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部走线实例经验.doc
32页让机箱飘逸般清爽让机箱飘逸般清爽 背部走线实例经验背部走线实例经验2011 年 1 月 27 日 来源:IT168 编辑:奔腾 【我要评论】很多人会觉得,机箱就是一个装在电脑配件的“容器”,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或者在DIY 方面没有太大的可改良性和可玩性,但事实上,随着机箱产品行业的进步,很多玩家级机箱产品的设计,都是趋向于想 DIY 玩家所想,帮助平台获得更为强悍的性能挖掘潜力其中,机箱背部走线,就是近期新近兴起的一大 DIY 玩意,机箱背部走线,不但是 DIY 的一种极致应用体验,而且成功的背部走线,还是一种极度刺激的感官**一、我们为什么要机箱背部走线要实现成功的背部走线,当然要找一个合适的机箱目前市场上支持背部走线的机箱也有不少,我们今天就选来了一款鑫谷的雷诺塔机箱,它算是一种典型吧在开始跟大家一同分享走线经验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机箱到底要有什么作用,它给 DIY 玩家到底能够带来什么1、实现理想的背部走线,能够让机箱内部平台的正面背面感观更加整洁,更加美观,2、背部走线能够优化平台所有的线材布局,减少线材对机箱内部风道的影响3、更加清爽的机箱内部能够减少灰尘的积聚4、背部走线能够为机箱内部腾出更加充裕的空间进行扩展和升级。
二、背部走线要考虑哪些方面而在装机之前,我们先来考虑一下到底有哪些线材需要做走线的整理,了解完了需求,我们一步步来进行背部走线的整理机箱自带线材方面,前面板接线,Power SW、HDD LED、Reset SW、Power LED、Speaker、E-SATA、USB 接线以及音频接线主板方面,20+4pin 主电源接线,4+4pin 辅助电源接线显卡方面:6pin 和 6+2pin PCI-E 辅助电源接线硬盘和光驱:SATA 数据线和 SATA 供电接线各一其他;机箱风扇转速调速接口、机箱后方 12cm 风扇电源接线三、我们的平台开始组装平台了,以下是平台的基本组成部分接着我们看看需要准备些什么样的附件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内部走线:螺丝刀、粗细两类扎带等CPU:i5 750散热器:九州风神冰暴主板:技嘉 P55A-UD6内存:Kingston 2G DDR3*2硬盘:西数 WD10EADS 1TB SATAII显卡:蓝宝 HD6970电源:伟训 GX G600电源:鑫谷雷诺塔四、各类线材如何走线1、机箱前面板接线如何走我们首先入手的是机箱前面板接线,所有的前面板接线除了音频接线以外,全部绕过机箱底挡板,然后从最下方的理线孔绕到主板上方,对应插到主板的前面板接线接口上。
而音频接线则相对有点麻烦,受主板设计所限(音频接线接口在主板中央),只能绕过底挡板,然后绕过主板最下方再接到主板的接口上,观感略有影响2、20+4pin 电源线如何走接着把电源的主线材全部穿插到最近的理线孔,让所有线材移到机箱底挡板的另一端,然后首先拿出 20+4pin 主接口,穿过第二个竖向理线孔来到主板上方再接上3、4+4pin 辅助电源线怎么走随后是考虑主板 4+4pin 的辅助接线怎么走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这个伟训 GX G600电源在主板辅助接线部分有三种组合,一个是直接 8pin 的,一个是 4+4pin 的,一个是单单 4pin 的,但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应用到其中的一个这里我们不禁概叹电源考虑太周到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但实际上,过多的线材却给走线的布局带来麻烦我们只用当中的8pin 接口,通过机箱底挡板上方的空隙穿回到主板上方接到主板接口上,而另外的 4+4pin接口和单 4pin 接口,在把线材压藏在机箱底挡板和顶板之间的里面4、三条 SATA 数据线怎么走接下来轮到的是三条 SATA 数据线,分别由机箱前面板的 E-SATA 接口、硬盘和光驱接出,然后同样接到主板底挡板后面,绕过底挡板接到主板上。
5、显卡辅助供电接线怎么走HD6970 显卡长度达到 27.5cm,机箱也有相对充裕的空间去支持,而显卡需要 6pin 和6+2pin 辅助供电接口各一个,其走线的方法如 20+4pin 相近,都是穿过第二个竖向理线孔来到显卡上方再接上6、SATA 电源线怎么走最后是光驱和硬盘的 SATA 供电接线,这条接线需要通过模组扩展,由于该接线长度足够,因此可以将光驱和硬盘的供电接到同一条线上,减少线材的布局,也降低走线的难度该接的线材都接好了,机箱正面看起来,平台还是比较清爽的,但是机箱底挡板后面,线材显得较为凌乱,甚至让机箱外盖板无法关上,因而整理背部走线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五、开始理线了开始进行走线整理了,我们要懂得善用理线夹和粗细两种扎带,由于电源的主要的几种线材都加入了尼龙网包裹,因此所有的线材加起来就会显得比较臃肿,同样可能出现机箱外盖板无法关上的尴尬,因此我们需要依靠机箱上各处的理线夹,整理成两溜不同的线材来进行整理先整理右边一溜,线材包括 4+4pin 辅助电源接线,还有所有的机箱前面板接主板上的各类信号线,以及前置 USB 和音频接线等,需要依靠从上到下的一共三个理线夹去整理然后整理左边一溜,线材包括电源 20+4pin 主接线,6pin 和 6+2pin 显卡辅助接线各一条,三条 SATA 数据线以及一条 SATA 电源接线,线材是足够多的,而机箱设计上三个竖向走线孔上更好有一条竖向的凹槽,这里借助理线夹能够把这些已经比较臃肿的线材藏在凹槽里面,然后再通过理线夹和扎带扎紧和固定,一方面提升美观感,另一方面不妨碍机箱外盖板的关闭。
这样机箱背面就形成了两条体积较大的“走线群”把两条体积较大的“走线群”固定好了,接着是整理其他的看似突兀的线材部分整理这些线材最关键的技巧就在于扎紧和隐藏,扎紧是让线材固定下来的体积进一步缩减,而隐藏就是借助机箱上的凹槽等位置,将线材藏起来同时固定,这两大技巧的初衷,都是让走线的美感更佳,效果更好当然,走线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难以避免的尴尬,比如电源 4+4pin 辅助供电线材过长必须在主板背面有所路出,又比如机箱前面板的音频接线必须通过机箱背面跨过主板去连接,走起来有点突兀,而 SATA 供电接口因为要同一条线连接光驱和硬盘供电,线材长度有限,在机箱后面也只能跨过硬盘架部分去连接,也是不够完美的部分六、走线总体效果赏析整个背部走线完成了,我们先来鉴赏一下,机箱正面和背面的总体效果七、我们要注意的过程完成了,在这里我们给大家分享一下在走线过程中需要注意和关注的问题硬件部分:1、机箱需要支持下置电源的设计,它极大地有利于机箱内部的各类线材整理,所以这是机箱背部走线的一大关键2、机箱底部挡板需要有相应的背部走线孔,这对于走线能产生有力的辅助3、机箱内部需要有充裕的空间,否则过于狭窄不利于线材的“走位”4、电源的扩展线长度要足够,不然在进行大跨度的接口连接走线时,长度不足就会容易成为制约因素。
最好采用线材模组化的电源,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弃用某些无需用到的扩展线材,免得造成线材的无谓臃肿技巧部分:1、在走线之前,先要理清平台到底有哪些线材需要整理,然后确定先接那条线,后接那条线,最好有一个安装配件和接线顺序,以及布线的初步规划2、善用扎带和机箱上的理线夹(如果机箱上没有设计好的理线夹,就找些可以用于线材固定的位置),将线材的体积减少,同时将线材固定3、懂得藏的技巧,把线材隐藏在机箱的凹槽当中,减少线槽所占据的空间八、写到最后机箱背部走线,所对平台的优化作用,从视觉到应用体验上都是相当明显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要实现一个完善的背部走线,必须从规划到实施细致的考虑都非常重要,稍有不慎遗漏或者忽略了,很容易会对整个背部走线的改良过程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当然,不同配件,不同的机箱,甚至是不同的玩家,每一种组合所打造的背部走线过程和效果都会有所不同,大家不妨多动手试试,然后一同分享背部走线所带来的经验和快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