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军可夺帅也的夺从-三军可夺帅-的-夺-说起.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54953513
  • 上传时间:2022-08-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军可夺帅也的夺从"三军可夺帅"的"夺"说起   《论语·子罕篇第九》中有:“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很多人认为,这里的“夺”就是“被夺走”,王力《古代汉语》的注释就是:“三军人数虽多,假如军心不齐,它的主将也会被人夺走主将能被人夺走,志向也能被人夺走,这全部不好了解,是说不通的  其实,这里的“夺”并不是夺走,而是“改变”的意思  一样的话还有些人说过,那就是军事家孙子,《孙子·军争》中说:“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气是不可能被夺走的,心也是不能够夺走的  《吕氏春秋·诚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石头的坚硬怎能“夺走”?丹砂的颜色怎能夺走?这两个“夺”,全是“改变”的意思  晋李密《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意思是说舅舅改变了母亲不再嫁之志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三军中最主要的统帅是能够换人的,不过,一个一般人的志向却不能够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标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论语·泰伯第八》:“曾子曰:‘能够托六尺之孤,能够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和?君子人也’”“临大节而不可夺”,就是临大节而不可变。

        有关“夺”的另一重大误解出自屈原的小说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和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和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初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和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的“夺”,也有些人解释成“夺走”、“抢夺”可是,一个堂堂的大夫,直接就从“和之同列”、“王甚任之”的左徒屈原手中抢夺楚怀王指令写的“宪令”初稿,这有点儿太不像话了上官大夫即使不怎么样,但也不至于这么公开撒野吧,得装装样子吧屈原草拟的是“宪令”——国家基础法,这种东西也抢得的吗?初稿未定不是金币,谁抢到手就是谁的敢抢宪令,这事弄到楚王那儿,上官大夫不得挨收拾?  联络屈原写的宪令尚是“初稿未定”,还没有确定下来,应该是上官大夫想要趁稿子未定时更改部分对自己不利的条文屈平不和”,是屈原没有同意屈原不一样意更改宪令,上官大夫也没有措施,就背后到楚王那儿说屈原的坏话,整人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就是上官大夫得悉屈原起草宪令,想要更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