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绿色建筑综合解决方案实践-以中新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为例.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2618395
  • 上传时间:2022-06-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绿色建筑综合解决方案实践-以中新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为例    Summary:本文介绍了中新天津生态城低碳体验中心项目所应用的绿色建筑综合解决方案,以被动节能优先、主动节能优化,可再生能源为补充的原则为指导,打造了一座集成各种适宜的生态技术并具有实践性、体验互动性和教育性的绿色旗舰项目2015年3月正式通过了新加坡建设局绿色标志白金级全过程认证该白金级认证标志着低碳体验中心已成为了中国以及温带地区的首座新加坡建设局绿色标志白金建筑Keys:被动式;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一、项目背景介绍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建设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生态城管委会大力支持下投资开发了低碳体验中心项目本项目借鉴了新加坡的绿色建筑理念、经验,面向公众展示低碳设计特色,同时十分符合生态科技园研发办公的需求它的主旨在于展示及验证生态城合资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和商业应用等方面的最佳实践和成就,并期望这些经验成果在生态城其他项目及绿色建筑领域得以推广应用本项目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起步区科技园西南端的013a地块,已经获得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是中国及温带地区的首座新加坡建设局绿色标识(BCAGreenMark)白金建筑,2015年3月正式通过了新加坡建设局绿色标志白金级全过程认证,并获得2015年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本项目为5层办公建筑,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首层为陈列展示区,二至五层均为办公室总建筑面积为12,878.46㎡,地上建筑面积为9,808.11㎡,地下建筑面积为3,070.35㎡二、设计原则低碳体验中心贯彻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愿景,以低碳的建设和低碳运营为目标设计采用了简约,标准化的手法和雕塑性的立面效果,以创新的空间设计吸引人群,并将教育性,互动展示和体验性融入整栋建筑中简约而富有标志性,与气候和场地环境相呼应,高度易建性和效率最大化,具有吸引力,并富有教育性,互动性与体验性最小化不必要的装饰和材料,尽可能减少建筑能耗,采用预制和模数化设计,相对降低项目的建设难度另外,最大化空间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空间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尽量增加绿地景观,并尽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来实现真正低碳的目标三、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本项目以注重降低运营碳,最大化清洁能源为理念,在设计上回归自然,呼应气候、资源与环境,实现了生态科技与社会文脉的完美结合综合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和建筑信息建模技术(BIM)在方案设计阶段被引入项目作为建筑/系统设计和绿色战策略整合分析的创新工具大量的绿色特征都被纳入了本项目来实现和展示可持续开发的可能性。

      大楼还创新性设置了绿色特征的体验之旅,以让使用者和参观者更直接的体验各种绿色技术的效果5.宣传展示及生态技术体验大楼实现了生态教育的体验和互动功能,创新地引入了体验旅程的概念,设计了多层次、贯穿整个建筑的体验旅程,让人群充分体验项目中采纳的低碳技术和设计手法,大楼入口设置了一部能源展示及互动触摸屏,将整个建筑的产能耗能情况呈现给人们鼓励用户人群与建筑环境的积极互动首层的绿色生态展厅,将整个楼的生态技术体系进行了一个完美的展示,充分实现其示范性和教育性的作用四、应用效果评价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为“低碳建筑”典范,是中国及温带地区首个新加坡建筑局绿色标志白金奖项目,并获得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同时满足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白金奖的所有标准这是生态城第一个具有体验性,互动性和教育性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项目与国家要求的节能率50%的同类项目相比每年可节约能源1,084,608kWh,相当于节约13.3万吨标煤和减排二氧化碳604吨其中可再生能源系统年节能量为301,521kWh,相当于年节约3.7万吨标煤,年减排二氧化碳199吨项目现已建成投入运行一年多时间,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密切追踪运营中的能耗、水耗数据,及时诊断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通过优化照明控制方式、调整能源系统运行模式等措施,不断提升建筑运行能效五、应用前景及建议本项目为可持续设计应用的范例,在建设过程中借鉴了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在开发绿色建筑的可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新技术的可推广性,并在强调绿色节能的同时着重关注了室内空间的健康及活力,其主被动式集成的节能设计理念和综合性的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建议推广使用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