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泽被传统精蕴 纂述时代新章.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caoka****i234
  • 文档编号:131051481
  • 上传时间:2020-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0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泽被传统精蕴 纂述时代新章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地方,方域;志,记也方志,就是对一个地方一定时期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如实记载、记述简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亦可称为地方的百科全书 1985年10月11日,平凉地区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成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自此平凉地方志工作走过了30年的奋斗历程,迈出了三个大步:第一个10年(1985-1995年),是平凉地方志艰难起步阶段,成立了领导和工作机构,调研摸底制订了计划,为开展日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个10年(1995-2005年),是地方志工作向纵深发展的10年,《平凉地区志》编修工作于1998年开始启动,7县(市)志陆续出版;第三个10年(2005-2015年),是地方志事业获得大发展的10年,《平凉地区志》2012年7月顺利出版,市县(区)级年鉴、部门年鉴齐头并进,系列地情资料丛书不断推出,形成了编修地方志书、编纂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地情资料书刊、传播地情资料信息的新格局,开辟了纸质、影像、网站立体修志审志用志的新局面,方志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志鉴书刊编纂出版硕果累累。

      30年来,平凉地方志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在各县(区)、各部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协助下,坚持和弘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辛勤笔耕,无私奉献,已将一项地方志编纂工作变成一项既服务当代又惠及子孙的地方史志事业以《平凉地区志》首发为标志的首轮志书编纂出版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1月6日上午,《平凉地区志》首发式暨全市修志工作会议在市委礼堂的隆重召开,标志着全市首轮志书编纂工作已经画上句号,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全面启动首部《平凉地区志》编纂工作历经十余春秋,五修篇目,六易其稿,终成卷帙这部卷帙浩繁、资料翔实厚重的新志,记载了从明代赵时春编纂《平凉府志》之后400多年以来,平凉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充分展现了平凉源远流长的历史,独具特色的山川风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对于传承民族血脉,固守精神家园,增强平凉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8年10月《灵台县志》内部印行,1993年6月、1996年3月、1996年8月和1997年8月《静宁县志》《泾川县志》《华亭县志》《崇信县志》先后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10月和1998年11月《平凉市志》《庄浪县志》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

      《平凉地区志》获得省社科三等奖,获得平凉市社科特等奖;7个县市志均获得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除《灵台县志》获得省地方史志优秀成果二等奖外、其它均获得一等奖,《静宁县志》还获得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华亭县志》《平凉市志》还分别获得第五届和第六届省社会科学“兴陇奖”三等奖二轮县(区)志书编纂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崆峒区志(1986-2008年)》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崇信县志(1991-2010年)》通过评审,《华亭县志(1988-2009年)》《灵台县志(1986-2011年)》《庄浪县志(1991-2010年)》完成初稿;先后指导部门完成了《水利志》《烟草志》《交通志》《工商志》《军事志》《崆峒山新志》《土壤志》《畜牧志》《财政志》《教育志》等专业志、行业志,全市志书编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平凉年鉴》为龙头、县(区)年鉴和行业年鉴为重要组成的格局已经形成由市志办负责编纂的第一部《平凉年鉴(2003―2011年)》,2014年12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崇信年鉴(2013年)》《庄浪年鉴(2013年)》《平凉市崆峒区年鉴(2012-2013年)》《灵台年鉴(2013年)》《静宁年鉴(2007-2011年)》等均已正式出版。

      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省政府《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省政府与市政府鉴定的《地方史志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关规定,市上和7县(区)今年可实现年鉴编辑出版全覆盖以“走进平凉四本书”为代表的平凉历史文化丛书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厚爱市志办将历史地情资料研究、编写作为扩大对外宣传,促进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组织编写了《名人墨珍咏平凉》、平凉历史文化从书之《平凉文物》《平凉名胜》《平凉人物》《诗咏平凉》和《道释崆峒》等地情资料丛书《平凉文物》《平凉名胜》《平凉人物》《诗咏平凉》被人们称为“走进平凉四本书”,无独有偶,只要打开平凉门户网站,点击“走进平凉”栏目,映入您眼帘的就是这四本书的图像和电子版《名人墨珍咏平凉》荣获全省史志优秀成果文史类一等奖以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旧志搜集整理工作已见成效先后组织点校出版了明嘉靖《平凉府志》,明万历、清嘉庆《柳湖书院志?崆峒山志》,清乾隆《泾州志》,清顺治《灵台县志》《崇信县志》,清乾隆《庄浪县志略》,清康熙、乾隆《静宁州志》这些志书和历史文化丛书已经成为研究平凉、推介平凉、了解平凉的重要窗口,成为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以《条例》《规定》颁发为起点的平凉地方志事业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国务院2006年5月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1月颁发《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地方志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实现了从行政推动到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的转型《条例》和《规定》施行以来,各级政府依法履职尽责,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工作领域大大拓宽,由编纂一本志书扩展到多个方面的地方志事业省政府与市政府鉴定了《地方史志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责任书》要求加强对续志工作的督查指导与审查验收,市县(区)地志办除对行政区域志加强指导外,还普遍把专志和乡镇志纳入管理范围,进行督查指导,保证编纂质量,呈现出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的良好工作局面 以专兼人员相结合的方志队伍得到较快发展首轮修志开始时,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人不多,有过修志经验的人更少,多数人是仓促上阵二轮修志启动以来,首轮修志的许多业务骨干因为年龄原因陆续退出工作岗位,一些年轻同志相继补充进来参与修志的除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人以外,更多的人来自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等单位。

      为了提高修志人员的素质,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使修志队伍得到发展如今,市、县(区)两级修志机构拥有100多人的专兼职队伍他们中间既有管理骨干,也有专家学者;既有模范人物,也有受到人事部门和地方志工作机构联合表彰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这支队伍不仅是新编地方志工作得以轰轰烈烈开展的重要原因,而且本身也是30年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平凉地方志30年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感受和启示,归结起来主要是: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后,新编地方志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只有各级党委、政府把修志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并随时指导工作,及时回应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请示和报告,协调解决人员、办公条件、经费等方面的困难,才能确保正常工作的有序进行部门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保障新编地方志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包含方方面面,仅靠方志部门单打独斗,难以为继,做好地方志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宗旨地方志工作的目的说到底是应用,而应用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后人服务,更要为今人服务。

      从史志事业资政、存史、教化的三大功能来说,位居第一位的是资政放在当代来解释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服务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史志工作领导体制,也决定了史志工作的服务对象首要的就应当是党委、政府本身依法修志,打造精品是地方志工的永恒追求法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遵从,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只有具有科学性、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名史”、“佳志”,才能流芳百世,为当代人资政,为后人所借鉴因此,地方志工必需依法依规编史修志,把法治思维和质量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敬畏历史、敬畏先人、敬畏文化是地方志工的起码遵从历史,历久弥新,是宝贵的财富,是可贵的资源,是珍贵的宝藏地方志工必需牢固树立敬畏历史、敬畏先人、敬畏文化的理念,才能传承好历史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中,为人民、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谱写新的辉煌甘于清贫、甘坐冷板凳并把冷板凳坐热是地方志工的良好心态修志工作是一项连绵不断的事业,需要新陈代谢,薪火相传从改革开放后的首轮修志到现在,前前后后参与过修志的人中,有的从进入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门直到离退休,从没有离开过修志岗位,有的甚至倒在修志岗位上;有的来到地方志工作机构时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而当离开时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有的从加入到地方志工作队伍的那天起就编写志书,直到离开时仍没见到志书出版,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不计名利,荜路蓝缕,黄卷青灯。

      三十年风雨历程,三十年励志创业,三十年奋力拼搏,三十年成绩非凡平凉新方志编纂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今天内容丰富、作用突显的地方志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鉴往知来,任重道远在全市“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小康和谐文明平凉”的新征程中,作为地方志工,必须正视地方志事业所面临的在全球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在全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难得机遇,按照李克强总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要批示,立足平凉、放眼全国、把握大局,积极吸收借鉴各地地方志工作的经验做法,善于分析研究新阶段地方志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积极有效的措施办法,努力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构建地方志事业全新格局上实现转型升级善于在新的格局下思考、谋划、安排、推进地方志工作,主要是“强化三个认识”:一是强化地方志工作不再是单一或专项工作,而是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事业的认识过去,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编纂志书,后来接管了综合年鉴的编辑出版,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作性质单一,工作领域狭窄,工作格局有限,被称作“一(志书)两、(志书和年鉴)本书”。

      而现今,在全国范围内,地方志工作已经形成了志书、年鉴、资料库、方志馆、地情网和开发利用“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加上方志刊物、方志学(协)会、方志理论研究,又被概括为“九位一体”无论是“六位一体”,还是“九位一体”,这都说明地方志工作格局已经发生转型面对这一转型,我们必须积极适应、全力顺应,做到与时俱进,尽快实现思想和工作的提升,达到转型升级要破除地方志全部工作就是编书出书、就是编纂志书和鉴书的陈旧观念,摈弃干其他工作就是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在做大做强志鉴主业的基础上,按照志、鉴、库、馆、网、刊、会、研、用“大方志”格局来布局谋篇、整体推进,在方志的舞台上干出一番事业二是强化地方志工作不再是临时性、一次性、阶段性工作,而是需要世世代代、连续不断进行的经常性、持续性工作的认识一轮志修编工作基本结束后,国家立即启动了二轮志编纂,并明确规定今后20年左右修编一次,还要求在本轮志编修期间适时启动下一轮志的资料长编工作此外,由于年鉴及库、馆、网、刊、会、研、用等工作的展开,地方志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工作节奏越来越紧凑,日常性、年度性、阶段性工作有机结合,经常性、持续性特征日益显现为此,我们必须破除临时思想和短期行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维意识,注重谋划中长期发展,并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地方志不再是可做可不做或做多少算多少的自选动作、软任务,而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