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算控制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影响研究.docx
6页预算控制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影响研究摘要:预算会计在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核算体系和信息系统;企业会计则具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主 要为企业管理服务企业预算涉及企业目标在各职能部门的 分解和部门之间的分工,而责任会计涉及对企业各个职能部 门的考核与控制,二者共同构成了以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的 绩效管理的主干,是管理会计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将主要 探讨预算控制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关键词:预算控制;会计控制;影响预算是一种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企业未来特定期间的财 务计划这一计划为企业实现其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指明了 方向无论经营决策还是投资决策最终都要落到企业各个职 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上,而且各部门和个人的业绩评价也必须 及时纳入其中以使企业能够良好地运作下去[1]企业预算控制的方法进行预算控制的方法很多,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 动预算和概率预算等1、弹性预算固定预算(fixed budget )也称静态预算(static budget),是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 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预算当企业的实际业务量水平与预期业务量水平完全一致时,以固定预 算对企业进行考核是比较合理的。
然而,由于市场形势的变 化或季节性的原因,往往会使实际的业务量水平起伏不定, 如果企业的实际执行结果与预期业务活动水平相距甚远,仍 以固定预算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显然缺乏可比基础,因而难 以发挥预算控制的作用2、零基预算零基预算(zero—base budget)又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的水平,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其必要性来确定预算额的预算零基预算的特点在于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有否支出的必要性及 支出数额的大小零基预算与传统的预算方法截然不同传 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在上期预算执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预 算期的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而编制预算这种预算编 制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它是以过去的水平为基础,实际就 是承认过去是合理的,无需改进,因循沿袭下去,所以容易 造成预算不足,或者安于现状,造成预算浪费3、滚动预算滚动预算(roiling budget)又称永续预算(continuous budget),其主要特点是预算期连续不断,始终保持12个月, 每过去1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以后几个月的预 算,并在原来的预算期末再加1个月这种预算方法要求前 几个月的预算详细、完整,后几个月可适当粗一点,随着时 间的推移,后几个月的预算由粗变细,以此反复,不断滚动。
滚动预算可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企业对将来的经 营活动始终有一个完整而周详的考虑,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 动稳定而有序地进行,充分发挥预算的计划和控制作用[2] o二、预算控制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会计人员不仅可以对资金运动(会计对象)这一客观存 在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反映,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预测其未 来这是因为:第一,未来的资金运动是现实资金运行的合 乎逻辑的延续,在现实的资金运动中已经包含着未来资金运 动的萌芽只要我们正确地反映现实的资金运动,把握资金 运动发展的规律性,就有可能对其未来作出科学的预测第 二,对资金运动的科学预测与资金运动自身发展的可能性是 同一的资金运动的发展,总是由可能不断地转变为现实作为现在的资金运动,它是现实的,但同时又潜在着未来的 趋势,它包含着发展的可能;作为未来的运动,它是可能的, 但同时又是一种潜在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未来的现实;所以从 总体上看,资金运动是可以被认识、被预测的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其他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 系(例如产量、成本、销量、销价、销售收入的相互影响), 各会计要素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如资产的耗费影响费用, 收入和费用又决定利润。
利用这种相关性,便可以通过对某 些会计要素以及影响会计要素的某些因素的分析研究,找出 受其影响的另一个(或一些)会计要素变化的规律性,据此 进行预测会计预测的因果关系模型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建立 的[3]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企业内部的经营组织形式,按照企业生产技术特点与经 营规模的大小来划分,一般可分为集中管理型、分散管理型、 集中与分散结合管理型等三种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财务 管理体制也分别有统管模式、分管模式和综合模式一般来 说,财务统管模式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活动也比 较单纯的中小企业和某些特殊的大型企业由于这种企业经 营管理决策与实施集中在企业总部,所以财务权责利关系的 处理也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承担;财务分管模式则适用于一 些大型的管理分散型联合集团由于这种企业集团的内部成 员企业各自是独立的经济法人,所以财务权责利关系的处理 也由各成员企业分别进行;同样,财务综合模式则适用于资 本一体化的公司与具有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与松散层 等多层次的企业集团在这些企业内,重大经营决策与实施 仍然集中在企业总部,而一般经营决策与实施则分散到内部 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去进行,因此重大的财务权责利关系的 组织与处理均集中在企业总部进行,而一般性财务权责利关 系的组织与处理则分散到下面单位。
企业内部的材料和半成品的领用、使用劳务、半成品和 成品的转移等都要按照实际数量和内部转移价格进行结算, 并且采用一定的结算凭证办理相关手续,以划清各自的收 支,分清经济责任,便于奖惩因而,要求企业应制定完善 的内部价格以及内部结算办法并建立内部结算中心根据承担的财务责任的大小以及履行情况来确定物质 利益的多少对承担自负盈亏的内部成员企业,其工资总额应 由该成员企业控制使用,税后利润除向企业集团交纳一定管 理费用外,应由成员企业按国家规定自主分配;而相对独立 的内部单位,其工资总额由企业总部控制,与各单位完成责 任指标挂钩的工资,可分别交由这些单位掌握使用,企业税 后利润分配应统一由企业总部进行[4]四、结论总之,具体到某一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还要结合 其具体情况而定总之,一种好的管理体制应是能够充分调 动、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又能最大限度克服消极因素,甚 至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的管理体制参考文献:[1] 陈刚.公司预算控制模式的构建[J].财经界(学术 版),2013, 07: 66-67.[2] 胡国良.关于集团企业预算控制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2, 12: 62-63.[3] 敬国仁.GK集团的预算控制模式及控制要点的思考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07: 85-86.[4] 李彤.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应用企业导报, 2012, 1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