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赏析汇总.pdf
57页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汇总(注音、注释、译文、赏析)1 唐 王 绩 野望2 唐 崔 颖 黄鹤楼3 唐 王 维 使至塞上4 唐 李 白 渡荆门送别5 唐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6 汉 汉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7 魏晋 曹 操 龟虽寿8 魏晋 刘 桢 赠从弟9 魏晋 曹 植 泰山梁甫行10 魏晋 陶 渊 明 饮酒 其五11 唐 杜 甫 春望12 唐 李 贺 雁门太守行13 唐 杜 牧 赤壁14 宋 李 清 照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15 宋 晏 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6 宋 欧 阳 修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7 宋 朱敦儒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18 宋 李 清 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野望 唐 王绩d d ngg d o b 6 mu w a ng x T y T y u h e y T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shushu jie q iu se sh d nsh a nw e i I u d hu T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mu r e n q u d u f a n lie ma d a iq f ngu T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xi d ng g u w u x i d ngsh I zh a ng g e hud i c d i w e i相 顾 无 相 识,长 歌 怀 采 薇。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了诗人的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诗词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徙倚 音“席 乙 徘 徊 彷 徨落晖:落日的余光4)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徒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 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脸犹之故;不遑启居,脸犹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诗词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崎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 诗经 中“采薇采薇”的诗句诗词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 何 依 ,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 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绿殳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 绩 的 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伦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 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唐x T r e n y T ch e nghu d ng h e q u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hu d ng h e y T q u b u f u f d n黄鹤一去不复返,q ngchu d n I i I i h a ny a ngsh u晴川历历汉阳树,r 1 m u x i a nggu d n h e ch u sh 1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诗词注释:黄鹤楼cu T h d o崔颖c T d 1 k d ng y u hu a ng h e I d u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b a iy u nqi a nz a ik d ngy d uy d u白云千载空悠悠f a ngc a o q T qT yT ngw u zhou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y d n b d j i d ngsh a ngsh T re nch d u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悠悠:久远的意思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诗词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诗词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颖所写的七言律诗,大意说:仙人已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介绍如下:一、以为是仙人黄子安:依 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指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因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命名为黄鹤楼二、以为是仙人费祎:依 图经的记载说: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认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指费祎尸解为仙后,曾驾着黄鹤回来,并在这栋楼休息,所名为黄鹤楼太平寰宇记则说:蜀费文祎登仙,尝驾黄鹤憩此此指出费祎是蜀人,而与前面的费祎多了一个 文字,三国志蜀传中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字文伟,尸解为仙的费祎、费文祎,是不是就是这位蜀人费文伟,因不见其它记载,不得而知,但是因为都是神话传说,年代久远,记载会有一些出入三、只说是一位仙人:这个传说的记载比较详细,出 自 报应录原文是: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日: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编跳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
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这则神话大意是说,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身才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的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了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踊蹬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
这三则神话,除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这首诗的作者崔颖,便是借着这些美丽的神话与传说,写出他在暮霭苍茫中,登上黄鹤楼,遥望乡关,只见水天浩荡,渺茫无际,更加添了怅惆迷离的感伤,想着曾经驾鹤来此休息的仙人,永远不再回来,就算作者想放下人世的种种忧愁,随着仙人归去,也不可能了面对一江氤氟烟岚,抬头仰望亘古常存的白云,感叹人生短暂无常,而乡愁不可解,返乡的日子遥不可知,仙境又不可求,想这一生无所依归,百感齐涌,心中的愁绪,便像江上的烟波,浓得化不开崔颖写下这首诗后,唐代诗人竞相传唱及仿真,想与崔颗一较长短,有诗仙之称的大诗人李白,有一次来到黄鹤上,也写下一首 鹦鹉洲诗想与崔颗比赛,传说李白觉得自己写得不如崔颗好,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便离开黄鹤楼,回去后愈想愈不甘心,又写下一首 登金陵凤凰台诗,这个有趣的传说,我们另文介绍使至塞上 唐 王维d d nch e y u w e n b id n sh u gu 6 gu d j u y a n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zh e ngp e ngch u h a ns a i gu T y a n r u h d tia n征 蓬 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d a m d g u y d nzh ch a ng h e I u d r i yu a n大漠孤烟直,长 河 落 日 圆x i a ogu d nf e ngh d u q f d o u h u z a iy a n r d n萧 关 逢 候 骑,都护在燕然诗词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诗 人 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寒,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