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崂山导游词的讲解(3篇).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工****文
  • 文档编号:356243467
  • 上传时间:2023-07-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2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崂山导游词的讲解(3篇)崂山导游词的讲解(精选3篇) 崂山导游词的讲解 篇1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市区以东的黄海之滨,面积为446平方公里,“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山海相连,雄伟壮观最高峰叫“巨峰”,俗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万里海岸线上的第一峰,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  崂山的山体由岩浆岩构成,属于花岗岩地貌景观,山势峭拔雄伟,奇峰、怪石、象形石随处可见,可谓是“天然雕塑公园”  崂山年平均气温为12.6℃,夏季平均气温为24℃,冬季平均气温为-2℃,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宜人,是旅游、疗养、度假的理想之地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崂山最高的名泉是“天乙泉”,又名“原泉”,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极为罕见崂山泉水清澈丰富,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经常饮用,延年益寿历代崂山道士中,年逾百岁的多有记载闻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就是用崂山泉水酿制而成  崂山植物品种繁多,古树名木葱郁苍劲,更令人称奇的是南北花木盘根共存据不完全统计,崂山有各种植物1600余种,其中不少亚热带植物长势良好,数百年的耐冬和一二千年的银杏、柏树、黄杨、赤松等枝繁叶茂,挺拔苍翠,为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

        崂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是道家方士修仙炼丹的风水宝地,鼎盛时期曾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为崂山平添了深邃神秘的色彩著名道士如唐代的李哲玄,宋代的刘若拙,元代的丘处机、刘处玄、刘志坚,明代的张三丰、徐复阳、孙玄清、齐本守等都曾受到过帝王的敕封崂山的佛教也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著名的庙殿古刹有法海寺、潮海院、华严寺等,法显、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罗延窟坐落在崂山东麓棋盘石游览区,《华严经》记载:“震旦国有一住处,名那罗延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那罗延窟被佛教界称为“世界第二大窟”崂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绮丽无比,尤其以“明霞散绮”、 “棋盘仙弈”、“岩瀑潮音”、“蔚竹鸣泉”、“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龙潭喷雨”、“华楼叠石”、“巨峰旭照 ”、“狮岭横云”、“那罗延窟”等崂山著名景点为最  改革开放以来,崂山的旅游业获得了很快发展崂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1989年起,崂山风景区开始全面规划和开发,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景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景观品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优秀单位”、“最佳资源保护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十大满意品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崂山风景名胜区共分7个风景游览区,分别是巨峰、流清、太清、仰口、棋盘石、北九水、华楼风景游览区进入崂山共有4条线路,即南线、北线、中线和一条海上观光游览线南线:可分两条线游览一条从崂山游客服务中心,经盘山公路到巨峰山门,乘索道至自然碑,沿巨峰游览线路环游巨峰;另一条是自崂山游客服务中心出发,经流清河至太清游览区游完太清游览区,可乘索道前往上清游览区也可乘车前行至棋盘石游览区,华严寺、那罗延窟座落于此继续北行,可至仰口游览区  北线:从仰口景区南行便是棋盘石游览区、太清游览区  中线:沿滨海大道经北宅街道办事处,直达华楼游览区和北九水游览区游览结束后可返回滨海大道,继续北行到达仰口游览区  海上线路:起点为青岛奥帆中心,终点为崂山太清湾码头,途经小麦岛、石老人雕塑园、栲栳岛、老公岛等岛屿,整个航程约1个小时在太清湾码头还可乘船至崂山头,欣赏八仙墩海上看崂山,为游客提供了新的观光视角,带来全新的旅游感受 崂山导游词的讲解 篇2   桂林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位于北纬24°15′-26°23′、东经109°36′-111°29′之间,扼湘桂走廊南端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84.73万人,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66.83万人。

      境内聚居壮、瑶、苗、侗、回等36个少数民族,人口72万余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候16.4-19.9℃,年降雨量1400-2019mm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盛产水稻、甘蔗、柑桔、马蹄、花生、油菜,是广西粮食及水果的主产基地之一;林业资源丰富,是广西主要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7%;植物资源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1593种,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矿产资源的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有锡、钨、铅、锌、金、铜、铝、锰、铁矿、滑石、重晶石等;境内河流密布,有湘江、资江、漓江、洛清河、浔江5条河流,年经流量263.4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为272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100万千瓦。

      已建成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武夷山导游词长江三峡导游词导游词怎么写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距今约三万年,桂林就有人类祖先活动从汉元鼎六年(前111)设始安县起,桂林历代为县、郡、州、府治所;宋代以后为广西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人国著名的抗战文化城;1940年始设桂林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5个城区和临桂、阳朔、灵川、荔浦、永福、全州、兴安、灌阳、资源、平乐、龙胜、恭城12县  桂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属世界上发育最完美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加上宜人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形成了唯桂林独有的秀美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之四绝,汇名园、古迹、烟雨、光影、植物、田园、村镇之美景,形成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交融、相映成趣的鲜明特色以解放桥、两江四湖工程、正阳路步行街、中心广场、中心剧场、中山路、会展中心、阳朔西街改造等为代表的重点工程、桂林夜景也成为新的旅游焦点。

      改造后的桂林城市,风格融古铸今,兼收并蓄,在秀美的山光水色之间,把山水树木等自然环境和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传统有机融入城市布局,国际旅游名城的格局逐步形成 崂山导游词的讲解 篇3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隋唐时代达到鼎盛,其间,大体经历了佛教经典在中国大量传播、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以及建立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在这几个阶段,都显示出由山西出家的著名高僧的历史贡献,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法显、慧远、昙鸾等几位高僧  法显是东晋时杰出的佛经翻译家和旅行家俗姓龚,平阳武阳(今临汾市西南)人,平民出身他的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折,父母唯恐他不能成人,在三岁时就送他到佛寺当了沙弥(小和尚),希冀依靠神佛的保拓,免除夭折之难法显从小对佛很虔诚,20岁时受了大戒,信仰更加坚定,行为更加严谨,众僧称誉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高僧传&法显传》)  法显生于南北分裂、社会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佛教在北方广泛流行当时,北方地区先后建立起众多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与汉民族隔阂很深,尤其是在思想信仰上,汉族信奉儒家教义,认为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他们则主张佛是戎神,所应兼奉(见《晋书&佛图澄传》),把佛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宗教。

      因此,为了从思想上统治汉族广大民众,他们大力宣扬佛教,政治上扶植佛教发展如石勒建立的后赵国百姓,在印度高僧佛图澄的宣传下,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见《晋书&佛图澄传》)但是,佛教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不少混乱主要是僧人受统治者支持享有特权,于是真伪混淆,多生愆过(见《晋书&佛图澄传》),出现大量不法行为,引起民众不满,严重削弱了佛教;同时,佛教自身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戒律也很不健全,当时虽有不少西域僧人翻译的佛经在中国流传,但很不系统,且多是口授相传,辗转流行,不免讹误增损,而戒律的翻译又极为缺乏戒律的松弛和僧人特权的加大,更造成佛教界的混乱  这种状况,对于正直笃信的法显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为了保卫佛教的纯洁性,以利于佛教的发展,他决心西行印度,到佛教发源地找回完整的戒律,由此建立一套维持僧众团体及僧众个人的规章制度,作为佛教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于是,东晋隆安三年( 399),法显与同学数人从长安出发,至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佛国记》,又名《法显传》),登上了西向印度取经的征途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是65岁高龄,他们一行数人,西经戈壁,越葱岭,周游天竺,后经印度洋到山东半岛登陆,最后回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

      在外历时20__年,历经30多个国家,包括今日我国的西北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南海、东南沿海等地,归来时已是80岁老人他是当时中国走得最远的人,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此(《佛国记》)  法显在印度刻苦勤学掌握了梵文梵语,把大量口传佛典记录下来带回中国,归来后,又亲自译成汉文,从此,中国内地佛经结束了西域的中转,直接沟通了东方的两个文明发源地,中国佛教更系统地发展起来了同时,法显撰写的《佛国记》不仅是一部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我国最早记录中亚、印度、南洋各国历史、地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伟大旅游撰著唐代高僧义净指出:自古神州大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创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转引自靳生禾:《旅行家法显》,第19页)就是说,法显是我国西天取经的开山大师,唐代玄奘进一步开拓了取经道路;而且,法显的《佛国记》也可以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与媲美  由山西出家的另一位著名高僧慧远,在使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慧远也是东晋时高僧,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宁武县附近)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高僧传&慧远传》)。

      说明慧远少年时代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对当时流行的道家老、庄思想也很精通,但还未形成确定的志向东晋永和十年( 354),慧远21岁,深慕江东范宣子,便偕同其弟一道欲渡江东,拜师从学,因北方战乱,道路不通,未能如愿这时,正值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今河北省阜平县北)立寺传教,声甚著闻,他又与其弟遂往归之听了道安讲经说法后,十分敬佩,惊叹说:真吾师也!认为以前十分喜爱的儒道九流,皆糠比耳,毅然与其弟削发出家于道安门下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继昼,深为道安赏识, 24岁便开讲佛经(见《高僧传&慧远传》)从此,终生皈依佛门,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东晋太元六年( 381),48岁的慧远来到庐山,深感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在这幽静秀丽的庐山定居下来,开始了他富有特色的传教生涯,从此足不出山,直至83岁逝世(见《出三藏记集&慧远传》)慧远在庐山的活动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是著书立说,阐释佛理,宣扬佛法他一生所著论、序、铭、赞、诗、书,集为十卷,五十余篇(《高僧传&慧远传》),绝大多数作于庐山通过著书立说,形成了他的以佛教义理为核心,又广泛吸收儒、道各家学说的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他明确主张内外之道,可合而明(《沙门不敬王者论》),儒、释、道三教思想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