热带念珠菌(dimorphic Candida tropicalis) 的细胞结构及骨架变化,他们发现在 200MPa 的压力下,细胞壁遭到破坏,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也发生变化,线粒体的嵴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核膜孔张开且被破坏 Isaacs 等通过测定大肠杆菌细胞质的渗透液浓度(λ= 260nm) 来证明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他们发现压力和受压时间是影响渗透液浓度上升的主要因素,并证明细胞质渗透液中可能含有芳香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色氨酸及酪氨酸和核苷酸。

      Paul 等也通过实验证实细菌受到压力后细胞膜破裂,他们用可与 DNA 结合的荧光染料溴乙锭处理受压的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在受压时间短的细胞内有荧光物质,说明细胞膜破裂,溴乙锭进入胞内与 DNA 结合,但是在受压时间长的细胞内却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由于超高压使 DNA 断裂,不能与溴化乙锭结合因此细胞内物质的丢失被认为是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另外通常情况下,胆盐是不能进入细胞外膜的,NaCl 也不能渗透到细胞内膜但是细胞受到压力后,胆盐和 NaCl 都可以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损伤 正常细胞对盐不敏感,但高压后的细胞对盐非常敏感,压力越大,对盐的敏感性越大 Mozhaev 等认为细胞膜破裂的原因在于超高压使细胞膜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膜蛋白与膜脂质的结合能力降低,膜内在蛋白和膜的外在蛋白从膜上脱落,使膜破裂 在400一600MPa的压力下, 处理细菌的悬液, 然后用SHS一75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zn、Fe、Mg、Ca、K等金属离子其结果表明,所有细菌的菌体内细胞成分都有渗出4现象,高压处理过的菌液矿物质的含量比没有处理的菌液高出10倍左右,其中Fe、Mg渗出现象最多,达21—27倍。

      对超高压处理过的菌液,用岛津W—160A型分光光度计在260nm处测定菌体的类似RNA物质, 其结果和没经过高压处理的样品相比, 其渗出的类似RNA的物质增大约10—20倍这说明菌体细胞膜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5 细胞内容物的泄漏 5 细胞内容物的泄漏 细胞膜破裂后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细胞内容物的泄漏 把鱼粉中存在的同种菌制成悬浊液高压处理后, 测定其向体外泄漏的无机盐, 发现所有菌株均产生泄漏,特别是Fe++、Mg++泄漏严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属700MPa处理后,Fe++和Mg++泄漏量分别增大2l和14.4倍, 假单胞杆菌属和粪链球菌属处理后, Mg++的泄漏量分别增大11.5和20倍棒状杆菌处理后,Fe++的泄漏量高达27倍且从营养细胞中泄漏的Zn++、Ca++和K+等离子与没有处理相比, 也增大1.1—5.8倍 而核酸类物质和糖的泄漏量均约增大10—20倍,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属和棒状菌届较高,由此可推测细胞膜受到严重的损防,甚至破裂成许多个碎片 试验认为芽孢的泄漏量很小,这是芽孢耐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用600MPa的压力虽可以杀死水产品及肉类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包括葡萄球菌),但达不到商业无菌状态(肉毒杆菌也会残留)。

      当然适当提高温度,可大大提高杀菌效果.甚至达到完全无菌的目的 6 酶失活导致微生物失活 6 酶失活导致微生物失活 Jaenieke认为, 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