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经济学案例集.doc
21页发展经济学案例集案例一:迅速崛起的韩国大韩民国位于朝鲜半岛多山的南半部分,北部以军事分界线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其余三面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所环抱国土面积99262 平方公里韩国有 4770 万人口(2001 年) ,是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国家之一,比日本和印度的人口密度都高1954 年,朝鲜半岛被分割成为朝鲜和韩国朝鲜继承了大部分的矿产和水电资源,以及在日本占领时期建立起来的大部分现存的重要基地韩国则留下了巨大的非熟练人口,以及大部分半岛有限的农业资源韩国缺乏自然资源,钨矿、无烟煤、铁矿、石灰石、高岭土、石墨等十分贫乏,并且没有石油以上原因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难民的涌入,韩国在二战后初期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韩国从1962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政府开始从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型战略,实行激进的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出口和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在缺乏资本、资源和技术以及市场狭小的情况下, 韩国通过“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吸收外贸商品和国外先进技术,进口所需设备和原料,利用本国丰沛的优秀劳力资源,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将其产品输往国外, 从而以出口贸易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这一战略的实施在韩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出口贸易在1964年突破1亿美元大关后, 1970年突破了10亿美元,1977年又突破了100亿美元, 到1987年达到47112亿美元,整个70年代,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17%,实现了名符其实的经济起飞到1995年,韩国在出口贸易方面突破了1000 亿美元大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规模排名世界第11位,韩国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先进的工业国除了实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外,韩国政府引进的灵活的经济计划也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 1962 年到 1991 年近 30 年的时间里,韩国已完成了六个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一五”期间 (1962—1966 年),韩国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扭转社会经济的恶性循环,建立自力更生的经济基础,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准备尽管这段时间,韩国面对资金资源不足的情况,但韩国政府通过采取了非常措施,解决了资金缺乏的问题 “一五”这五年,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7.8%二五”期间(1967—1971 年),韩国提出了实现生产结构现代化,进一步推进自主经济建立的目标这期间,韩国的出口产品受到了国际贸易强有力的挑战,但政府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宣布钢铁、机械、造船、汽车等数十种工业为战略产业, 并对它们在资金、技术、税收、外汇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特殊照顾, 使这些产业在更有利的环境中迅速发展起来, 为扩大工业品的出口,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期间,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10.5%之后的“三五”期间(1972—1976 年),韩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11.2%;但在“四五”期间 (1977—1981 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仅有 5.7%,但这是由于国内朴正熙总统被刺身亡、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国内外条件的恶化造成的1983 年,韩国经济开始复苏 “五五”期间(1982—1986 年),韩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10.1%1986—1988 年这三年被认为是韩国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阶段,繁荣的出口使年增长率达到了 15%在“五五”之后的 “六五”期间(1987—1991 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10.0%通过实施“五年计划”,韩国的经济得到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DP)从1962 年的 23.6 亿美元发展到 1991 年的 2808 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 年的 87 美元上升到 1991 年的 6498 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16%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物价相对稳定的局势下经济得到稳定持续高速增长韩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从许多标准来看韩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业在韩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同时,它的出口增长也从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品转向了技术密集型、高质量的产品1996 年,韩国人均收入为 8356 美元,达到了世界银行分类法中高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韩国开始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作为努力目标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到了韩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美、日等国的紧急资金援助下,韩国渡过危急关头,并对金融、企业、公共部门和劳动市场等领域实行改革,对经济结构作较大调整2001 年 8 月下旬,韩国比预期提前 3 年还清 IMF 全部贷款,结束了 IMF 监管体制2002 年初以来,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鼓励信贷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韩国经济出现好转势头,出口回升较快,IT 产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激增2002 年,韩国钢铁产量 4544 万吨,居世界第 5 位,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是世界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2002 年汽车产量 320 万辆,居世界第六位造船订单标准货船吨数 759 万吨,比上年增加 18.5%,居世界第一电子工业以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为世界十大电子工业国之一,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尤为迅速,年产量达 1.2 亿部。
近年来韩国重视 IT 产业,不断加大投入,2002 年韩国 IT 产业出口额达 46.1 亿美元,名列世界前茅作为国际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新生力量,以及第三世界中经济最为强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是长期经济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功案例韩国需要有效地处理好日益增长的内部政治矛盾的冲突以及大众广泛、普遍要求更多的个人自由和民主参与,在 21 世纪逐渐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思考题:1.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2.你如何看待韩国的发展与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关系?3.你如何看待韩国的发展与激进主义的关系?案例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活 当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天清晨醒来面对新的一天的时候,他们所面临的境况是极不相同的一些人居住在拥有众多房间的舒适寓所中,食物充足,衣着华贵,体魄强健,并具有足以维持这种生活的收人入保障其余那些在世界 60 亿人中超过 3/4 的人口,却远没有如此幸运他们几乎没有栖身之处,食不果腹,健康不良,目不识丁,没有工作,他们改善自己生活的期望渺茫,充其量是不确定下面我们对世界上不同国家间的生活作一下考察,各国的生活水平的差异便会显露出来首先我们来看看北美一个一般水平的家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年收入大约在 3 万到 4 万美元之间、有四口人的“核心”家庭。
他们或是居住在一套相当舒适的城市公寓里,或是生活于带有小花园的郊外住宅中寓所处处洋溢着舒适的特征,包括两个孩子各自分开的卧房房间中的消费品琳琅满目,到处都是电器设备,其中许多都是产自北美以外的韩国、阿根廷和中国台湾等遥远的国度(和地区) 两个孩子都很健康,并在学校读书他们有望在完成中等教育后再进入大学深造,在各种职业中选择吸引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平均寿命都在 72 至 76 岁之间现在让我们再来考察亚洲农村中的一种典型的“扩展”型家庭亚洲的家庭通常由 10 个或更多的家庭成员组成,包括父母亲,5 至 7 名子女,祖父母及一些叔叔婶婶、姑姑舅舅他们的年收入合在一起大约是 250~300 美元,其中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例如他们消费一部分自己生产的粮食)作为大农庄的佃户,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拥挤在一所只有一间房屋的陋室之中,而农庄则属于住在附近城市的地主所有父亲、母亲、叔叔及年长一点的子女必须整天在田里劳作成年人中没有人能读会写;五个达到学龄的孩子仅有一人能正规地入学,即使如此,最多也就能读到小学二四年级他们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很少变换花样,更难解除孩子们经常忍受饥饿的痛苦房间里没有电,没有卫生设备,也没有淡水供应。
这里疾病丛生,而合格的医护人员却在遥远的城市中,只关注为那些较富裕的家庭提供服务现在让我们去访问坐落于南美洲的一个美丽的滨海大城市在这个随意蔓延的大都市中,不同地区间生活条件的鲜明对照即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沿着波光粼粼的白色海滨,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和宽阔的林荫大道蜿蜒伸展;然而,就在几百米以外陡峭的小山上和山背后,是许多拥挤不堪的肮脏简陋的小屋,歪歪斜斜地伫立在那里如果考察两个有代表性的家庭——一个出身于当地统治阶级的富裕家庭,另一个是世代务农的家庭——他们个人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别,无疑也会令我们大为惊异富裕家庭居住在一座可以俯瞰大海的现代化大厦顶层的一套居室中当他们周末进餐时,餐桌上摆放昂贵的进口瓷器、高质量的银餐具和精美的亚麻餐巾家中的长子刚从北美的大学回来,另外两名在法国和瑞士的寄宿学校读书的子女正在家中度假孩子们的父亲是位曾在美国留学的杰出外科医生他的许多顾客都是国内外的达官显贵和富商除了本身的职业,他在乡村还拥有一片相当大的土地对于居住在高层公寓中的这户幸运人家来说,每年去国外度假、进口的豪华汽车以及享受锦衣玉食,都是既平常又令人愉快的事情相形之下,那家农户则蜷缩于那座滨海大厦背后小山上一个棚户区或是擅自占地的贫民窟中一间临时搭就的小棚屋里。
尽管他们也能眺望大海,但这里的景色似乎并不优美,也难以令人轻松露天的阴沟散发出恶臭室内没有餐桌可放,而且连顿像样的晚餐都没有——只有一些已经不再新鲜的面包碎屑7 个不识字的孩子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沿街乞讨或为别人擦皮鞋上,偶尔甚至企图去盗窃那些漫不经心地在林荫道上散步的行人的钱包几年前,他们的父亲从穷乡僻壤迁居到这座城市.其他家庭成员最近也跟了来父亲没有固定的工作,成年只是打些零工全家人的年收入达不到 200 美元由于必须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家里挣钱,孩子们上学、退学已经好几次了这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很容易让人感慨万分然而,环顾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其他一些大城市,我们将会看到这种悬殊的差别比比皆是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非洲设想现在你是置身于非洲的东部在那片干枯贫瘠的土地上,棚屋茅舍的群落星罗棋布每一个群落都是由若干个扩展型家庭组成,所有家族的成员都在干枯的土地上分组劳作这里没有货币收入,因为所有的食品、衣物、住所和财产都是由人们自己生产和消费的——这是一种生存经济这里没有道路、学校、医院、电力和水的供应,生活在许多方面似乎和几千年前没什么两样100 公里以外,正在修建的一条公路将要从这个村庄的附近通过。
无疑,这将通过医疗条件的改善给人们带来延长寿命的方法然而,随着现代文明新发明的传播,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也将一道被带来遍及全球的这种仅能维持生存的偏僻村庄,正在逐渐地然而又是不可抗拒地同现代文明连接起来这一过程目前正在稳步进行,在即将来到的岁月里会变得更加剧烈对于我们这个星球上不同部分的生活仅仅是这样初步的一瞥,便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为什么这种显赫的富有与极端的贫穷不仅并存于不同的大洲,而且在同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城市同并存呢?如何才能将传统的、低生产率的、仅能维持生存的社会,改造成为现代的、高生产率的、高收入的国家呢?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将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思考题:1.你认为造成世界不同国家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是什么?2.通过本案例你能够从其中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哪些基本特征?3.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迅速发展,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案例三: 波动的阿根廷经济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海岸线长4000 余公里面积 278 万平方公里人口 3700 万(2000 年) 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8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阿根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占全国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这为阿根廷发达的农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阿根廷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大豆、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