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典园总说.ppt

10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68484877
  • 上传时间:2024-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77MB
  • / 10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景观史景观史1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总说•第一节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2 第一节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1、园林景观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原始、奴隶社会•2、古典园林阶段-农业文明--奴隶后期、封建社会•3、近现代园林阶段-工业文明、资本主义•4、生态园林阶段-信息/现代文明、二战后•(依据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社会的不断演变和文明的不断进步,世界园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 •天堂——园林•园林的别称:园、圃、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garden 、 park 、landscape garden•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汉·班彪《游居赋》:“……享鸟鱼之瑞命,瞻淇澳之园林,美绿竹之猗猗,望常山之峩峩,登北岳而高游……” •而“园林”一词广泛出现则见之于西晋,如西晋·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同时期左思著名的《娇女诗》:“驰骛翔园林,界下皆生栽;谈话风雨中,倏忽数百适”,描写他的小女儿像只小鸟在园林中飞翔•明朝计成撰写的世界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冶》中也曾用到“园林”一词,如“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在名词发展的历史上,在“园林”之后也出现过“林泉”、“林亭”、“园池”、“亭台”等名词,但都仅为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而已4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即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一般称为造园5 苏州--留园 冠云峰8 9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的内容日益广泛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的内容日益广泛•目前,园林包括目前,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学科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休养胜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休养胜地10 •园林建设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始终,它更多的凝聚了当时当地人们对正在或未来生存空间的一种向往•当代,园林的选址已不局限于名山大川、深宅大府,而广泛建置于街头、交通枢纽、住宅区、工业区以及大型建筑的屋顶;•使用的材料也从传统的建筑用材和植物扩展到水体、灯光、音响等综合性的技术手段。

      11 1、园林景观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原始、奴隶社会•背景:•狩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利用自然、感性适应、亲和关系—不可能产生园林•原始社会的后期,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了种植场地—果园菜圃,客观上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特点:•A、种植、养殖、观赏不分;•B、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C、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12 2、古典园林阶段-农业文明--奴隶后期、封建社会(中国)•背景:背景:•A A、自觉开发自然、自觉开发自然 •B B、理性适应、亲和、理性适应、亲和•C C、阶级的分化、阶级的分化•D D、城市集镇出现、城市集镇出现•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第二自然”13 •特点:•⑴服务对象:绝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园林空间是封闭的、内向型的;•⑶造园目的: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没有自觉体现社会与环境效益•⑷造园者: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14 •形成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山、水、植物、建筑•造园主要手段造园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两种基本形式:两种基本形式:根据四者构配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法国凡尔赛宫规则式园林:法国凡尔赛宫•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15 园景16 17 意大利园林意大利园林18 法国园林19 英国园林英国园林20 21 22 朝鲜园——友谊园(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传统园林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23 24 25 26 27 28 29 3、近现代园林阶段-工业文明、资本主义•背景: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背景: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城市化问题严重,民主思想广泛传播,封建专制被推翻,工业文明恶果出现环境受到严重影响•A A、农业、农业------工业工业 B B、亲和、亲和----敌斥敌斥 C C、改良学说、改良学说•园林作为一门学科被人们所研究(奥姆斯特德在哈佛创立景观规划专业1857年与C.沃克斯 纽约“中央公园中央公园”——最早的城市公园)园林的历史进程进入现代园林发展阶段•上网查阅:美国规划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和英国学者霍华德的资料。

      30 •特点:•⑴公共园林公共园林: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⑵内向型内向型------外向型外向型: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⑶造园目的造园目的:不仅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陶冶,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⑷造园者造园者: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31 4、生态园林阶段-信息/现代文明、尤其二战后•背景:背景:•生态学的应用,理性适应、亲和关系生态学的应用,理性适应、亲和关系•特点:特点:•⑴出现出现““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园林包含城市,“城市在园林中”32 33 34 •((2 2)区域性大地景观规划)区域性大地景观规划:针对防止环境污染选择植物,并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城市外围营造防护林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3 3)跨学科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综合性:园林规划中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动植物科学等先进科技;•((4 4)公众参与性:)公众参与性:任何工程项目开发中,都必须与园林绿地建设相结合。

      35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奴隶社会末期到20世纪初封建社会的解体,在这3000余年的演进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受外来影响很小其演进过程,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的形成、全盛、成熟直至消亡的进程同步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情况,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建筑宫苑大发展)一、生成期(建筑宫苑大发展)11CenB.C.——220年年•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殷、周、先秦、两汉先秦、两汉•二、转折期(二、转折期(220-589)自然山水园兴起:)自然山水园兴起:•相当于魏晋南北朝36 •三、全盛期(三、全盛期(589-960)写意山水园的兴起与发展)写意山水园的兴起与发展:•相当于隋唐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四、成熟前期(四、成熟前期(960-1271)诗画山水园)诗画山水园•相当于两宋•园林成熟中期(1271-1736)文人园:•相当于元、明、清初•五、成熟后期(五、成熟后期(1736-1911)建筑山水园:)建筑山水园:•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37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一、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人工山水园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1 1、人工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城镇内居多38 留园留园39 沧浪亭沧浪亭40 •2 2、天然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全部或部分已天然山水植被为基址,适当配以植物栽培和建筑营构,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水景园等•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故《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41 42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此外还有一些并非主体、亦非主流的园林,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以及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内容类似私家园林内容类似私家园林•另外,陵园、坛庙、风景名胜区等。

      •1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其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反映了一个朝代的盛衰与国力的强弱43 代表:颐和园、北海公园、避暑山庄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型高大显示着皇家气派和皇权的至尊44 45 46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种类型•大内御苑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47 2、私家园林:园亭、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文人和富商所私有 •特点: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代表: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沧浪亭,上海的豫园等48 恭王府花园的蝠池恭王府花园的蝠池 49 拙拙政政园园远远香香堂堂50 •3. 3. 寺观园林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的绿化(多以栽植名贵花木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古木参天古木参天)。

      营造了一个清幽雅致的环境,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恬适宁静51 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 东汉明帝时建东汉明帝时建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52 灵隐寺山门灵隐寺山门 53 54 55 •按地方风格分按地方风格分 •江南园林 •北方园林 •岭南园林 •西域园林 •巴蜀园林56 网师园网师园57 58 59 清晖园清晖园60 61 62 番禹的余荫山房番禹的余荫山房63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具有许多不同的个性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2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 3、诗画的情趣;、诗画的情趣;•4 4、意境的涵蕴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风格特征64 •1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山、水、植物是其构成要素但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调整、加工、剪裁, ,从而表现从而表现一个概括、精练、典型一个概括、精练、典型化的自然。

      例子:颐和园(以西湖为蓝本)化的自然例子:颐和园(以西湖为蓝本)•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65 •(1)筑山: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和石山三种情况•土山:多见于大型人工山水园,利用挖池的土方堆筑取材、施工较容易、便于种植花木,但山体形象较缺乏写意性和表现力•石山:全部用天然石块堆筑而成,石块之间用泥灰填充胶接,辅以铁件坚固•叠山叠山(江南:掇山;岭南:塑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假山的技艺塑山:用小块英石和大量泥灰•具有完整的山形,突出山体的岩性特征,一般作为园林或景区的主景主景;以其较小的体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隔或厅堂的对景,类似影壁的作用:叠石叠石•置石置石:选择一整块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作为观赏对象•园林里面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这种高级的艺术创作 66 •(2)理水:最活跃的因素•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也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小的水面曲折有致曲折有致,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大的水面筑岛、堤,架设桥梁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尽量仿写天然水景的全貌。

      •山嵌水抱山嵌水抱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在创造园林地貌骨架的同时,表现了山、水的紧密关系,呈现山嵌水抱的态势,比大自然更典型,其所给予人们的那种山水和谐之美,当然就高于自然界了67 •(3)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配置以树木树木为主调,因为树木最能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丰富繁茂的生态•另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象征寓意岁寒三友:松、竹、梅68 69 70 •2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无论多寡,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和互相补充,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揉起来融揉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71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把建筑美与自然美融揉起来,根本上源于造园的人文背景人文背景的影响(儒、道、释的意识形态、寄情山水、天人合一、崇尚隐逸等),传统的木框架结构木框架结构所具有的特性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个体建筑的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与自然山水、花木嵌合密切。

      •中国古代的造园匠师们为了进一步把建筑协调融合于自然环境中,还发展创造了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细节处理,如亭、廊、舫、船厅等•中国古典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72 •3、诗画的情趣、诗画的情趣•古代,文人画家常常作为造园的主体,即园林的艺术创作大部分由文人画家完成,势必带入园林诗画之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中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中73 •诗情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表现诗一般的严谨和精炼•画意:“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如颐和园(金碧山水画)、苏州园林(水墨渲染画) 图•日本园林:枯山水源于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扬州文人茅元仪看到郑元勋“影园”觉得自己藏画虽多,但不及园之人画者,因而在《影园记》中写道:“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图74 75 76 77 78 79 •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又以三度空间的形式复现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来。

      这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尤为明显•从假山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假山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 80 81 82 83 84 •园林的植物配置,也表现出绘画的意趣,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有象征寓意的图•线条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更丰富、更突出的线的造型美线的造型美建筑物的露明梁柱装修的线条、建筑轮廓起伏的线条、坡屋面柔和舒卷的线条、山石有若皴擦的线条、花木枝干虬曲的线条等等,组成了线条律动的交响乐,统摄整个园林的构图正如各种线条统摄山水画面的构图一样,也多少增益了园林的如画的意趣 图•中国古典园林与其他园林艺术相比,更具有诗情画意85 86 87 88 89 90 91 4、意境的涵蕴、意境的涵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藉助于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表达、深直接表达、深化意境的内涵化意境的内涵 92 93 •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

      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94 意境的表述方式意境的表述方式•意:主观的理念、感情• 综合→意境 •境: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的涵蕴深广,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大意境的涵蕴深广,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大体有三种情况:体有三种情况:95 •((1 1)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人工山水园)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人工山水园)•((2)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山、水、花木、)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

      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 •主题往往是古人的文学艺术创作 • 神话传说• 遗闻轶事 • 历史典故 • 风景名胜摹拟 96 •((3 3)在园林建成之后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文字)在园林建成之后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文字的的““点题点题”——”——景题、匾、联、刻石(飞来石,天都峰)等 文字的表述一般具体、明确,其所传达的意境信息更易把握。

      •匾额和对联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表现园林诗情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也是文人参与园林创作、表达园林意境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拙政园两处赏荷花的匾额:远香堂(得之于周敦颐“香远益清”)和留听阁(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物境同,意境不同•颐和园:夕佳楼(夕佳: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7 远香堂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可通过视觉视觉官能的感受或借助文字信号的感受,还可通过听觉听觉、嗅觉嗅觉的感受如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叮咚等98 夕佳楼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99 •园林匾额文字创作,需要鉴赏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否则难于领会•综上所述,这四大特点及其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和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形成过程100 101 102 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笠亭103 104 思考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是如何分期的?•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有哪些?•Ebenezer Howard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简述园林构成的要素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10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