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考 马克思主义重点详解.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36251765
  • 上传时间:2023-08-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0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一至三章)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它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2]  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产生背景:社会历史前提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法、德、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英法两国,经过数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已非常尖锐,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已开始由资产阶级争取政治平等的民主革命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争取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只有在哲学上实现根本变革,才能创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科学世界观,为无产阶级提供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3]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进入19世纪后,自然科学由原来主要是“收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整理材料的科学”,一些揭示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其中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原理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给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3] 19世纪在社会科学方面也获得了重要进展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基佐、米涅等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已引进阶级斗争的概念,并试图进一步探索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这些重要成果,都为对于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资料[3] 理论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 [4] 基本内容: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5] 唯物辩证法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四对范畴”其重要原理有: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5] 认识论本部分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其重要原理有: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原理2.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4.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7.真理的具体性原理8.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9.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10.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5] 唯物史观本部分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首先,总括性地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这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诸原理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结构其重要原理有: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3.社会的实践本质原理4.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原理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其次,着重讲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以及社会历史的主体,并从两方面加以具体阐述:第一,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动力;第二,历史的创造者其重要原理有: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3.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辩证关系原理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5.交往理论6.科学技术双重效应7.历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的统一[5]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欧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有乡村涌向城市,成为离土离乡的无产者,其生存依靠其劳动报酬,而雇佣他们的工厂依靠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利益,当巨大的市场催生出的大量工厂,使工厂主的利润在竞争过程中变得稀薄,由此加剧了对工人的压榨,在此同时也加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无产者的角度重新分配社会财富而为什么现代西方社会没有应用马克思主义呢,这是由于普遍被西方国家所接受的“福利国家”与消费型经济为导向的社会制度在实质上解决了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消灭了无产阶级的存在基础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2)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3.矛盾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4.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

      同一性是指两种事物或多种事物能够共同存在,具有同样的性质 5.斗争性辩证法中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事物或矛盾的发展起着重大或决定的作用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矛盾斗争的特点和形式也不同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与“同一性”相对中国哲学史上,一般常用“反”、“交”、“争”、“仇”、“分”等概念来表述对立面的斗争欧洲哲学史上,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构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部分(四至五章)定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无产阶级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1.商品 (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资本价值构成指资本在价值形态上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数量比例产业资本家用于生产的资本,从价值形态来看,表现为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两个部分,也就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组成。

      马克思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3.资本技术构成资本在物质形态上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所构成的比例4.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用字母C表示),即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 5.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6.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是流动资本的对称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 7.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对称8.价值规律价值规律(law of value)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加速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9.生产资料生产资料(means of production),也称作生产手段定义为: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等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10.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家是职能资本的人格化,是同借贷资本家(loaning capitalist)相对而言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为获取利息、将货币资本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借贷资本家原来使用自有资本的职能资本家,现在兼用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甚至全部用借入资本来经营企业职能资本家使用了借贷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就不能完全占有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要按期从中取出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借贷资本家支付利息后的利润余额,才作为职能资本家占有的企业主收入,即支付利息后的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科学社会主义(六至七章)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产生原因: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