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证如山三星堆所在就是夏墟(原创修订).doc
7页铁证如山,三星堆所在就是夏墟(原创修订)先从三星堆出土的一枚龙印说起,此枚龙印 长约50cm,上面为一个龙头形象,印章最底面刻着四个专家也辨认不出的文字,因此专家认为这只是符文而不是文字 (此图转自《三星堆发掘出一枚龙印,上面刻有4个“诡异”印文,专家也不认识》一文,作者:历史控) 明显为龙钮印章却没有文字?简直是岂有此理!群中有人发了这四个字让大家辩认,以前本人对三星堆稍有认识,苦于无实据而将认识搁置了很久,当这四个字发出来以后,本人竟然认出了这四个字! (此图转自《三星堆发掘出一枚龙印,上面刻有4个“诡异”印文,专家也不认识》一文,作者:历史控) 按照顺时针旋读的顺序,先看印面右上方:那是个唐字篆体唐字跟印上字比较图: (印上的唐字) 再看印面右下方:那是个虞字篆体虞字跟印上字比较图: (印上的虞字) 至于为什么为虞字得详细解释一下:最初的天字就是人的头上头顶为天,此印文偏旁天上顶个大口,肯定是吴字,而吴上形似七字,而含吴的字上面有形似七字的只有虞文字演变,最初的是简单的,后面才会有偏旁添加,主要注意基本笔划特别说一说此印文中虞字中的偏旁天,做为象形字天是最高的,垂直向上方向天的上面有个大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必须改变方向。
最初的吴就是上面有个口,下面有个俯身的人,然后这个俯身的人在篆体演化过程中姿态有了变化,头部简化成了弯折(见说文解字的篆书虞),到以后才演化成今天的样子 头顶为天,所以头一般表示天甲骨文以方形或横画表示人头头往反方向,证明这方向与站立的方向有所变化因为毕竟头顶表示天,所以最后仍演化成现在口天吴的天字形状这就是文字的发展历程 (截取印文虞字的片断,此为弯着腰的人,与站立着的人人头方向相反,此小口表示为向下的人头,此片断构成虞字的偏旁天,意即此天字的方向相对向下) (篆书虞字其中的天字头顶写法是弯折的) (甲骨文的天字,甲骨文以方形或横画表示人头请大家想象一下上面直接再加个大口是什么样子?) 再看印面左下方:那是个叔字这明显就是蛇缠绕人身,最初的叔字就是这样篆体叔字跟印上字比较图: ( 印上的字叔字) 最后看印面左上方:那是个印字,请看篆体印字跟印上字比较图: (印上的字为印字) 篆字印的一种 篆字印的一种 篆字印的一种 这四个字认出来的结果就是:唐虞叔印唐虞是姓名,叔表示兄弟排行第三 唐虞叔是商末周初帝尧后裔的祁姓古唐国西唐国的最后一任国君的名字(《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此枚龙印就是他的印章文字应该就是最初的夏篆,古唐国一直传承夏制印章应该是正印,也就是不是实盖印章而是让人持着展示权力及身份之印此枚龙印应该是随周成王灭唐后埋入地下的 周成王灭唐距今大约三千零五、六十年左右,c14检测三星堆四号坑也是距今三千年至三千二百年左右跟成王灭唐的时间吻合 古西唐国君唐虞叔的印章出现在此地就表明此地就是西周前古西唐国所在地龙钮表示唐国的图腾是龙,相传庆都与赤龙交合而生尧,所以帝尧后裔的古唐国图腾就是龙其实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很大部分是古唐国的宗庙神器,因为古唐国的图腾是龙,而且自尧一直传承至虞叔一代,所以这些神器大都带有形似龙的特征也可以说是拟人化的龙形器成王灭唐而封其弟姬姓唐叔虞于此,竟然跟已灭西唐国君唐虞叔名字一模一样,是为了安抚西唐国的子民,以为天意如此成王灭唐后这些宗庙神器肯定就埋入了地下 此枚印章其实是解开三星堆之谜的钥匙 按《左传·定公四年》中所记“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左传中此唐叔为成王弟姬叔虞,封于帝尧后裔祁姓西唐国旧址,此地名为夏墟所以三星堆遗址即西唐国君唐虞叔所在地正是夏墟。
今西唐国君唐虞叔印章在三星堆遗址的出土说明《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 “夏墟, 大夏,今太原晋阳也”的说法是错误的,三星堆遗址正是古西唐国所在夏墟同时夏墟也为夏朝之国都姬姓唐国至后世燮父改唐为晋,迁往山西太原晋阳商末周初帝尧后裔古唐国有西唐国、南唐国、北唐国,北唐国在今山西太原) (此文图片皆转自网上,恕不一一注明,并向图片原作者致以谢意)“三星堆”就是一个盗宝集团的“窖脏坑”,与匡扶少康中兴的有戎人所建的“有戎之墟”毫无关联三星堆王城,文物断代从新石器晚期到商朝末年 但是问题是, 三星堆王城迄今未发现甲骨文??? 三星堆王城在《山海经》里为什么没有记载??? 还是以别的名称记载在书里呢评论 肃慎国君: 《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这段话说明商与夏的关系一直不好,有点像水火不相容虽然唐人与商的关系很好,但唐人属于夏的文字系统,夏墟怎么会出现甲骨文呢? 至于三海经,关键是怎么解读,破译《山海经》最晚记载到夏后启时代按照这个时间点, 石卯王城,陶寺王城,良渚王城,三星堆王城,石家河王城,这些超大的王城,都应该记载在《山海经》里 但是,这些王城对应书里的哪些国家呢? 难。
评论 五季堂: 《山海经》里记载过凿齿国,按照现今考古发掘,这应该是泰安一带的大汶口文明的一个古城从泰安一直到江苏泰州一带,这些地方新石器早中期的先民有凿齿习俗,是成人礼评论 肃慎国君 :《山海经》我不是太熟悉,只是关注其中《海外西经》提到:“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古文“不寿”其实是寿达八百岁,这不说的彭祖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初时不会其意,后换个角度思考,这不正是古埃及法老形象吗?甚不解评论 五季堂 :我认为《三海经》是选取当时各国代表人物的装束打扮加以描述因为各国代表人物多以神兽动物等加以装饰,而古文不善阅读,理解不当的话,就会误以为各国尽是怪异人类特别是再加上不当图解,真是错上加错当然纠错必须见当时人比较,无法比较也就无从查考了评论 五季堂:《山海经》的内容来自禹、夏后启时代的祭祀巫师的传承,当时语言比较贫乏,形容事物的词汇比较少 常见的,比如形容一个人虎背熊腰,难道他真的就是老虎的北部熊的 腰部么? 山海经大多内容是由于上古时期词汇的贫乏,而导致现在理解有误评论 五季堂: 按照文物时间断代,三星堆王朝存续时间到商朝末年,按常理推断,这样规模的王朝,应该可以挖掘出甲骨文。
而且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蜀字评论 肃慎国君 :大夏,主参星,唐人因袭它而服事夏、商,意思就是唐人在夏墟服事夏,夏亡以后,唐人因袭这块地盘而服事商朝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姬唐叔虞一仍其旧,在唐国实行的是夏政,是耐人寻味的这说明唐国在商朝一直实行夏政,当然用的是夏的文字而商甲骨文主要发现在殷墟评论 黑就是一种品质:按《左传》推论,西周前诸侯国古唐国占据的地盘叫夏墟,而此古唐国最后一世国君 唐叔虞的印章出土在三星堆,所以三星堆即是夏墟所在评论 黑就是一种品质:《左传昭公元年》载“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已,余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自己解读评论 黑就是一种品质:“将与之唐…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说明是将故唐地封大叔,本帖主帖已写《左传·定公四年》记“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说明这个故唐地就是夏墟第 7 页 共 7 页。
